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海宁市科学技术局茅伟明、陈霓裳、吴锦芳、陈继彪、王晓丽近年来,海宁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工作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企业培育为抓手,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在年浙江省科技进步监测中,海宁市科技进步规模综合评价保持在全省第位,嘉兴市第位,变化情况综合评价位次列全省第位。
年,海宁市全社会经费支出占的比重由年的增加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年的亿元增加到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年的增加到。
年,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嘉兴各县(市、区)中设立的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年,海宁市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同时还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年,海宁市成功创建浙江创新型城市。
一、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截止年底,海宁市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仅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软件企业等)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年,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实现利税总额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的%;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
高新技术产业在海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推进海宁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涉及六大行业,形成四大优势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涵盖十三大行业,包括个行业小类,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涉及其中八大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按照年行业规模,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列前四位,且产值规模均超亿元,这四个行业的企业数占海宁市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的%,产值占海宁市全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是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领域。
专用设备制造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元,成为经济效益最好的行业。
(详见下表)(二)集中分布明显,形成五大集聚区域。
从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黄湾镇(尖山新区)、长安镇(高新区)、袁花镇、盐官镇、周王庙镇、经济开发区和马桥街道,该七个区域的企业数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的%;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其中黄湾镇(尖山新区)、长安镇(高新区)、袁花镇分别实现产值亿元、亿元和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都超过%,高居全市前三位,是海宁市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四)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年,全市拥有按国家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家,占嘉兴市的。
据高新技术企业年报统计,年海宁市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实际上缴税费总额亿元,进出口创汇亿美元。
从产业情况看,海宁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皮革、经编二大支柱产业和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太阳能利用、包装印刷、汽车零配件、生化医药等产业中,八个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
由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与《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年制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已经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归类上与高新技术产业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的主要做法海宁市始终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在政策、投入、环境、人才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围绕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制订发展战略目标,引导科技创新发展。
根据《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海人大发〔〕号),年启动了海宁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期调研工作,年市政府制定了《海宁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12346”科技发展战略,明确了到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等发展目标;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业”等六大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注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全市专利申请量从年的件提高到年的件;专利授权量从年的件提高到年的件。
海宁市年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进程。
据高新技术企业年报统计,年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实现所得税减免亿元;研发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万元。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破解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瓶颈。
海宁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支撑、广泛吸纳”的多元化科技投入融资体制,高新技术产业投入逐年增加。
财政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支持重点向重点、特色产业关键技术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方面倾斜。
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从年的万元增加到年的万元,年均增长;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比重从年的增加到年的。
企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其中规上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规上企业口径为销售收入万以上,年开始,规上企业口径调整为销售收入万以上),年均增长;经费支出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经费支出占的比重由年的增加到年的。
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海宁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海政发〔〕号),成立了海宁海创创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海宁市科金天使续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资金共计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海宁市科技初创期企业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另外,市财政计划投资万元,加入由省科技厅牵头成立的浙江省科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为海宁市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万元额度的担保服务。
年与科金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海宁科金创业基金”,规模为亿元。
积极引导银行支持自主创新活动,商业银行在科创中心孵化企业中开展了无抵押、担保的企业信用贷款(试点),拓展了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上述举措将有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对接,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瓶颈,推动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发展。
(三)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助推企业科技创新。
坚持把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工作,结合海宁市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择优筛选一批整体实力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进行了推荐,全面加强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确保科技项目的实施落到实处。
年,全市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新列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计项。
其中:国家级项、省级项、嘉兴级项、本市级项,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只,省级新产品只,全年获得上级经费超万元。
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增强了发展活力、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海宁皮革研究院(浙江皮革工业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多万元,获得省补助资金万元,建立了皮革化学品、牛皮制革技术两大基地,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部门立项支持;与四川大学共同成立了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海宁中心);成立国家皮革职业技能鉴定所、搭建皮革设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成立了浙江省皮革清洁生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嘉兴地区第二个省级创新联盟。
皮革制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工作扎实,海宁皮革制修订的行业标准成为全省个块状经济中第一获得省政府领导的肯定。
浙江省嘉兴经编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获省科技厅批准,年获得上级补助资金万元。
年,浙江省高性能产业用纺织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批准设立,成为嘉兴地区设立的首个省级创新联盟。
(四)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育。
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企业),突出对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及机电装备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筛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大、示范作用大的企业,敦促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研发、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综合实力,加大对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辅导,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力军队伍。
通过几年努力,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家(其中天通控股、锦达新材料被认定为省创新型示范企业,洁华控股、海利得股份、浙江汇能被认定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海宁市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嘉兴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大力推动研发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聚集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
积极实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建立海宁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家。
年,海宁市组建的海宁皮革研究院、海宁中医院科技创新团队入选嘉兴市科技创新团队。
年月,科创中心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层科研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
二期工程调整方案后于年月中旬重新开工。
年科创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年被命名为“嘉兴市创业基地”,年被认定为首批“嘉兴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
年海宁市出台《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意见》(海政发[]号)。
累计引进、培育孵化企业家,注册资金共计万元;孵化企业总就业人数达多名。
加大科技服务软平台建设,已成功举办两届科技博览会。
先后与浙江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两次活动期间共举办科技合作对接余场,科技合作项目数多项,发布成果数多个,海宁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签订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六)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全市已拥有软磁材料和纺织新材料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以及复合包装材料和太阳能利用两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通过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使企业研发能力得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更加明显。
年,软磁新材料、纺织新材料、复合包装和太阳能利用这四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共开发高新产品项,实现工业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出口创汇亿元,利税亿元。
三、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虽然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已经形成特色,具有了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尚不够健全等制约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