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考研真题考点归纳

考研《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考研真题考点归纳

考研《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考研考点归纳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氧化还原反应与应用电化学
第1章概论
1.1考点归纳
一、高分子物理发展简史
1.发展历程
(1)1920年,H.Staudinger发表文献《论聚合》,论证聚合过程是大量小分子自己结合的过程;
(2)P.Debye和B.H.Zimm等发展光散射法研究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3)J.D.Watson和F.H.C.Crick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高分子的晶态结构,于l953年确定了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
(4)50年代,高分子物理学基本形成。

2.高分子物理的研究内容
(1)高分子的结构;
(2)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3)分子运动的统计学。

二、高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1.聚合物分子量的特征
(1)比低分子化合物大几个数量级;
(2)具有多分散性——即分子量的不均一性。

2.平均分子量的定义
(1)以数量为统计权重的数均分子量,定义为
(2)以质量为统计权重的重均分子量,定义为
(3)用稀溶液黏度法测得的平均分子量为黏均分子量,定义为
式中,a是特性黏数分子量关系式中的指数,在0.5~1之间。

(4)以z值为统计权重的z均分子量,定义为
注:单分散试样:;多分散试样:。

3.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
(1)分子量分布的定义
分子量分布是指聚合物试样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和分子量的关系。

(2)表征多分散性的参数
①分布宽度指数
a.定义:分布宽度指数是试样中各分子量与平均分子量之间的差值的平方平均值,又叫方差。

分布愈宽,
愈大。

b.单分散试样,,;多分散试样,,。

②多分散性指数
a.定义:表征聚合物分子量不均一性的参数,以重均和数均分子量之比或Z均和重均分子量之比表征(或d=MZ/MW)。

b.单分散试样,d=1;多分散试样,d >1,d的数值越大,分子量分布越宽。

三、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1.测定方法
(1)数均分子量:端基分析法(M<104)、蒸气压渗透法(M<30000)、冰点降低法(M<30000)、沸点升高法(M<30000)、渗透压法(20000<M);
(2)重均分子量:光散射法(104<M<107)、体积排除色谱法(103<M<107);
(3)黏均分子量:黏度法(M<106)。

2.渗透压法
(1)渗透平衡时,两边液体的压力差称为溶液的渗透压,用∏表示;
(2)渗透压法测的是数均分子量。

可测定的分子量范围有一定限度,分子量太大时,溶质数目减少使渗透压值降低,测定的相对误差增大;分子量太小时,溶质分子能够穿过半透膜使测定不可靠;
(3)渗透压法还可测定第二维利系数A2。

3.蒸气压渗透法
(1)用A代表比例系数;n1和n2分别表示溶剂和溶质的摩尔数;w1和w2分别表示两者的重量;M1和M2分别表示溶剂和溶质(高分子)的分子量,则
(2)蒸气压渗透法测定的分子量范围依赖于温差的测定精度,一般测定上限为3×104,下限由试样的挥发性所决定。

该法所测定的是数均分子量。

4.光散射法
(1)原理
小粒子稀溶液,散射光强是各个分子散射光强的加和,没有干涉;大粒子稀溶液,分子中的散射光相互干涉,使光强减弱。

(2)基本公式
瑞利因子:用表示
光散射法可得到三个参数,,A2。

5.黏度法
(1)Mark-Houwink方程
式中[]称为特性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