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轮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冲动式)汽轮机和(反动式)汽轮机。
2. 凝汽式汽轮机总的轴向推力的最大值出现在(最大)负荷处,背压式汽轮机总的轴向推力最大值出现在(中间)负荷处。
3. 汽轮机叶片由(叶顶)(叶型)(叶根)三部分。
4. 在汽轮机级内的各项损失中,全周进汽的级中不存在(部分进汽)损失,在过热蒸汽区不存在(湿汽)损失,扭叶片级不存在(扇形)损失。
5. 反动级、纯冲动级、复速级的最佳速比下工作时做功能力的比值是(1:2:8).轮周效率的比较:反动级>纯冲动级>复速级。
6.轴承分推力轴承和支持轴承。
7.汽轮机保护系统由(感应机构)(传递放大机构)(执行配汽机构)(调节对象)等组成。
8.一次调整抽汽式机组,电负荷不受热负荷增大时,高压调节阀应(增大)低压调节阀应(减小)。
9.凝汽器的传热面积分为(主凝结)区和(空气冷却)区。
10.蒸汽在喷嘴斜切部分膨胀的条件:喷嘴的背压小于临界压力。
11.多级汽轮机损失包括外部损失和内部损失。
外部损失包括机械损失和外部漏气损失;内部损失包括节流损失、中间再热管的压力损失、排汽管中的压力损失。
12.供电的质量标准是:电压、频率。
13.衡量级内能量转换过程完善程度的指标是级的相对内效率。
14. 汽轮机调节的任务:当外界负荷改变时,自动改变进汽量,使发出的功率与外界电负荷相适应;且保证调节后机组转速的偏差不超过允许范围。
15. 转子包括:叶片、叶轮、主轴、联轴器。
静子包括:汽缸、隔板套、隔板、喷嘴、汽封、轴承、滑销系统。
16.现代大型节流配汽汽轮机若是滑压运行,则即可用于承担基本负荷,也可用于调峰;若是定压运行,则只承担基本负荷。
17. N200-12.75/535/535-2代表意义:N:凝汽式汽轮机(B:背压式);200代表汽轮机额定功率MW; 12.75代表主蒸汽压力Mpa ;第一个535代表主蒸汽温度;第二个535代表中间再热温度;2代表变型设计次序。
18.汽轮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换成机械功的一种原动机。
19.蒸汽在喷嘴中实现了从热能到动能的转换;在动叶中将动能转换成机械能。
20.实际静态特性曲线的形状:在低功率段和额定功率段附近,曲线的斜率较大,而中间功率段的曲线斜率较小。
21. 叶根的类型:倒T型、叉型、枞树型。
22.节流效率是蒸汽初终参数和流量的函数。
23.轮周损失包括:动叶损失、喷嘴损失、余速损失。
24.纯冲动级的最佳速比:0.5·cosα。
25.齿型轴封分为高低齿轴封和平齿轴封。
26.汽轮机常用的配汽方式:喷嘴配汽、节流配汽。
27. 一次调整抽汽式汽轮机,当电负荷不变,热负荷增大时,高压调节阀开大,低压调节阀关小。
【热电高大低大】。
28. 同步器的作用:调整单机运行机组的转速;调整并网运行机组的功率。
1.复速级有两列动叶栅,因此是两级。
(×)2.在多级汽轮机中,中压段效率比高压段和低压段都高。
(√)3.在多级汽轮机中,重热系数越大,整机的相对内效率越高。
(×)4.机组运行时,凝汽器内空气的主要来源是新蒸汽带入汽轮机的。
(×)5.采用拉金或围带后叶片的离心应力增大,弯曲应力减小。
(√)6.机组运行时凝汽器的极限真空就是最佳真空。
(×)7.速度变动率越大,调节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越好。
(√)8.调节级的最危险工况发生在调节汽门,均全开时的工况。
(×)9.刚性转子的最大工作转速低于第一临界转速。
(√)10.挠性转子的最大工作转速低于第一临界转速。
(×)11.机组运行时,当蒸汽压力降低而调节阀限制在额定开度时,汽轮机最大出力将受到限制。
