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考点(-)《语文课程标准》I.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按“识字与写字”、“阅读S “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S第二、笫三学段为“习作” ).“口语交际气“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安排教学内容或提出阶段目标。
4. 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5.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6•语文教学要:(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7.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9.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每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耳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
10.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II.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12•语文教学评价要:(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多种功能(如检査、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2)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而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3)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自我或相互之间、家长等);(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现代汉语》f绪论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口语和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语体。
书面语通过文字记录,口语通过口头发音而传播。
口语的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
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
4•现代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具有区别于印欧语系语音的许多特点:(1)在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洁、有声调:(2)在词汇方面,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同音语素多;(3)在语法方面,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5•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S即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二、语音1 •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汉语的三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3・《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曲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实行的。
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等五项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4•押韵指的是韵文(诗、词、歌、赋、曲等)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妙的字。
“韵”与“韵母”不同,押韵的字只要求韵腹和韵母相同,不要求韵头(介音)也相同。
合辙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诵唱顺口,好唱好记。
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中押韵时广泛运用的是“十三辙”。
5•为了把调值描写得具体、好懂,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普通的声调有阴平(55,第一声人阳平(35,第二声)、上声(214, 第三声)、去声(51,第四声)。
6•古代诗词(含韵文)讲究“平仄S “平”就是古代四声“平上去入”中的平声,调值不升不降仄”就是其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是不平的意思。
在古代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平仄”,可使诗词音调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人有音乐旋律的美感。
(“平”大致与现在的第一声、第二声相仿;“仄”大致为第三声和第四声。
)读古代诗词要知道古代的平仄。
在古代诗词和戏曲唱词中(含对联),除了开头两句外,一般是上句句末用仄声,下句句末用平声,中间注意平仄相间,上句(单句)、下句(双句)相对的地方也尽量平仄相对。
7•音节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的音节,有后缀“儿”字的是例外(儿化韵中的“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
&拼音的方法有双拼法、三拼法.整体认读法。
拼读时应注意:声母要用本音,声母、韵母之间不要停顿,要念准韵头。
9•朗读中停顿的分类:用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都属语法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Z处,为了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要做些停顿, 这样的停顿叫逻辑停顿:为了显示文章的节奏、结构.语意而采用的停顿叫节拍停顿,例古诗五字句一般为三拍“二二一式S “欲穷/千里/目”,七字句一般为四拍“二二二一式” “不尽/长江/滚滚俅S10•普通话中音变有三种情况:轻声、儿化、变调。
(要注意常用的易读错的字音)三、汉字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结构。
汉字分化同音词能力强。
汉字有超时空性。
2•汉字在历史匕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即“汉字七体S楷书是国家通用的标准字体。
3•汉字的造字法(六书人六书是古代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來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六书中,象形(例“日、月"等)、指事(例“本、末”等人会意(例“从、众”等)、形声(例“财、材”等)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4•字典(工具书):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的词典是汉朝初年的《尔雅》,最早的方言词典是西汉扬雄的《方言九5•检字法是字典和其他匸具书里文字排列的检査方法。
检查汉字常用的方法有:部首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笔画检字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
(要注意汉字的正确、规范书写)四、词汇1•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两个音节的,三音节和三咅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民族语言借來的。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例"驼绒”是两个语素,“骆驼”是一个语素。
(替代时意义要保持一致)2.inJ: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咅有义的语言单位。
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
可用剩余法区分词与词素,用扩展法或插入法区别词和短语。
例:“热心”不是“热的心”「热心”是词;“骑马"可扩展为“骑了一匹马“骑马”是短语。
3•词的结构(构成):(1)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冇单音词和复音词。
联绵词双声词(如“澎湃”)、叠韵词(如“叮咛”)、其他(如“芙蓉5 音译词:如“沙发3拟声词,如“哗啦”。
(2)合成词:由几个语素构成的词。
例:并列式(如“国家”)、偏正式(如"足球”)、主谓式(如“地農5中补式(例“提高5支配(动宾)式(如“站岗”)、重叠式(如“姐姐”)、附加式(如“老虎”、“木头”)。
4•词的性质:词义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词义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义和色彩义,词义中同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概念义,色彩义包括感情色彩(褒义、贬义和中性)、语体色彩(书而语和口语色彩)、形象色彩(形态.动态、颜色、声音等)。
5•词义的分类:词从词义分单义词和多义词。
多义词词义有基本义和转义(含引申义和比喻义)。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6•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相近的一组词。
恰当地使用同义词,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种种的感情、态度,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表现在:(1)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①意义的轻重不同(如轻视与蔑视)②范围的大小(如战争与战役)③集体与个体不同(如树林与树)④搭配对象不同(如发挥作用,发扬传统);(2)色彩方面的不同(如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不同);(3)词性方面的差异(如申明是动词,声明是动词或名词。
)7•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乂叫社会现实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岀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解释词义要考虑该词所出现的语境。
语境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常用的词语解释方法:(1)指示法。
解释某词时指出(指示)所代表的事物,让人们知道词的所指,也就解释了词的意义。
(2)定义法,采用“属差+类” 的方法给词语下定义。
(3)以词解词法。
如,利用同义词进行解释,利用否定反义词进行解释。
(4)描绘法。
对一些表示状态行为的词,用话语描述它们的样子。
(5)分解法。
分解解释词素的含义得出词的意义。
(6)入境法,联系词所处的一定语境解释词义。
9•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古语词、外来词、行业语和隐语等。
10•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