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沸腾炉工艺计算

第十章 沸腾炉工艺计算

第十章沸腾炉工艺计算第一节计算依据1、常用术语:烧出率——矿石在焙烧过程中硫被烧出的百分率。

净化收率——进转化硫量对炉气硫量的百分率。

转化率——出转化SO3对进转化SO2的摩尔百分率。

吸收率——二吸出口SO3对一吸进口SO3的摩尔百分数。

其它损失——指除了焙烧、净化、转化、吸收过程中可以查明的损失百分率。

包括质量损失,成品酸中溶解的二氧化硫损失,设备开停车或泄漏等所有跑、冒、滴、漏的损失,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综合性项目,不能由几个测定数据和公式来计算,一定要通过全面的系统测定来查明,而查定过程又存在误差,因此各生产单位之间的其它损失率因管理水平之差则有很大差别,一般在0.3~1%左右。

计算取1%。

硫的利用率——含硫原料中,硫被利用的程度。

2、计算数据第二节 物料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生产过程或生产单元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口处进行定量计算,称为物料衡算。

通过物料衡算可以计算原料与产品间的定量转变关系,以及计算各种原料的消耗量,各种中间产品、副产品的产量、损耗量及组成。

物料衡算的基础:物料衡算的基础是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即进入一个系统的全部物料量必等于离开系统的全部物料量,再加上过程中的损失量和在系统中的积累量。

物料衡算是所有工艺计算的基础,通过物料衡算可确定设备容积、台数、主要尺寸,同时可进行热量衡算、管路尺寸计算等。

1、硫的烧出率 1.1灰渣平均残留率式中,C S (残)—灰渣平均残硫率,%C S (灰)—灰中残硫量,% C S (渣)—渣中残硫量,%1.2灰渣产率:)S(S(C 160C 160残实)--=x式中,C S(实) — 矿石中硫的实际含量 %C S(残) — 矿渣中的残硫量 %则灰渣产率为:36.016020160x --==0.877 kg 灰渣/kg 矿1.3硫的烧出率式中,ηs — 硫的烧出率,% 则硫的烧出率为: ηs =2036.0877.0-20⨯×100%=98.42%2、投矿量总硫利用率:式中, —总硫利用率,%;—净化率,%;—转化率,%;—吸收率,%。

=98.42%×97%×99.2%×99.95%=94.65% 则,耗矿定额(干矿):式中, —耗矿定额,吨矿/吨酸;—硫的摩尔质量,kg/mol ;—硫酸的摩尔质量,kg/mol 。

则,G 耗=9465.020.09832⨯⨯=1.725干矿/t 酸小时投干矿量=1.725×40=69 t/h小时投矿实物量=69÷(1-0.05)=72.63 t/h。

3、灰、渣产量:焙烧反应是较复杂的,为计算方便及实用,本计算只依据下列反应式来进行。

4FeS2+11O2=2Fe2O3+8SO2+3413 KJ实际上反应后生成的Fe2O3一般约占75%,生成的Fe3O4占25%左右。

式中,—灰渣生成量,t/h则,G灰渣=0.877×69 =60.51 t/h其中:随炉气带走灰量:60.51×70%=42.36 t/h出渣口排放渣量:60.51×30%=18.15t/h4、干炉气量SO2+SO3量=408/η净×η转×η吸=408/0.9618=424.2 kmol/h出炉干炉气量=424.2÷(0.12+0.0024)=3465.69 kmol/h或77631.46m3/h其中:SO2:3465.69×12%=415.88 kmol/hSO3:3465.69×0.24%=8.32 kmol/hO2:3465.69×4%=138.63 kmol/hN2:3465.69―415.88―8.32―138.63=2902.86 kmol/h5、空气量N 2=2902.86 kmol/h O 2=2902.86×7921=771.65 kmol/h 干空气量=2902.86+771.65=3674.51 kmol/h 或3674.51×29kg/kmol =106560.79kg/h 空气含水=3674.51×79.3-8.10079.3=143.56 kmol/h式中:3.79为32℃相对湿度为80%时,空气中的蒸汽分压(kPa ) 湿空气量=(3674.51+143.56)×22.4=85524.77m 3标/h 或3818.07 kmol/h32℃、常压下湿空气量=85524.77×(273+32)/273=95549.65m 3/h 。