(√)12. 速度变动率越大,调节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越好。
(√)13.叶片高度越大,叶轮摩擦损失越大。
(×)与高度无关。
14.根据运行经验的总结,切向Bo型振动与低频激振力和高频激振力的共振都是危险共振。
(×)15.在同一流量下若级组前压力突然升高可确定级组通流部分结垢。
(√)16.汽耗率可以评价相同参数汽轮机组经济性的高低。
(√)1. 级:一列静叶栅与紧邻其后一列动叶栅所构成的基本工作单元。
2. 反动度:蒸汽在动叶栅中膨胀时的理想焓降与在整个级的滞止理想焓降之比。
―用来衡量蒸汽在动叶栅中的膨胀程度。
3. 喷嘴的压比:喷嘴后压力与喷嘴前滞止压力之比。
4. 彭台门系数:通过喷嘴的任一流量与同一初始状态下的临界流量之比。
5. 轮周功率:单位时间内圆周力在动叶片所做的功,等于圆周力与圆周速度的乘积。
6. 轮周效率:蒸汽在级内所作的轮周功与蒸汽在该级中所具有的理想能量之比。
7. 部分进汽度:蒸汽进汽弧长与整个圆周长之比。
8. 速比:通常把轮周速度与喷嘴出口汽流速度之比称为速度比。
9. 最佳速比:对应轮周效率最大值的速比称为最佳速比。
10. 级的相对内效率:级的有效焓降与级的理想能量之比。
11. 重热现象:上一级损失的一小部分可以在以后各级中得到利用。
12. 冷却倍率:进入凝汽器的冷却水量与蒸汽量之比。
13. 速度变动率:在稳定工况下,汽轮机空负荷转速与满负荷转速之差,与额定转速之比。
14. 节流调节:所有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都经过一个或几个同时启闭的调节气阀,然后流向第一级喷嘴的调节方式。
15. 喷嘴调节:将汽轮机的第一级喷嘴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各由一个调节阀控制,当汽轮机负荷改变时,依次开启或关闭调节气阀,以调节汽轮机进汽量的调节方式。
16. 热耗率:汽轮机发电机组每发1kw·h的电所消耗的热量。
17. 过冷度:凝汽器喉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凝结水温之差。
18. 传热端差:凝结水温度与循环水出口温度之差。
19.转子飞升时间常数:指转子在额定功率时的蒸汽主力矩作用下,转速由零升高到额定转速时所需的时间。
20. 汽轮机汽耗特性:汽轮机发电机的功率与汽耗量之间的关系。
21. 胀差:当汽轮机受热膨胀时,汽缸以死点为中心向前膨胀,使转子被拖拉着也向前移动,而转子又同时以其轴向定点为中心,向后膨胀,这就产生了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问题,出现了相对的膨胀差。
22. 极限真空:当凝汽器背压降低使动叶斜切部分达到膨胀极限时的背压。
23. 迟缓率:稳定工况时,在同一负荷下因迟缓而出现的最大转速变动率与额定转速的比值。
24. 刚性转子:轴系的第一临界转速高于其工作转速的转子。
低于其工作转速的为扰性转子。
25. 转子的临界转速:转子升速过程中,到某一转速时突然出现剧烈振动,此时的转速称~。
26. 相对偏心率:轴颈与轴瓦的绝对偏心距与它们的半径差的比值。
27. 撞击损失:当工况变化引起级的焓降改变时,喷嘴出口速度将不同于设计值,而进入动叶栅的汽流相对速度不但太小要改变,而且方向亦将改变,这时汽流对动叶栅进汽边的内弧或背弧产生撞击现象,由此引起的附加损失称为撞击损失。
28. 凝汽器的最佳真空:在功率及循环水进口温度一定条件下,因提高真空所获得的净效益为最大时的真空。
29. 汽轮发电机组的自平衡能力:汽轮发电机组能依据自身力矩和转速之间的变化特性自发的从一个稳定工况调整到另一个稳定工况的能力。
