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篇一】今年以来我局牢牢把握市局提出的重点工作思路,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就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一、深化养老服务体系改革(一)居家养老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做好居家养老工作顶层设计。
出台《宁海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试行)《“生作的实施意见》、《宁海县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态宁海、长寿人家”关爱长寿老人实施计划》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工作政策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的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清单和服务补贴制度,有效落实基本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二是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目前已实现村社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建成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
切实抓好省政府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3个省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加强老年助餐服务,共计配送餐覆盖260个村社,超过197个的任务指标。
完成前童镇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的社会化运营。
目前5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3个整体委托社会专业机构运营、1个部分功能委托(桃源)、另1个进行了民非登记。
12个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部分功能进行社会化运营。
(二)医养结合进一步深化。
扩大医养结合覆盖面,全县20家养老机构,5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心),都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签约率达到100%。
积极寻求与卫生部门合作,目前金中康乐养老中心等4家养老机构与相关医疗机构合作在院内设立医务室。
(三)加强养老服务行业建设与监管。
着眼于扩大有效供给,强化风险管控、深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
一是加大养老机构建设。
投资亿元的宁海县老年公寓今年完成投资亿,房屋主体已结顶。
强蛟镇、力洋、大佳何等敬老院建设工程今年分别被列入20XX年度新开工重点项目和票决制项目,目前按计划顺利推进。
越溪敬老院已通过公开招标与三替养老中心达成公建民营运营方式,20XX年底投入使用。
20XX年宁海县总床位数达到6891张,每百名老人床位数达到张(老年人口132519人);二是加快消防设施改造。
养老机构消防设施改造成效明显,今年投入消防设施改造资金约1300万元,全力抓好消防设施建设。
18家养老机构全面完成消防设施改造任务,闻裕顺福利院和黄坛敬老院完成智能感烟系统安装,喷淋系统改造正在设计中。
三是全面铺开政策性综合保险工作。
完成所有养老机构以及90%以上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参保任务;四是开展等级评定工作。
全县评定了6家AA级、6家A级养老机构、评定了153家AA级、130家A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五是推进智慧养老进程。
为了减少电气引起的火灾隐患问题,所有公办养老机构都进行了智慧用电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目前已安装使用智慧用电设备87套。
(四)加强老龄工作。
以“中国老年宜居宜游城市”认真为契机,我县积极开展第三届“敬老文明号”创建工作。
全县评共选出10名孝亲敬老之星以及20家优秀基层老年人协会。
做好宁波市寻找“最美长寿村”活动,我县河洪村等5个行政村获得长寿村称号。
王春文、薛国苗分别被评为省市“最美老有所为人物”,积极开展敬老月活动,组织大型戏曲晚会并开展防诈骗活动宣传。
二、完善社会救助、救灾体系建设(一)充分发挥民政兜底职能。
一是全面落实新出台的低保管理办法。
强化低保动态管理,完善第三方机构核查机制。
截止12月底,全县共有低保对象7002户9371人,占我县户籍人口的%,低保边缘对象2387户5779人。
全力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我县低保专项治理工作共抽查低保对象1443户2171人,约占总低保人数的25%,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二是建立完善临时救助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常住人口7元的标准超额安排县级临时救助资金预算。
不断完善临时救助信息与核对平台数据融合,做到精准救助;三是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加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社会救助保障工作中的协调配合。
完善民政窗口专职工作者考核办法,定期开展巡查和实施主动救助,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四是拓展救助管理方式,提升救助服务水平。
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实现街头救助经常化。
主动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去年救助站站共救助900余人次,其中男性711人次,女性189人次,救治精神病人33人次,痴呆傻人员102人次,危重病人1人次。
(二)加快提升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水平。
建立健全孤儿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县、乡镇(街道)二级联网审批。
形成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儿童信息录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信息系统。
全面实施“添翼计划”,帮助儿童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截止9月底,我县共有寄养孤儿9人,社会散居孤儿25人,困境儿童775人,今年我县已发放保障资金达460万元。
(三)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契机,大力推进防灾减灾建设。
同时,通过盘活公共场所,确保避灾场所高效、高质、高速运转。
目前,全县已建成1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4个“浙江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二是全市首创巨灾保险“村民e点通”。
以前童镇为试点单位,全市首创巨灾保险“村民e点通”,通过线上安装的手机客户端“宁海村民e点通”服务平台,让村民可自主浏览了解公共巨灾保险等服务事项,并可以进行网上互动,足不出户就让村民能了解到相关知识。
三是加快推进避灾安置场所标准化建设。
今年我县已完成27个标准化避灾安置场所,累计共建立75个标准化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29%,超额完成省级规范化建设指标。
