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政治学原理第三章自检自测

电大政治学原理第三章自检自测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第三章自检自测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
(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
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
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宪政体制下,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此外,在政治活动中公民资格、机会的平等,尤其是一人一票的权利,也体现着这种政治平等;(3)民主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民主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
“公权”与“私权”的划分及其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参考答案: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

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
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

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

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

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

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

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试述政治权利的特征
参考答案:
(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张性。

(5)排他性。

(1)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表现在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性上。

政治权力主体指的是行使政治权力的个人和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种社会阶级集团、群众团体的组织和机构,以及承担公共职务的个体。

他们代表部分或全体公民行使公共权力,体现团体利益或公共利益。

政治权力的权威性还表现在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的权威性上。

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志,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

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

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

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

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正由于此,无政府主义者反对政治权力的存在,因为它驾驭和限制了个人行动;自由主义讨厌政治权力,因为它可能威胁个人自由。

(4)扩张性。

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

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正由于此,限制和约束权力才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普遍议题。

(5)排他性。

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

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

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正由于此,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而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才成为防止专权最有效的手段。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共同利益和政治权力具有强烈的阶级性,由此决定了政治权利具有相应的阶级特性。

政治权利的阶级特性是其根本特性。

(1)政治权利具有主体的相对个体性。

(2)政治权利具有法定规范性。

(3)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主体的自主性。

(4)政治权利具有权利义务统一性。

(5)政治权利具有自由价值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