地理摄影是摄影艺术题材中的一部分,它是随着地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在风光摄影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旅游摄影的分支。
通过地理摄影,利用地理信息和旅游美学的创意,能反映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的雄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自然景观、人文地理以及历史遗迹、民族风貌等内容。
倘若是涉外研究,能反映世界风光及各国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一、何谓地理摄影地理摄影,通俗的讲,就是用摄影照片反映地理信息以及它们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的一种方式。
由于地理摄影的照片是以摄影技术为手段,并采用照片形式传播地理信息的,所以地理摄影的作品,画面形像既有纪实性、现势性、新闻性、科学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冰山:狂风巨浪已把这个北极冰山侵蚀成许多小尖峰。
这些冰山并非海水结冻所形成。
而是从陆上冰层或冰川分裂出来的,因此是淡水结成的冰。
固体水库,淡水资源因此,摄影纪实的科学性和特点,是它能够与地理信息结合的基础,也是使两者相互联系的内在因素。
2. 地理摄影不但需要地理信息美学的特点,也需要有熟练的摄影技术,它是艺术修养和艺术欣赏与地理信息美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一个不懂摄影技术的人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同样,一个不懂地理信息美学的人也是拍不出好的作品来的。
因此,摄影者必须要有优秀的摄影技术,同时也要有丰富的地理信息美学的知识,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
即摄影者必须要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善于洞察美丽大自然的能力,结合摄影技巧的应用,取得具有深刻感染力的作品。
一般来说,地理摄影的取材要满足于:1、主题要鲜明—根据应用的具体内容,明确画面的主题内容。
2、特点要抓住—通过近景、中景、远景的拍摄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实现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并采用不同的摄影基调,抑扬顿挫。
3、重点要突出—结合摄影美学和地理信息的特点,尽可能在画面中重点表现主题内容,并要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原始基础上,有创新意识。
(一)、照相机的基本结构照相机是摄影的最主要工具,现代照相机的种类、式样、型号不下数千种之多,就是国产相机也有几十种。
照相机虽然种类繁多,但基本结构大体相同。
一般相机均分为镜头、暗箱和装片三个部分。
(1)焦距(f或F)镜头的焦点距离(简称焦距),一般是以f或F=某数来标志的。
如50毫米焦距的镜头,其标志为f=50,或F=50。
(2)光圈光圈的概念——是指镜头中有若干金属薄片组成的可调节进光孔的大小的装置。
光圈是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作用是调节镜头通光的孔径,又称孔径光澜。
它是一种用金属薄片做成的虹彩(园孔),如图2—4所示,可以均匀地自由地开合。
光圈缩小,相对口径也随着缩小;光圈开大,相对口径也随着开大。
相对口径,通常以分子为1或f的分数式表示:如1:2.8、1:4、1:5.6或f:2.8、f:4……来表示。
或用f/2.8、f/4或f1:2.8等。
在对焦目标前由一段清楚范围,称为前景深。
对焦目标后的一段清楚范围叫做后景深。
从前景深到后景深总称为景深。
3. 取景器顾名思义,取景器是供拍照时取景用的“框框”,是用来选取景物,调整画面构图的装置二.感光材料1.定义—感光材料包括感光胶片和感光相纸,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感光性能指标(特性)。
结构—黑白感光材料为单层感光乳剂层;彩色感光材料为多层感光乳剂层;主要结构:保护膜层、感光乳剂层、结合层、片基、纸基和防光晕层等。
黑白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包括:感光度、宽容度、反差性、颗粒性、感色性、分辨率以及保存性;彩色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包括:感光度、宽容度、色温、分辨率以及保存性;4. 成像过程(从地物原型到影像模型)摄影景物-曝光-产生潜影(不可见影像);制作负片过程(显影-水洗-定影-水洗-晾干)-形成负片(底片,可见影像);制作正片过程(印像、放大-显影-水洗-定影—水洗-干燥)-正片(照片)。
333333333333333333333.闪光指数—每种闪光灯的闪光指数是固定的,如有18、20、24、28、32等,表示它们闪光时的发光强度。
在使用时,计算准确曝光量的方法是:距离 X 光圈 = 闪光指数;如:5米 X f4 = 20闪光指数/光圈 =灯光距离;如:20/ f4 = 5闪光指数/距离 =光圈大小;如:20 / 5 = f48.闪光摄影在地理摄影中的应用—可以在强光下进行补光;在阴雨天进行增光;可以反映近暗远亮的景物;可以拍摄近距离的小景物等。
三. 摄影三脚架它是一种可伸缩的金属套管的三角支架,用来固定照相机的。
在一般摄影中,它有许多作用:1.远景摄影时防止相机晃动;2.在黄昏、夜景、光线比较暗的地方摄影;3.自拍纪念照片;4.采用低感光度胶卷拍摄高清晰度的照片(一)滤色用的滤色镜在摄影中主要起滤色光的作用。
1.黄滤色镜—主要通过黄光,还有红光和绿光,吸收兰光和紫光。
可以产生兰天白云的效果。
2.红滤色镜—主要通过红光和黄光,吸收兰光、绿光和紫光。
可以突出红旗等信息。
3.绿滤色镜—主要通过绿光和黄光,吸收兰光、紫光、红光。
4.兰滤色镜—主要通过兰光、青光、和紫光,吸收黄光和红光。