(或1592.49 m 3/min )6、炉气中水量原料带入水=69 ×1000×5/(100-5)=3631.58kg/h 或201.75 kmol/h 空气带入水143.56 kmol/h炉气中水量=143.56+201.75=345.31 kmol/h 7、炉气总量(即湿炉气量)3465.69+345.31=3811 kmol/h 或85366.4m 3标/h附:按计算公式来计算:1、炉气生成量式中,—炉气生成量,m3/h—炉气中SO 2、SO 3的含量,%G 投 — 投矿量,kg/h 则,V 气.矿=685×690024.012.02.09842.0⨯+⨯=76010.15 m 3/h2、炉气组分计算2.1炉气中氧含量2O C (%体积)按反应式2222821143SO eO F O FeS +=+ 来进行计算,其炉气中SO 2、SO 3、O 2的含量关系如下:100C 2179C 2179C 212179)C 1.375(C C C 2233232O O SO SO SO SO SO =++⨯++++100C 76.4C 05.8C 17.6232O SO SO =++100C 76.424.005.81217.62O =+⨯+⨯所以 05.5C 2O = 即 %05.5C 2O =又 %100C C C C 2232N O SO SO =+++ 得 05.524.012100C 2N ---=%71.82C 2N =表3-1炉气中各气体含量表:3、空气需用量按反应式2222821143SO eO F O FeS +=+ 来进行计算。

生成SO 2需氧量V 1:=11/8×0.12×76010.15=12541.67 m 3/h生成SO 3需氧量V 2:=11/8×0.0024×76010.15=250.83 m 3/h炉中过剩氧量V 3:=0.0505×76010.15=3838.51 m 3/h进炉总氧量=12541.67+250.83+3838.51=16631.01 m 3/h需要空气量V 空:V 空=V O2/21%=16631.01÷21%=79195.3 m 3/h或=294.2230.79195⨯=102529.63 kg/h 随空气带入炉内水份量:=0.01×79195.3=791.953 kg/h或=791.953÷18×22.4=985.54 m 3/h式中0.01是32℃空气中含水量10g/m 3 所以炉内湿空气总量:V 空=79195.3+985.54=80180.84 m 3/h4、物料进出情况沸腾焙烧反应: )(8114323222SO SO O Fe O FeS 少量+=+,水、氮气未参加反应。

G 水=5%G 投+G 气·水=0.05×69000÷0.95+791.953 =4423.53 kg/hG N2=V 空×0.79÷22.4×M N2=79195.3×0.79÷22.4×28 =78205.36 kg/hG O2=3838.51÷22.4×32=5483.59 kg/h=76010.15×0.12÷22.4×64=26060.62 kg/hG SO3=76010.15×0.0024÷22.4×80=651.52 kg/h于是,∑进=G矿+G N2+G O2+G水=69000+78205.36+23758.59+4423.53=175387.48=4423.53+78205.36+5483.59+26060.62+651.52+60510175334.62kg/h∑进-∑出=175387.48-175334.62=52.86kg/h物料平衡表物料名称输入kg/h 输出kg/h投矿量(干矿)69000 —N2 78205.36 78205.36O2 23758.59 5483.59H20 4423.53 4423.53SO2 —26060.62SO3 —651.52矿渣—60510合计175387.48 175334.62第二节热量衡算热量衡算的基础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无轴功的条件下,进入系统的热量与离开热量相互平衡。

实际生产中传热设备的热量衡算可由下式表示。

Q1+Q2+Q3=Q4+Q5+Q6式中,Q1—物料进入设备带入热量,kJ;Q2—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物料的热量,kJ;Q3—过程热效应,kJ;Q4—物料离开设备带出的热量,kJ;Q5—消耗在加热设备各个部件上的热量,kJ;Q6—设备向四周散失的热量,kJ。

热量衡算的方法热量衡算时一般建议以273K为基准温度,以液态为基准物态。

(1)物料进入设备带人热量Q1(或物料由设备带出的热量Q4)的计算—物料质量,kg;—物料平均等压比热容,kJ (kg•℃)-1;T —物料温度,℃;T0—计算基准温度,℃。

生产过程中有相变化时还要加上相变热。

(2)过程热效应(Q3)过程热效应包括化学过程热效应(Q r)和物理过程热效应(Q p)。

即:式中,G A—参与反应的A物质量,kg;—标准化学反应热,kJ·mol-1;M A—A物质的分子量。

Q p可通过盖斯定律来计算。

消耗在加热设备各个部件上的热量(Q5)的计算:式中,M i—设备上i部件质量,kg;—设备上i部件比热容,kJ ·(kg•℃)-1T1—设备各部件初温,℃;T2—设备各部件终温,℃。

设备向四周散失的热量(Q6)的计算式中,A—设备散热表面积,m2;—散热表面向四周介质的联合给热系数,W ·(m2•℃)-1;—四壁向四周散热时的表面温度,℃;—周围介质温度,℃;t —过程持续时间,s。

由加热剂或冷却剂传给设备和物料的热量的计算:选定加热剂(或冷却剂),即可从有关手册查出该物质cp,再确定其进出口温差ΔT,则加热剂(或冷却剂)的用量为:式中,κ—传热系数,kJ·(m2•h·℃)-1;A—传热面积,m2;ΔT m—对数平均温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