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大众文化与美国化

4大众文化与美国化



1)首先,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制, 废除了以往一个广播公司最多只能拥有12家电视台的数目限制; 2)允许业主在一个市场内同时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3)同时拥有无线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系统;将广播电视执照的 拥有期从以往的7年、5年一律延长至8年;
4)打破了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 视市场的节目竞争,促进电话行业和有线电视之间的互相渗透和 合作。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4
作为“杂交”的文化



“今天没有什么是纯粹单一的事物。” 1、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水平上提供了文化混合的可能性。当然会产 生对差异的抵制,同时也引起了不同文化的聚合和新的令人兴奋的文 化杂交形态的产生。 “文化始终都处在杂交状态”,“被当代人加速的全球化意味着把杂 交文化杂交化”。 2、全球化正在产生两种矛盾的结果——同一性与差异性。 世界在时空压缩下收缩而变得日趋相似,同时又以其差异日益为人所 知为特征。 3、文化的杂交性并不是不带有它的权力的关系。 “杂交性所引起的混合物的范围及混合的条件问题”(皮埃特斯)


实质:1980年代以后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对市场坚信 不疑,相信使用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远胜于其他任何方案 后果:传媒、娱乐和电信、互联网企业互相渗透融合。 其规模与范围远远超过了19世纪末的垄断。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4
1996年《电信法》带来的变化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8





2014年秋季
文化帝国主义视野下的全球化


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联系的论点: 全球化只是一个新术语,或是某一进程中的新阶段,这种长远历史的 延伸与扩张,与西方帝国主义历史的延伸和扩张是同步的。 简言之:全球化就是通过某种支配程序而展开的全球化作业,其中的 西方(或美国,跨国资本主义)即把各种文化通通纳入自己麾下。 文献4:p.6 文化帝国主义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核心—边缘的潮流与关系;支配的历史原型——欧洲的殖民主义中。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2
谁是那个“周星驰”?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3
以“中国文化”为例


何谓“中国”?何谓“中国文化”? 到哪里找纯而又纯的中国文化? 从历史的角度:“三教融合” 先秦时期——魏晋时期——明清时期 从空间的角度: 有南北差异;东西差异; 民族差异;城乡差异;阶级差异: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5
一个粗俗但真切的比喻


特纳的比喻:“我们很像现代养鸡场的饲养主。他们碾碎鸡 脚作肥料,碾碎鸡肠作狗食。把鸡毛做枕囊,就连鸡粪也被做成 肥料。鸡的各个部分各得其所用。这也就是我们对电视产品所努 力采取的做法:充分利用一切。” ——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p.110 业务范围:包括了电视节目制作、电影、音乐、印刷物、主题公 园、电视网络、电视台、有线网络、光缆和卫星系统、家庭影院 和零售商店等。 彼此间关系:合作性的竞争者(corespective competitor): 互相控股、共设董事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014年秋季
4
日常生活中的感受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5
一位学者对全球化的感受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6
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一种视角

在美国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理论家戴维∙哈维看来—— 由全球化时空压缩而来的文化后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强调时尚、产品(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技术、劳动过程、 观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实践活动的易变性和短暂性。 第二,与短暂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建构新的符号系统与意象的“形象 生产工业”,致力于制造各种“幻象”,以至于出现了—— 以这种行当为业的各种社会角色,如“形象装配工”、“形象建设 者”、“形象工匠”、“形象创造者”、“形象顾问”等等。 ——戴维∙ 哈维《后现代状况》 可联系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的著作来把握。教材p.219-222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0



2014年秋季
全球化即美国化?


