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夜莺的歌声1

11、夜莺的歌声1

5.学生朗读:读出“夜莺的歌声”的深刻用意。感知夜莺的形象。
三、突出重点,体会写作特点
1.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这部分内容和哪部分内容相似?
2.师生对读,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资料链接,进一步明确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作用。
(2)提问:课文哪些词语或段落有明显的照应关系?
(1)齐读资料链接,结合本文谈感悟。
(2)学生汇报。
①第36自然段“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削什么东西……”与“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相互照应。
②汇报要点:“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与“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相互照应。
3.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所得。
(1)谈在自己写作中如何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
4.课件出示三次描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5.指导朗读,体会其中不同的用意。指导朗读三处“夜莺的歌声”的相关语句,感知夜莺的形象。
1.默读课文,画出各部分中描写小孩语言、动作的语句,认真体会。
2.小组交流对小夜莺的认识。如“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组织学生听写词语。
2.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二、品读课文,深层感悟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各部分中描写小孩语言、动作的语句,认真体会。
2.组织小组讨论:从这些描写中,你可以看出小夜莺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相关段落,自主找到“夜莺的歌声”共出现几次。
(2)课后搜集首尾呼应写法的句子,写在积累本上。
4.学生完成作业。
11、夜莺的歌声
教学反思:
3.学生自主读课文,根据学生活动卡上的相关提示内容,找到文中三次描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填写学生活动卡。
4.汇报读书收获,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三次“夜莺的歌声”的用意。
(1)第一次在第2自然段,是为了站岗放哨和引诱敌人。
(2)第二次是在第29自然段,是为了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
(3)第三次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目的是继续自己的使命。
3.总结:指导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摘抄本课首尾呼应的句子。
4.布置作业:搜集其他战争题材的故事读一读。
1.学生速读最后一部分,自主发现与文章前三自然段的首尾照应应关系。从而体会这种写法的基本特点,感受文章结构的构思巧妙,内容浑然一体。
11、夜莺的歌声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
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