5.UV镜—也叫去雾镜,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表现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拍摄者确定了主题以后,在现场拍摄时,根据主题思想对出现在镜头内的景物、光线、影调、空间等作一系列的安排,使画面的形式能够充分表达照片的主题,对画面造型形式进行的构思,在摄影学上就称作为摄影构图。
学习摄影构图,就是要用构图的理论来指导摄影画面的形象结构,提高地理摄影的纪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摄影图像的表现原理摄影获取的景物信息再现在画面上的都是平面图像;场景的纵深度已被平面所代替了;通过摄影构图的造型手法使得画面恢复了空间感和深远感,强化了主体形象的立体感和质地感。
摄影构图是在摄影纪实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再创作的工作过程,它包括:构思过程、组织过程和反映过程。
三.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1.画面结构要明了简洁2.画面结构要有完整的视觉印象3.画面的整体结构要均衡四.摄影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摄影内容是指所需要反映的事物信息,形式是指摄影画面结构的表现。
1.一般是内容决定形式—任何一种表现形式,总受到内容的决定和制约的。
2.形式的积极作用—良好的构图、成功的艺术形式,对内容的体现有积极作用。
3.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统一—离开了信息内容的形式,不管它有多美,也没有意义;而不讲形式的信息内容,不管其价值有多高,总缺乏表现力。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构图!!!!一、摄影画面的构图类型二、无论是摄影、摄像,还是电影、电视的画面表现结构,实际上都与拍摄时的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
1.横构图-确定画面左右延伸,显示地物信息的空间感,视野开阔,比较宽广;2.竖构图-确定画面上下扩展,显示目标信息的高度感,垂直性明显,比较高大;二、拍摄距离与构图的关系1.拍摄距离近,画面成像大,画面范围小,表现的景物少;2.拍摄距离远,画面成像小,画面范围大,表现的景物多。
二、拍摄距离与构图的关系1.拍摄距离近,画面成像大,画面范围小,表现的景物少;2.拍摄距离远,画面成像小,画面范围大,表现的景物多。
(六)线条与质感1、线条的运用-线条有:竖线条、横线条、斜线条、汇聚线、重复线。
粗线条强、曲线条柔、浓线条重、实线稳静、细线条弱、直线条刚、浅线条轻、虚线条紊动。
2、质感的运用-是指被摄景物表现结构的性质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
表现质感的方法有:摄影时的用光,摄影技术及摄影快门速度的大小等。
四、拍摄方向与构图的关系在同一水平线高度,围绕着景物的四周拍摄,叫做拍摄方向。
主要有:正面方向、前侧方向、全侧方向和背面方向等。
五、拍摄角度与构图的关系是指在拍摄距离、拍摄方向不变的条件下,照相机镜头的仰视、平视或俯视的角度,也可以称为拍摄高度。
即为俯角拍摄。
俯摄时,视角范围十分广阔,画面上的地平线上升,4. 航空摄影地平线在画面上大都消失,景物变小而且密集。
这种拍摄方法,最宜用来拍摄城市风光、工地全景、地形地貌等照片。
2. 仰角拍摄。
拍摄时,画面上前景升高并突出,给人以高大雄伟的感觉;地平线降低,1.定义所谓摄影画面的主体,是表现拍摄内容的主要对象。
2. 主体的表现方法可以采用近景或特写、景深法、光线与角度、色彩的对比、情节和细节、最有吸引力的姿态和动作等来表现画面的主体信息。
1.定义所谓摄影画面的陪体,是用来帮助主体或主题表达内容的对象。
2.陪体的作用可以对主体或主题内容起补充说明作用;对主体或主题内容在画面上起烘托作用;可以美化完善画面的空白(如前景、后景、前陪体、后陪体等)。
摄影画面的对比造型是指在构思和组合画面时,用生动的形象进行对比照,常用某一对象与另一对象相比较,借以显示内容的本质或特征。
对比造型是摄影的一种表现方法,其包括3方面因素:1.对比的对象(被对比的对象);2.形象的依托对象(用来对比的对象);3.共同的特征因素(进行对比的基础)。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摄影画面的对比方法主要有:1. 颜色对比法—包括黑白对比(如浅色的主体与深色的背景,深色的主体与浅色的背景);明暗对比(表现主体的轮廓、质感等);色彩对比(原色与补色、间色与饱和度)等方法。
2. 形体对比法—所谓形体是指对象的形态和体积。
如采用大与小、高与矮、曲与直、竖与横、粗与细、圆与方、手与足等对比形式。
3. 概念对比法—这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包括有:虚与实、远与近、动与静、疏与密、新与旧、正与反、哭与笑、老与少、褒与贬、繁与简、平与斜等的对比形式。
3.如何理解摄影构图与画面形象结构之间的关系?3. 曝光结果—通常有可能产生3种曝光结果:➢曝光过度—影像密度过大,强光和中间亮度的层次差别消失;➢曝光不足—影像只反映强光部分的信息和层次;➢曝光准确—影像从明到暗各部位的影纹和层次都能真实表现。
➢. 确定最佳的曝光组合—根据摄影时的光源照度和景物亮度确定合适的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进行摄影曝光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可以照相机上的光圈系数(光孔大小)来控制进光量;可以照相机上的快门速度控制光线在感光胶片上的停留时间。
➢这就是确定和选择摄影最佳曝光组合的方法。
➢在不同天气摄影时应怎样控制曝光?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可以调整一档速度或一级光圈系数。
例如:晴天选择的曝光组合为f16-1/125,那么少云天气所选择的曝光组合应为f11-1/125;阴天的时候,选择的曝光组合应为f8-1/125或f11-1/60;雨天的情况下,一般选择f4-1/60或f5.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