即使美国撤回世界各地的驻外使馆,船只不再远航,旅行者不再外 出,取消世界各地的商务往来,美国的公民、美国的问题、美国的城 镇和乡村、美国的道路、美国的摩托车、会计事务所和沙龙即使在世 界最偏远的角落,也仍然会被人所熟知……电影和美国的关系,就像 米字旗和大不列颠帝国之间的关系,山姆大叔希望有一天,他惊讶地 发现,世界已经美国化了。 ——《纽约晨邮报》,1923 1970年代全球娱乐产业稳步扩展;成为跨国媒体集团迅速发展的核 心组成部分; 至1990年代,娱乐产品成为美国军火交易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9




2014年秋季
1915年2月8日:“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


开“豪华制片”之先河; 《一个国家的诞生》;巨额票 房上亿元; “好莱坞商业巨片”的模式要 素: 宏大的场面;尖锐而富有悬念 的冲突;企业经营模式; 一战: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的 银幕;1920年代巩固. 1920年代后期,海外市场的 收入占好莱坞总收入的35%, 其中2/3来自欧洲市场;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8
2、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逻辑

文化帝国主义曾经在1960-70年代风靡一时,彼时知识分子对资本主 义社会文化的激进批判话语之一。 最早来自美国电视节目1960年代进入拉丁美洲国家之后的影响研究 1980年代初战火从第三世界烧到欧洲:《达拉斯》 在联合国展开的有关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话语争夺。 基本逻辑: 西方文化侵略:廉价电视节目倾销;西方通讯社对外电新闻的支配 资本主义文化扩张——文化霸权——造成第三世界的“文化依附”— — 全球资本主义化。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3
1、进入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表示一系列复杂关系,赋予了21世纪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特 征。 流动性与边界: 它指的是资金、商品、信息的超越了越来越可以渗透的区域性边界的 无情流动。 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 随着跨国公司无处不在地在世界经济体系内进行贸易活动,国家的边 界变得越来越被人们忽视。 传播技术与时空压缩: 与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伴随的是“时空压缩”。 现在就是全部;地球成为村落。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1




2014年秋季
所谓“外来”:历史的回声


在关于全球文化对本土文化影响的争论中,很可能听到工业化和都市 化破坏民间文化的早期争论的回声(上一讲)。 本土文化好像是一种真正的民间文化,而全球文化是一种同质化的大 众文化。

有关民间文化讨论中关键方面:它扎根于一个独特的空间(乡村), 并脱离现代都市和工业生活的发展所确立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文 化的)“真实性”。 它还假定:文化可以被排列为独特的同质化实体,直到全球化侵入这 一个关键时刻。这种实体一直是互相封闭的。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9
3、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


在批评者看来,这一观点存在着的根本性问题: 假定把优势的全球文化注入到弱势的本土文化中是可能的。并且在这 样做的时候复制着一种优势文化。 假定:经济的成功被假定为文化的强迫接受。 文化被降低为经济,或者把文化还原为物质商品; 真正的问题: 如果承认文化是在多重语境中意义生产与交流的话,那么,就很难想 象在一种语境中生成的意义如何被强加在完全不同的语境中并得以继 续存在。 Nhomakorabea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3
文化帝国主义与媒介帝国主义

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以及录像机等新兴传播 技术的兴起,再延续至始于19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商业应用。 美国为代表的私营模式的管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里根时代以至克林顿时代:1996年通讯法 “去管制化”时代:表面上原因:电波不再是稀缺资源;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7






2014年秋季
全面发行与大片

1990年代:全面发行策略已有效地占据主导地位;极大缩短了一 部影片在影院中的生命周期, 而它的辅助体系,包括录影带、付费电视,以及电视网这些重叠 但又针对不同观众的发行体系; 使得一部影片的整体的生命周期大大延伸了。 大片逐渐成为引导媒体兴趣和生活时尚的产品。 “重磅炸弹综合症”:收入和利润在少数几部大制作电影;其他 的多数电影在赔钱,成为商业惯例; 所谓“全球同步上映”。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7
全球化时代的流动空间与地域空间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兴起》中分析了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与 地域空间(space of places)的概念。 特别重视流动空间: 精英联合、大众解体。这是当代社会的孪生机制。 精英是世界性的,大众是地方性的。 空间在这一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权力和财富的空间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大众的生活和经验则 植根在本土,在他们的文化里,在他们的历史里。故此,社会组织越 是筑基于非历史的流动之上,超越一切特定方位的逻辑,全球权力的 逻辑便越是远离特定历史中地方/国家社会的社会和政治控制。” ——引见:教材P.372


2014年秋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