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写作专题训练-立意准确(含解析)一、写作题1.作文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上电视做真人秀,明星、偶像也走下神坛与普通人互动娱乐。
有人担忧这类娱乐节目会流于低俗,带来负面影响。
也有人认为这类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焦虑,满足了不同人的梦想。
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船缓缓离开海岸时,我们喜悦、兴奋、憧憬;当船终于抵达对岸时,我们莫名地失落。
是否我们真的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充满幻想与美景的过程?尽管过程中充满荆棘、危险与恐惧。
或许,这就是生活。
要求: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3.请以“让我走近你”为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四川小伙邓启明2011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虽然要常在海外工作,但待遇优厚。
然而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为了照顾好母亲,也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陪母亲卖黄粑。
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来了一些非议。
有人支持他,认为“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
也有人反对,“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还有人认为要“尊重个人选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根据下面材料作文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如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②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③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关于素养的一些关键词:国家认同、责任担当、人文情怀、国际理解、理性思维、自我管理、批判质疑、健全人格、审美情趣……在你看来,哪些素养对于现代中学生最为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
”做一个追随者有时候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
因为追随者有领先者领跑,所以前进的道路明晰;还有后发优势,在汲取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可以把资源最大化地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少犯错误。
三星公司,在通讯电子领域,多少年来把紧紧跟随领先者作为一大战略,它追随过苹果公司的创意和设计,包括它的制造,但也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人民日报》对于“追随者”和“领先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0.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写作。
“我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听到你浅浅的吟唱,我不必想四处漂泊去流浪,这真正让我活着的力量,我多希望这只是梦一场,穿过悲喜能紧拥着不放,握在手心你的爱化作泪光,留给我思念孤独的想象”。
这是《最美好的时光》歌词。
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论语·里仁》)②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子·山木》)③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张九龄)④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欧阳修)⑤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张载)⑥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弘一法师)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和处世。
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张明,是河南省某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响应政府的号召到大别山区当村官,一干就是八年,硬是让蹲点的村子脱贫致富。
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小康书记”。
材料二:高凤林,技校毕业后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一名焊接工。
几十年来,他立足本职,不断磨练技艺,成为火箭“心脏”的焊接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材料三:李琳,农学院毕业后回乡承包农场,种植玫瑰、无花果……她克服重重困难,改良作物,并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普通的人组成了纷呈的社会,也成就了时代的精彩。
读了上述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以其中两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以“致普通的你我他”为副标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角度,自拟主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12月,“工匠精神”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
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也有人说,工匠精神实为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还有人说,工匠精神更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其实,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从工匠精神中汲取营养。
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的联想、思考或感悟,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跌倒了就肆意哭泣,父母说要学会坚强。
后来,我们学着在夜里独自舔伤口,幻想着明天就能长大,以为长大了,我们就不再脆弱。
经历过风风雨雨,才明白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肉的过程,生活本身就很脆肉。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
答案解析部分一、写作题1.作文如今,电视娱乐节目大众化,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上电视做真人秀,明星、偶像也走下神坛与普通人互动娱乐。
有人担忧这类娱乐节目会流于低俗,带来负面影响。
也有人认为这类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焦虑,满足了不同人的梦想。
对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使用与满足”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最早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是针对广播报纸媒介的研究,60年代后开始关注对电视的研究。
作为在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一改以往从传播着或媒介角度考察传播对受众产生的影响,而是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
正如麦奎尔等指出的,它“不是研究传媒对人们做了什么,而是让我们研究人们通过传媒做了什么”。
因此,这一研究开创了从受众角度出发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在21世纪来临以前,除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外,其它社会组织不具备大众传播主体的能力和地位,传统媒体占据传播主角地位,可以说左右了大众的认知,尤其是影响巨大的电视媒体。
但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决定了媒体传播什么,受众只能看到什么,大众媒介决定舆论热点,缺乏选择性和互动性。
在竞争上不激烈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了电视媒体自我居大的心理态势,缺乏从受众角度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多,当今的传播可以说已经进入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
受众决定节目走向,受众左右媒介活动。
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闭合式的媒介传播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网络信息时代,电视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话题的起始点,并且有愈演愈烈趋势,受众从传统的被动传播到越来越多的掌握主动选择权。
同时,随着媒体市场化程度的加剧,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卫视为吸引收视群体,当一个热播节目出现后,其他媒体纷纷模仿,跟风严重,同质化现象此起彼伏。
在新媒体的和行业媒体之间双料夹击之下,电视媒体必须突破思维,积极创新,更大的程度上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需求。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卫视频道上星以来,电视内容越来越多从受众心理需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
【考点】材料作文,立意准确,结构严谨,真情实感【解析】【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电视娱乐节目大众化,真人秀越来越多”首先来了解真人秀。
真人秀,尚没有很规范的定义,多指“由普通人(非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
也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加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
还有人把它定义为“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以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后期剪辑而作成的节目”。
材料中有两种观点“这类娱乐节目会流于低俗,带来负面影响”“这类娱乐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处在这个时代的普遍焦虑,满足了不同人的梦想”考生围绕围绕两种观点进行以下思考立意:①肯定“真人秀”的形式,贴近生活的才是最好的艺术。
②肯定“真人秀”的本质,真实/真诚才是一种感动人心的正能量。
③否定“真人秀”的作假倾向,指出作“假”作“伪”的社会危害。
④否定“真人秀”的泛滥,指出娱乐至死的时代隐忧。
⑤否定“真人秀”中观众的“看秀”“窥私”心理,要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
⑥辨证分析:“真人秀”是一种贴近生活、创新的电视创作形式,但要严格恪守真实性的原则,“秀”也要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