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四《动作描写,让你笔下的人物动起来》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四《动作描写,让你笔下的人物动起来》语文S版

《动作描写,让你笔下的人物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语段的品析感悟,体会动作描写的妙处。

2、在训练中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掌握具体、准确、生动地进行动作描写的三种方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写记叙文,通常只会做简略的叙述,而不会做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

这节课我就从动作描写入手,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和实际训练,使之能把人物动作写细致、写生动,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领悟动作描写的技巧,体会动作描写的妙处。

教学难点:
在训练中实现知识迁移,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三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动作描写,让你笔下的人物动起来。

首先,老师想请你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请看:
老师发火了!当我们班的“机灵鬼”发现这一险情时会有哪些举动呢?
按下暂停键,猜一猜吧。

(老师发火了!当“机灵鬼”发现这一险情时,他先是紧张地用那双小眼睛左瞅右望,发现周边的人还无动于衷,他便将小指略略勾着,食指竖起,贴着嘴唇,发出嘘声。


2、你猜到了吧!那说明你有一双慧眼,能仔细观察周围人物的动作。

同学们,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能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在我们笔下栩栩如生地动起来。

那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呢?
二、动作描写我来支招
(一)诀窍一:认真观察,细化动作。

1、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段话的表达效果,你觉得哪段话写得好呀?按下暂停键,读一读,体会一下吧。

师:你认为哪段好?好在哪里呀?对,显然第二段好。

同样是写“打虎”,第一段写得很粗略,没有写出具体的动作,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后一段则分别抓住了“抡、劈、揪、按、打”等具体动作,细致入微,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细化动作的妙处。

2、这一招,你学会了吗?请你来“小试身手”吧!请看题:小女孩放爆竹。

师:小女孩是怎样放爆竹的呢?想象一下,把她放爆竹的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具体的动作,从而表现小女孩的胆小。

按下暂停键,想一想,试一试吧!
师:欢迎回来,请看,这是文文同学分解动作以后写的句子:“她
把爆竹放在地上,身子离得老远,伸长胳膊,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前凑。

她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文文同学一连用了“放、伸长、凑、哆嗦、扭头就跑”这些动作,通过细化动作,一个想放爆竹而又特别害怕的小女孩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诀窍二: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1、现在我们知道了细化动作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其实,细化动作只是动作描写的初步要求。

要准确地描述动作,还得注意第二个诀窍——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请看描写林海音小时候去书店看书的片段描写,对比一下括号里面和外面的动词,哪个的表达效果更好呀?按下暂停键,读一读,比一比吧。

“我跨(走)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走)到里边来了。

——林海音《窃读记》”
师:是的,括号外的“跨、踮、挤”几个动词,写出了书店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读书的如饥似渴。

正因为林海音如此地爱读书,所以她才成了今天的大作家。

我们要想写好作文,也要多看些好书哟!
2、这第二个诀窍学会了吧?又到了你显身手的时候了。

好,请你根据这个情景,揣摩人物心理,填上准确的动词。

按下暂停键,开始选吧!
欢迎回来,看一看,你是这样选的吗?
“天啊!要迟到了。

我(蹬)开被子,(跳)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窜)进洗手间,(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下,飞快(冲)出屋子。


师:你都选对了吧?你看,同样是写“迟到”,经过仔细推敲,用上“蹬、跳、拉、套、窜、抽、戳、扯、抹、冲”等动词,将人物在要迟到的情形下抓紧时间洗漱的动作描写得细致入微,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三)恰当修饰,写出个性。

1、我们已经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两个诀窍,是不是有了这两招文章就完美了呢?不是,我们还有第三招。

大家注意,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状况下)做同样的动作,会有轻、重、快、慢的差别;其神情姿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在动词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语,就会使文章更富于表现力。

恰当修饰,写出个性,这就是动作描写的第三个诀窍。

我们还是先来欣赏一个精彩的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长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师:“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加上这些修饰语,就使这几个动作凝聚
浓浓的父爱,真实生动地写出父亲动作不便,行走艰难,十分深挚,令人感动。

2、下面,你就来尝试“恰当修饰,写出个性”的方法吧!请看一个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蝴蝶,便奔过去。

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盯着它,躬着背,踮起脚尖,走到蝴蝶旁,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师:这是一个姑娘捉蝴蝶的场景描写。

现在呀,请你在动作前面试着加上一些修饰语,细致、生动地描摹小姑娘捉蝴蝶时的那些细微的动作,表现出小姑娘的活泼可爱!按下暂停键,试一试吧。

师:写好了吧?请看: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

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用上“飞舞、调皮、目不转睛、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猛地、像只小鹿似的”这些恰当的修饰语和修辞手法,就把小姑娘捕捉蝴蝶时的神情姿态具体、生动、细致地描摹出来,一个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真可谓“绘其行,现其人”!
三、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三个诀窍,回忆一下,是哪三个诀窍呀?对,方法一:认真观察,细化动作,方法二:仔细推敲,选准动词,方法三:恰当修饰,写出个性。

你学会了吗?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简单易记的歌诀:
观察动作要仔细,一步一步分解开。

巧用动词须推敲,准确生动最为高。

妙用修饰添文采,栩栩如生动起来。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运用这些方法,让你笔下的人物动起来!祝你成功!再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