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自评报告《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我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以《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为基础,为其为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元件及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性能及基本应用,并具有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和分析阅读液压与气压系统图的能力。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训练工程技术人员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以流体力学为基础,以系统为主线,以液压与气压传动回路为基本框架,以能初步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为目的,以实验教学和工程应用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掌握重点内容,以便于和其它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建设的目标、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聊城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原名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在2003年建院之初即开设《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当时是针对汽车制造技术及交通运输两专科专业学生授课。
后来随着学院的发展,逐步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开设。
教学团队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突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认真组织教学,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现已成为学院重点支持的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秉承我校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双师”型人才为方向的建设目标。
为此课程组全体教师围绕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紧跟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考核体系构建课程平台,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前沿引学、自主研学、科研推学和网络助学”六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的规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制定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指导书、在学院的支持下已建设了课程网站、承担了“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等几项校级教改课题等。
计划在2013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再经3-5年的建设争取成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因此多年来,课程组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为适应教育教学的新形势,大力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措施,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发展。
为此,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材组织、课堂内容的整合和优化、适当调整先后顺序、及时引入液压与气压传动新技术、正确设置实践环节等,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先进性、实践环节的综合性。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1、人员构成本教学团队共有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2人,讲师3人;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其余3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40岁以上1人,30至40岁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0%、80%,是中青年相结合的队伍;教师中所学专业涉及农业机械化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5位教师分别毕业于不同大学,涉及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等,学缘结构丰富多样。
教学团队中有有1人在企业工作多年后来到我校,并进入该教学团队,有3人曾分别在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进行实习锻炼或进修合作。
尽管多数教师都有在大型企业实习锻炼或合作的经历,但考虑工科专业的特点及液压传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今后还将会吸纳更多有行业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参与其中。
2、具体分工根据实际需要,教学团队中设主讲教师3名,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2名,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并参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工程应用指导老师1名(含实验指导及辅导),主要负责工程应用、科技创新、实验指导等实际应用方面的辅导,并引导学生了解应用前沿;课程辅导教师各1名,主要是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负责课程网站建设。
另外工程应用指导教师和课程辅导教师均需将这几方面中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
这5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同时又分工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教学团队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保持教学体系的先进性,带动和促进机械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1、教学内容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与气压传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教师经常根据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进行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
另外,课程负责人坚持参加课程所在专业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分委会年会,及时了解专业动向。
同时,积极联系行业知名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讨论,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使教学科学、先进,并适时邀请业内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篇。
第一篇液压传动,共8章;第二篇为气压传动。
教学中多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并及时引人新技术,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具体章节内容和学时分配如下:章次教学内容讲课实验合计学时绪论22第一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44第二章液压动力元件55第三章液压执行元件44第四章液压控制调节元件66第五章液压辅助元件11第六章液压基本回路66第七章典型液压系统11第八章液压系统设计计算11第九章气压传动22合计32032另外,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专业机械类课程实验独立开课,开设了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在该实验课程中有关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的实验6学时。
具体如下:序号实验项目名称项目学时项目类型1液压元件结构观察及方向控制回路实验2综合2液压传动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2综合3气压传动多缸顺序动作回路2综合合计62、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组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大纲,合理取舍教材内容。
如:全课程以液压传动为主线,做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结合,增加了常见液压元件、液压回路、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分析内容,介绍了新结构(如新型气缸)及机电结合(如PLC气动控制技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讲解液压基本回路时,适时引入各基本回路在汽车起重机、挖掘机等常见液压传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以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除此,我院还加强校企合作,进行实训教材建设,丰富和补充教材内容,将典型案例应用在教学中。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还是一门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正在开展液压与气压传动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具体是联合其它课程《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维修工程》等,针对液压传动部分开设“液压元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测试-基本回路设计及调试-故障诊断-维修”六项一体的综合实验,这种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会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科研获奖情况本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参与与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1、教学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近五年来,承担校级、院级教改课题4项,发表教改论文近10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1人获“聊城大学十一五本科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人获“聊城大学第二届校级实验教学能手”,1人获“聊城大学实践·实习工作校级先进工作者”,1人获聊城大学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一等奖,1人获“聊城大学实践·实习工作院级先进工作者”,3人连续几年荣获院级“十佳教师”称号,3人参于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1)课程负责人承担的主要教改项目:①聊城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2010-2013;②聊城大学“汽车工程课程群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与实践”,2009-2012;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专业课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2009-2010;④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2010-2011。
(2)教学团队发表的主要教改论文等:①基于节流调速性能实验的QCS003B液压教学实验台的改进,液压与气动,2012,作者:吴海荣;②多媒体技术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作者:吴海荣;③高校《汽车拆装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10,作者:吴海荣;④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高教论坛,2011,作者:吴海荣。
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途径探索,中外教育研究2010,作者:刘文婷。
⑥汽车检测与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四部曲”,实验室科学,2012,作者:王锋波;⑥汽车拆装实习教学探索与实践.高教论坛,2011,作者:王锋波;⑦《汽车使用与管理》教材,王锋波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⑧Mechanical principle Teaching and Engineering Ability Training. ICEEM2011.2011.12,作者:赵栋杰;⑨《机械原理》教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作者:赵栋杰。
2、科研获奖情况近五年来,承担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4项,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近30篇;1人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人获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二等奖,1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用汽车关键承载部件结构优化)1人获聊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棚电动卷帘机应用技术研究),1人参于聊城市2010年度优秀科技特派员,4人次获“聊城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论文三等奖”等。
五、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1、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且图形符号多、基本回路图和液压气压系统图较多,该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因此我院在组织该课程教学时,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突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为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内容可视化,让学生能尽快、尽好寻找规律、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具体做法如下:①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强,学生实际知识少,对机电设备缺少感性认识,初次接触该课程往往难以适应,容易失去兴趣。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这门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实例来讲述液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用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意识,又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激励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