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试题一、名词:1、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社会保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在以工资收入为主的劳动者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时,运用法律手段,动员社会力量,给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3、社会救助: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失去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援助,以维持其最低生存需要,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福利: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现金补贴和提供服务等方式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并且使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制度。
5、社会优抚:是国家发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成员中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総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6、养老保险:是依照国家法令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公民必须参加,由国家、雇主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基金,对达到法定年龄并退出劳动领域的劳动者提供补偿以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7、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当法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患病时为其提供医疗费用帮助和医疗服务,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项目。
8、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我物质补偿,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这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9、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制度是指通过国家立法筹集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使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法定期间内获得失业保险金,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10、生育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和企业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以保证那些因生育而造成收入中断的妇女和家庭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倡导下,发动和组织基层社区成员在自愿、自治、自助、互助的基础上,为提高社区成员物质和精神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项目。
1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市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13、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社会保障项目支出的专项资金。
14、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以定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常常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或社会保障支出与GDP的比值来反映。
15、社会保障管理:是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通过一定的机构和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各种社会保障事物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的过程。
16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总和。
它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的社会保障法律,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规、命令和条例等。
一、简答:1、为什么要以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一)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和经常性的转变。
(二)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的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
(三)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个人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调查。
社会保障进入了国家立法阶段,力图通过国家直接干预和调节社会再分配,通过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来消除社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分为几个阶段①形成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为其诞生标志,到1935年美国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经历了十几年的形成阶段。
②发展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③成熟和完善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成熟和完善阶段的标志是“普遍福利”的广泛实施和“福利国家”的纷纷出现。
④改革和调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入滞涨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也陷入困境3、怎样认识贝弗里奇报告在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贝弗里奇报告已经成为社会保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影响已经遍及世界所有的主要国家。
它树立了系统地实行社会计划化而不零敲碎打地解决个别需要这样的一种政策典范。
贝弗里奇本人也因此获得了“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4、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哪些功能(一) 化解个人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安定(二)缓解贫困,创造更大的平等(三)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四)调节社会供求,促进经济增长(五)调节个人行为,保障其生存与发展5、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共性(一)任何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二)各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障项目大致相同(三)任何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具有刚性(四)社会保障模式呈多样经发展趋势6、以社会保障的财务机制划分,社会保障模式分为几类(一)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将一定时期(如1年内)所需支付的费用,分配于各参加保险的被保险人,它预先不留出储备金,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前的需要。
(二)基金制。
也称为预先积累制,它用预先积累的社会保障基金给付保险金的。
其需积累的基金根据未来支出的需要而确定。
缴款基准制通常以基金制作为它的财务机制。
(三)部分基金制。
也称为混合制,是部分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的结合。
7、现收现付模式的优缺点优点:①可依据需求变动及时调整缴费或征税比例,保持收入平衡,社会共济性强。
②操作简便,无需过多的个人信息,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③可以避免长期积累方式可能遇到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危险。
④具有通过再分配达到收入分配公平的特征,体现社会的福利性,它是各国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险种传统的筹资模式。
缺点:①现收现付制模式是通过代际收入转移的方式来进行的,一代人的收益需要下一代人的供款来支付。
②现收现付制存在着某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如过高的纳税或缴纳比例会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③这一筹资模式不觉会对劳动力的供给和储蓄产生负激励。
8、完全积累制模式的优缺点优点:①通过预提积累保险基金,有利于实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劳动者的经济保障。
②具体很强的激励,透明度高。
③通过强调劳动者个人不同生命周期收入的两分配,有利于缓和现收现付所产生的代际矛盾。
④有利于增加储蓄和资金积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缺点;①由于积累制实行个人账户,要求具有较多的个人信息和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②完全积累制虽缺乏收入再分配功能,但会引起代内收入再分配。
③由于缴费与受益之间往往有较长的时间间隔(往往几十年),其间难免会出现不可控制的风险,如通货膨胀。
因此在动态经济中,如何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9、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统账结合“的方式有何现实意义?“统账结合“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之一,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可以充分发挥互助共济作用,有效缓解职工高额诊疗费用负担的风险,这种制度充分体现了医疗社会保险的互济性和公平性。
但单纯的社会统筹,其结果会导致个人自我约束过弱,过分依赖社会医疗保险,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医患制约。
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个人账户,一方面可以在现实的医疗消费中建立医患直接制约机制,促使职工把原来“看病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疼“的医疗消费心理,转变为自我约束的医疗消费行为。
另一方面促使职工在年轻健康时,就为自己年老、有病时储蓄医疗费,有利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积累机制,有效缓解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产生的缴费来源减少而支出增大的压力。
但单纯的个人账户制,没有社会统筹的互助共济,由于目前我国职工收入水平较低,而医疗成本高,支出管理控制的手段跟不上,会导致部分大病患者和多病患者因个人账户支付不足影响医疗或因病致贫影响基本生活。
综合借鉴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各自作用,采取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社会保险和储蓄保险两种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横向“社会共济保障和”纵向“个人自我保障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发挥社会统筹共济性的长处,也有利于发挥个人账户具有激励作用和制约作用的优点。
10、工伤保险建立的意义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无论对劳动者个人还是对国家和企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劳动者来说,实施工伤保险的意义在于:1、工伤保险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不要措施;2、工伤保险保障了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本人或其遗属在活发生困难时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受工商的劳动者或遗属陷入贫困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后顾之忧;3、工伤保险保障了伤害劳动者或遗属的合法权与,是对劳动者社会贡献的肯定,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实施工伤保险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工伤保险保障了工伤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少数人陷入贫困,也促进了工伤事故的妥善处理,减少了劳动争议,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起到了保证作用,最终将调解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稳定。
2、工伤保险保护了企业和雇主,尤其是资本不足的小企业。
因为工伤保险具有互助互济的特点,它统一筹措资金,分担风险,所以对于企业和雇主,尤其是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当遇上一个重大的工伤事故,需支付大笔补偿费时,由社会保障机构在社会范围内调剂基金进行支付,将弥补企业自你的不足,从而讲清了企业因工伤事故带来的城中负担。
3、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工伤保险通过差额费率的方法,对工伤事故频率较高的费率,对工商事故频率较低的企业实行较低的费率,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识,有利于较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11、失业保险的资格时如何认定的(一)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也就是处于法定最低劳动年龄与退休年龄之间。
(二)失业者必须时非自愿失业的,即必须是非本人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三)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条件。
为了贯彻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基本原则,各国失业保险制度往往都规定失业者必须达到一定的就业年限或交足一定期限、数额的失业保险费,或在失业援助的国家居住达到一定的期限,方具有享受失业保险给付的资格条件。
(四)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失业后必须在指定期限内到职业介绍所或事业社会保险主管机构进行登记要求重新就业,或有明确表示工作要求的行为;2、失业期间必须定期与失业保险机构联系并汇报个人情况,这样做事为了及时掌握失业人员就业意愿的变化和失业者传递就业信息;3、接受职业训练和合理的工作安置,若失业者予以拒绝,则认定其五再就业意愿,停止是呀保险金的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