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安保工作调研报告
范文
社区警务工作的调研报告随着社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社
区警务正以其独有的社会综合功能,为社区管理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公安机关与人
民群众的进一步融合。
然而,在社区警务运行的过程中,一些问
题也正牵挚、阻碍着社区警务的发展,亟待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
本人通过召开派出所长座谈会、走访社区民警及社区干部、社区
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方法,就如何深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
开展了专题调查。
现就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作个粗浅分析,
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前段我局社区警务工作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局把社区警务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的重要支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5次召开党委会和局务会议研究社区警务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
相关政策,以选优配强社区民警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并提高社区民警待遇,大大激发了社区民警工作热情,社区
警务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配齐配强社区警力,社区民警全局“公选”。
任何工作
的好坏,人的因素是关键,社区警务工作也不例外。
为切实把我
局XXX个社区民警选好配强,我局党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寻求
破解之法。
20**年12月6日,我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由局党委
全体成员、城区派出所长、社区民警和治安大队长、户政股长,
专题讨论如何破解全局社区警务难题,听取基层民警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局党委成员又分别带领机关民警分成4个调研组,深
入社区干部和居民家中,开展调查研究。
为解决当前警力严重不足,社区民警“专”不起来的问题,我局先是借鉴江华县公安局
的经验,返聘了8名退休退养的老民警到社区警务室开展工作。
但由于历史久帐太多,繁重的基础工作使这些老民警颇感吃力,
且部分老民警已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
为此,局党委在认真研究后,决定打破股室、地域界限,在全局范围内公开选拔XXX名社
区民警,克服一切困难、下死决心要把社区民警配成“精锐部队”。
并规定,原来的社区民警也可报名参加竞争,如果落选就
放到艰苦岗位去接受锻炼。
“一石惊起千层浪”,局党委的这一
决策,一举打破了多年来社区警务工作“无人管、无人干、干好
干坏无得妨”的“三无”僵局。
二是坚决做到奖惩兑现,奖励措施让人“心动”。
社区警务
中大量的是基层基础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因此,必
须要有激励社区民警扎根社区的工作机制。
为此,我局经多次研究,并在社区民警中广泛讨论后,制订了对社区民警工作按照
“满意率”、“熟识率”、“发案率”等“七率”来考核的办法。
同时,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奖惩规定:20**年,全局社区民警按季
度进行考评。
考评后,根据考评成绩按每月平均XXX元/人的标准,由局里统一发放工作补贴。
平时,社区民警不参加派出所值班,
不参加具体案件侦办,不下达办案和打击处理指标。
年终,局里
根据考核情况,对XXX个社区民警综合排名,第一名奖励1XXX元,由局党委向县委呈报解决副科级待遇;第二名、第三名分别奖励XXX元、XXX元,并列入后备人才库管理。
对小江口、城中等6个
辖区人口较多、治安状况较复杂的社区,还可以搞“夫妻社区”、“兄弟社区”。
每季度考评后,对社区民警按考评成绩排名,第
一次考评排名末位的社区民警,通报批评并诫勉谈话,连续两次
排名末位且得分在80分以下的社区民警,调到农村艰苦岗位锻
炼。
三是建立责任捆绑制度,领导联系社区“结对子”。
今年2
月25日,全局XXX个社区民警选拔出来之后,我局由局领导和政
工室、治安大队、户政股等单位负责人按照上级有关社区警务工
作的相关规定,对社区民警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并将所有资料
汇编成册。
局长秦建彪亲自讲授第一堂课,从社区民警的工作任务、职责要求、工作方法等方面,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了深入浅
出的解析。
为了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领导,我局党委委员每人联
系一个社区警务室,帮助协调民警与社区干部、内保单位的关系,改善社区警务室的工作环境,配备照相机、电话、办公桌椅、档
案柜等硬件设施。
同时,局机关每个股室也对口联系一个社区警
务室,联系社区的局领导和机关内设单位与社区民警进行捆绑考
核,局领导每月至少二天在社区工作,并与社区民警共同承担责任。
即社区民警工作任务完成不好被通报,联系的局领导和机关
股室一并通报,形成了全局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如今,全局XXX 个社区警务室环境变好了,工作关系理顺了,社区民警发自内心
地讲:“社区警务工作虽然辛苦,但工作好搞多了。
”
二、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局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
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
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
功能。
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
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
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
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局里安排一次行动就搞一下,没
有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社区民警深入基层广泛收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
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
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
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这种重要性并未
得到充分体现: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
派出所和社区民民警都
没有将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
治安的高度来认识,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
和落实措施。
其次,范围拓展不广。
派出所只对专职巡逻队(有的
是民兵应急分队)、银行等重点单位的经警还有所联系,对其它群
防群治防控力量基本上没有管,没有组织。
第三,队伍运作不力。
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
虽
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
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二)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
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
现
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
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
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
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一家的事情。
对社区警
务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交情”,都
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
特别是筹建警务室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
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
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
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
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
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
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
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
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群众参与维护治安的积极
性不高,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
怪圈。
(三)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
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齐抓共管抓防范的局面。
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
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民警个人素质好、活动能力强、工作自觉性高,利用社区资源的效果就明显一些。
从我县XXX个社区警务室
的工作来看,各个警务室工作发展不平衡,如小江口、城中、濂
溪等社区民警由原来的所长、副所长担任,工作就较主动,开展
得好;而荷叶塘等少数社区由于民警年纪较大,知识结构老化,
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成效不是很明显。
(四)社区警务的考核机制激励不够。
考核是各项工作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调动和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
造性,反之不仅达不到考核目的,还会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我局的情况,一是管理考核部门多,没有形成抓社区民警考
核的合力。
从工作业务上,治安大队、人口大队都是社区警务的
主管部门,从人员关系上,社区民又必须对所属派出所负责,所
以派出所也要对社区民警有所考核。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治安
大队、人口大队不去考核,认为主管部门主要是业务指导,派出
所应对社区民警进行考核;派出所又认为社区民警很多情况需要
局里协调,津贴由局时发放,社区民警基本上不参加所里的有关
活动,只是挂名在派出所而已,派出所不好对社区民警进行考核。
二是考核细则繁琐,不好操作。
特别是发案率、防范率、线索提
供率不能一概而论,既不能光看绝对数,又不能光看社区人口数,还要考虑社区治安复杂程度,平衡起来很难。
三是有些奖励措施
不能兑现,影响了民警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