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一)推进城乡社区基层治理进程。
一是加强城乡社区基层基础建设。
出台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
组织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评估活动,共评估出示范型农村社区4个,完善型农村社区168个,提升型农村社区176个。
长街镇对岙洞村等四个行政村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农村示范社区;二是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功能。
深化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出台了《宁海县村民代表退出细则(试行)》,指导乡镇(街道)加强对村民代表的日常管理,倒逼村民代表规范行使权利和义务,提高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实现全县社区协商议事“五个有”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民主协商五步工作法,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以及参与主体的自治水平和治理能力。
加强华庭社区的市级民主协商观察点建设,做好指导和督查工作;三是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从事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探索通过项目购买等服务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机构面向社区提供专业服务。
通过3年时间,创建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今年跃龙街道的北星社区等5个社区创建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充分发挥市级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今年共2个项目获得市级财政资金资助。
四是加强社工队伍建设。
出台《关于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选聘招录、服务规范、教育培训、管理考核、薪酬待遇、激励保障等机制。
做好专职社区工作者统一招聘工作,今年共公开招聘36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极大地减轻了社区的压力。
(二)释放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一是更大范围推行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全力推进第三批脱钩工作。
全县44家应脱钩单位都已完成了注销登记或转为直接登记的变更手续(37家变更,7家注销)。
二是加强社会组织依法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工作,完成32个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成立了专项行动办公室,及时取缔非法社会组织。
三是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
完成了我县第六批具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编制工作。
出台了《宁海县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累计利用福利彩票公益金200万元资助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开展公益项目创投工作。
进一步推进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实体化平台运作,乡镇街道平台建成率达到50%以上,依法登记的枢纽型、支持型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建成率达到80%。
(三)扎实推进社会工作进程。
一是做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
通过精心组织考前培训,严格社工考后资格审查,今年全县共有88人获得初级或中级职称。
二是推动县社会工作协会成立。
成立了宁海县社会工作协会,主要成员单位为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相关从事社会工作的机构。
协会的成立,将为宣传国家有关社会工作法律法规,贯彻社会工作部署,推进社会工作政策落实提供重要的平台;三是积极创建第三批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
经过专家组到实地检查、评估审核、公示公告等环节,最终滨溪社区被命名为第三批宁波市社会工作示范基地。
四是城乡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20XX年中心通过热线电话、网上求助、微信公众号等受理各类市民求助事项达5万余人次,求助事项办结率100%,服务回访满意率%。
累计发放老年“一键通”电话机1739部,累计服务万人次。
四、推进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一)积极推进双拥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
通过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慰问活动以及日常性走访,架起了政府和优抚对象之间的沟通桥梁,了解优抚对象的诉求,提升了优抚对象的荣誉感,加强了双方融合关系,弱化了上访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开展民间关爱行动。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退役军人服务行动中来。
委托相关公益服务服务组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大大提升了优抚对象的荣誉感。
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服务活动,打开了优抚服务的新模式,逐渐形成全社会尊崇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严格落实优抚政策。
建立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今年对优抚对象共发放各类补助金2459余万元,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二)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
一是建立网络实现服务全覆盖。
落实机构编制,成立县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中心。
1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30个社区建立了服务管理站,建立了180个村级服务管理站,使真正做到活动有场所、诉求有渠道、解困有平台。
二是积极开展就业帮扶。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意见,38名自谋职业转业士官在我县乡镇、街道编外用工岗位帮扶就业,帮扶年工资收入不低于上年度非私营和规上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59225元,并实现动态调整,自7月起调整为63109元。
52名自谋职业1996、1999年进藏退役士兵帮扶就业36人,对安置工作后下岗的进藏兵帮扶就业4人,帮扶待遇超过5万元,下岗志愿兵有就业需求的由企业给予帮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