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年大约有30%的有限责任公司宣告终结。

寿命能够超过五年的新办公司,竟然还不到20%的比例!企业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

为什么会失误?为什么有的失误事后回想起来显得如此荒唐?原因当然各种各样。

这些失误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是有直接关系的。

企业家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学习《易经》就是一条很好的基本途径。

通过易经中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预测,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决策参数,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准确性。

古人云:"不懂易经,就不能为将相"。

在当今中国,可以说"不懂易经,就难以从事经营管理。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具有永恒魅力,其核心就是对世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它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关注的问题。

通过易经管理和预测模式,能够把复杂的企业管理模式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

在当代管理界,《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对管理的独到见解,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韩国巨作《商道》等都体现了对《易经》和道家思想的学习和运用。

让更多的企业家及高层管理人士短时间内理解《易经》思想之精髓,并掌握易学预测方法,不失为当前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解决之道。

目前,国内外众多优秀公司都在运用《易经》的管理理论对企业品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产品规划、高层谈判、决策层团队等方面进行改进。

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更把易经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方法称为"大易管理"或"中国式管理",由此推出一系列讲座,广受企业和学员好评。

很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都认为通过学习易经管理,让思维更加立体,多元,丰富,许多原来企业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下就能够找到了症结所在并得以迅速解决。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易经(现存的版本为《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

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来源于《周易》的思想。

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

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又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上升成为了一本哲学书。

到今天,《周易》的一些哲学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错综复杂、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

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并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古语说:"不知易,不可为将相"。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完全可以把易经的哲学思想灵活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

因此,下面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中的乾坤两卦,希望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乾卦乾:元,亨,利,贞。

无论是老板、管理者、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想成功,显然他们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老板可能认为有10个亿才算成功,经理人可能想成为金领算是成功,员工认为只要有房子,生活美满就是成功了。

但成功的道路往往是相同的,成功的路上有些类似的规律,要经过的几个步骤和容易犯几个错误,这就是乾卦反应的内容。

卦辞元亨利贞就是原始、发展、成熟、收藏四个阶段,其中六个爻辞强调要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不断修炼自己,提升素质,也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个过程中要找到支持者,尤其是来自上司的支持。

具体的策略如下:1、初九:潜龙,勿用。

作为一个新员工加入公司;作为经理新接手一个部门;作为老板开创新事业,都要牢记"潜"字,要学会默默地等待机会。

你是龙,你很有能力,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而已,别人可能认为自己有能力,你是"虫"。

这时过于张扬很危险,因为别人在评价你、在琢磨你、在评估你的实力。

而你不了解情况,不了解别人,这时盲目许愿、盲目决策非常危险。

企业的新人、接受新部门、开辟新市场,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看:别人在看你到底有没有实力。

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你的位置一定坐不稳当,打下来的市场也守不住。

第二阶段是打:你有实力,我也要打击你,让你感受到我的存在、我的厉害、显示我的权威。

第三阶段是拉:暂时没有打死,你工作表现还不错,就采取各种手段拉拢,为我所用,一起来对付别的对手。

在刚开始的阶段就可能遭受这三种力量,如果你过早地露头角,就是"敌人在暗处,你在明处",失败的一定是你。

你的上司会为你的决策感到突然,认为你太嫩,太毛躁;你的下属会感到觉茫然,认为你不了解情况。

多给上司,给下属,也给你自己一点时间,做"潜龙",时间是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基础。

2、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期"潜"是可以的,长期就不行了,总要有所作为,否则就真是"虫",或"死龙"了。

我们经常听到俗语说:"是非总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想要有所作为的人,一定要出头,但绝对不可以强出。

在出头以前要评估一下,周围的环境允许吗?你的上司支持吗?自己的实力够吗?如果这三个条件都具备,就可以出了。

其中自己的实力是基础,上司"大人"的支持最关键。

没有上司的支持,别人也可能不支持,你也一定没有信心,就不会成功。

在得到上司支持时,场合与时机也很重要。

这里说的是"在田",也就是在基层。

当上司去基层视察时,提出自己的想法是个好时机,如果合理,一定会得到批准,因为上司正是"带着政策下来的"。

如果是"在厅堂",上司的架子摆得十足,通过你的方案恐怕不容易,要经过一些波折,才符合公司的"管理规定"。

3、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在出头时也要非常小心,毕竟很多人习惯一个干,一个看,还有一个在捣乱。

在具体操作时,要"夕惕若",也就是要早晚都慎重,大事小事都慎重,这样才没有过错。

就像海尔张瑞敏说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就是这种感觉,只有这样才可能"厉无咎",没有过错。

当然了,在慎重的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乾乾"地努力,毕竟这是你的基础。

每天都三省吾身,为别人做事,有没有不忠诚;与朋友交往,是不是不守信用;学习到的东西,有没有实践。

4、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在出头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这时要重新评价上司支持的程度,和周围的环境的允许度,有时也可以试探一下,可以这样做吗?只要适度,就没有什么过错。

如果允许就要飞"跃",如果不允许,就要返回来,深藏在"渊"中,再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家会评价:"这小子很有上进心,就是现在能力还差一点,环境也不是很配合,失败是可以理解的。

"上司以后一定会给你机会。

5、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当做出成绩时,就由"潜龙"变成了"飞龙"了。

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才真正是成绩,这样对上司和个人都有利。

成绩是要分享的,如果你作为"飞龙"已经升官了,"在天"了。

这时不妨把"利益"让给别人一点,尤其是你的上司。

上司分享你的成绩是应该的,否则你会被别人骂成:"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

"在这个阶段,名利双收不是好事。

6、上九:亢龙有悔。

终于成功了,在分享成功果实时,不要忘记许多人会"眼红",盯着挑你的毛病,找到打击你的机会。

所以当你得意时不要忘形,而是要忘记成功,从零开始,否则,就可能出错,或被别人"找到错误",一定是让你"有所悔恨"。

7、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自己成功了不是真正的成功,"独乐乐,不若与众人乐",一定要把整个团队带起来共同成功。

这时就要授权,让下面的人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有前进的动力,成为龙。

这样领袖群龙的领导人才真正安全,企业才真正安全,对群龙的管理要"无为而治",如果领导太有作为了,下面的人就发挥不出能力。

当然了手下要是都是龙才"吉",如果都是"虫",就是"大凶"。

作为下属,看到领导给自己成为"龙"的机会,授权给自己,一定会努力工作,在为自己"成龙"的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价值。

卦坤如果说乾卦是谈奋斗、拼搏,散发出"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老板哲学,或想要成为老板的哲学。

那么坤卦就是反应了顺从的概念,是员工哲学。

在企业中员工最多,老板最少。

员工就象大地一样承载着企业,老板可以任用员工,也可以炒掉员工,这是老板的权力。

但土地是有自己的"地气"的,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如果人哄地皮,地皮就会哄人肚皮。

所以老板要了解什么是员工关心的,员工的立场和原则是什么,才能做好企业管理。

作为员工,在企业里虽然数量最多,但每个个体却是弱小的,学会保存自己,然后再谋发展是员工的生存哲学。

做员工是为将来做老板打基础,利用这个平台学本事,所以要奉行"厚德载物"的原则,忍辱负重,守住员工的本分。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坤》卦象征着大地的至柔至顺,原始亨通,是坤卦的主导。

坤卦里面用"牝马"做比喻,比喻在员工要守本分,服从上司,才对员工有利,也就是所谓的"利牝马之贞"。

员工也要有所作为,也就是要"有攸往",否则就永远被老板用来干活,而不能得到重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