30. 一次调频:根据外界负荷变化的需要,汽轮机调节系统按其静态特性自动的调整功率,用以减少供电频率的变化,这种调节过程称一次调频.31. 二次调频:在维持总功率不变的前提下,按经济调度的原则操作一些机组的同步机,实现负荷的重新分配,使电网频率回到预定的质量范围内的过程。
32. 汽耗微增率:每增加单位电功率所需增加的汽耗量。
33. 调节级:通流面积能随负荷改变而改变的级称为调节级。
34. 空载汽耗量:克服汽轮机机械损失并维持空载运行所需的蒸汽量。
35. 工况图:描述汽耗特性的曲线。
36. 油膜振荡:轴颈中心发生的振幅突然增大的频率等于转速第一临界转速的大震荡。
37. 极限功率:在一定蒸汽初终参数和转速下,单排气口凝汽式汽轮机所能获得的最大功率。
38. 叶片的自振频率:当叶片受到一个外力作用时,它会偏离平衡位置;当外力消除后,由于叶片的自身弹性力和质量的惯性力作用,它就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反复振动,即自由振动,此时的频率就是自振频率。
1. 湿汽损失的原因及减少措施?原因:湿蒸汽在喷嘴中膨胀加速时部分凝结,使做功蒸汽量减少;凝结的水滴在被蒸汽带动时耗一部分蒸汽动能;水滴在被带出喷嘴时由于速度小而击中动叶进口边背弧引起阻力;湿蒸汽的汽化潜热未释放而形成过冷损失。
减少措施:采用去湿装置,减少湿蒸汽中的水分;提高动叶的抗侵蚀能力。
2. 凝汽器内为什么会形成高度真空及影响凝汽器真空的因素?原因:因为凝汽器内的蒸汽凝结空间是汽水两相共存的,其压力是蒸汽凝结温度下的饱和压力。
只要冷却水温不高,在正常条件下,蒸汽凝结温度也就不高,此时所对应的压力大大低于大气压力,就形成了高度真空。
影响因素:⑴进入凝汽器的冷却水温度⑵冷却水在凝汽器中的温升⑶凝汽器的传热端差。
3.说明齿型汽封中减少漏汽的原因?答:⑴减小面积⑵降低C,而C正比于齿隙两侧的压差,所以减少齿隙两侧的压差是减少汽封漏汽量的主要措施。
4. 调节系统动态特性的指标及影响因素有哪些?答:指标:稳定性、快速性、精确性。
影响因素:㈠调节对象⑴转子飞升时间常数T a。
机组容量越大,Ta越小,超速的可能性越大,甩负荷后动态超速的控制越困难⑵蒸汽容积时间常数T v。
额定功率一定时,Tv越大,调节汽门后各中间容积中储存的蒸汽量越多,越易超速。
㈡调节系统⑴速度变动率。
当速度变动率较大时,动态过程中的最大转速及稳定转速均较高,使调节系统静态及动态的转速偏差较大,动态稳定性好⑵油动机的时间常数Tm 越小越好⑶迟缓率。
5. 负荷减小时各级压力,焓降,反动度,轴向推力如何变化?答:负荷减小使各中间级前压力减小;焓降调节级增加,中间级基本不变,末级减小;反动度调节级减小,中间级不变,末级增大。
6. 余速利用对轮周效率和最佳速比的影响:⑴提高级的轮周效率⑵使速比在实用范围内对轮周效率的影响减弱了⑶使速比相对于余速不利用时大了⑷使轮周效率曲线失去了相对于最高效率点的基本对称性,轮周效率的最大值偏向Xa 大的方向。
7. 凝汽器运行好坏的标志是什么?抽气器的作用是什么?答:标志:有利的真空、较小的过冷度、合格的给水品质。
抽气器作用:在机组启动时,使凝汽器内建立真空,在正常运行时不断的抽出漏入凝汽器的空气,保证凝汽器的正常工作。
8. 凝汽设备的组成:凝汽器、抽气器、凝结水泵、循环水泵。
作用:⑴在汽轮机的排汽口建立并维持一定的真空⑵将汽轮机的排汽凝结成洁净的凝结水,并回收后继续工作。
9. 影响汽轮机极限功率的因素及提高单机功率的措施?答:影响因素:是通过汽轮机的流量,而最大流量又取决于末级叶片的几何尺寸。
措施:⑴提高新蒸汽参数,并配合采用中间再热循环⑵提高背压⑶采用双叶片⑷末级叶片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⑸采用多排气口⑹采用低转速⑺采用给水回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