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复习资料

财政复习资料

⏹财政总论本章主要对财政学最基本的问:“什么是财政”作出回答,并理清财政学的基本思路。

⏹财政现象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财政现象。

提问:你了解的财政现象?⏹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古代:国计、度支、国用;⏹英文:Public Finance⏹一、财政的起源与发展财政的起源1.国家分配论……我国的主流观点政治条件:国家的出现经济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公共财政论……西方主流观点---解决市场失效提问: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市场失效问题?⏹财政的发展:⏹奴隶制财政:收入项目:(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3)军赋收入(4)捐税收入支出项目:(1)王室支出(2)祭祀支出(3)军事支出(4)俸禄支出(5)生产性支出⏹封建制财政收入:官产收入、田赋捐税收入、专卖收入、特权收入、债务收入。

支出:军事支出、王室费用和政府机构支出、宗教、文化支出、国债支出⏹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2)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

(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4)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支出:行政性支出、军事支出、社会福利、教育支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特点:(1)财政收支全面货币化。

财政分配与成本、利润、价格、银行信用等范畴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也日益加强。

(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财政逐渐成为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刺激生产、干预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

(3)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成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经常和比较隐蔽的手段。

(4)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加强,财政管理也更加完善,有比较健全的财政机构,较为严密的财政法律制度。

⏹二、财政的特征★主体-国家(本质特征)★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目的-公共需要★强制性★无偿性-相对无偿★分配活动★体现经济关系⏹三、财政的概念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进行分配与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

⏹四、财政的本质一般本质: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特殊本质:社会主义国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五、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政府的活动对资源的使用方式的影响方式:市场配置和财政配置原因:市场失效目的:效率内容:地区间、产业部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收入分配职能:政府对各社会成员占有生产成果份额的影响目标:公平衡量指标:洛仑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主要内容:调节部门及产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实现的途径:税收、转移支付等★稳定和发展经济职能:政府活动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稳定经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短期目标经济发展:核心是经济增长主要内容: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供求总量的大体平衡;调节社会总供求结构上的平衡采取的措施:相机抉择机制;自动稳定机制等⏹五、效率与公平效率通过市场、公平通过政府漏桶效应思考题:工资收入的增加对财政的影响?⏹思考题:⏹ 1.有人说:“财政,财政,有…财‟又有…政‟,才是…财政‟”。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对于财政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提法,一直存在争议,您的看法如何?⏹ 3.工资收入的增⏹加对财政的影响?←第二讲:财政收入总论★财政收入的构成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的原则★财政收入构成分析:价值构成分析:C V M.(思考题:从价值构成的角度分析增加财政收入的的途径)产业部门分析:一、二、三产业所有制结构分析:国有、集体、非公有制经济收入形式分析:税收、国债、国有资产权益收入、规费收入★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规模:数量界限:政府可以组织多大规模的财政收入指标:绝对规模相对规模(西方: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我国:财政收入/GNP)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F/M)2.收入分配制度3.价格(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4.剩余产品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M/N)★财政收入的原则: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统筹兼顾合理负担←思考题:结合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析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第三讲:税收理论★税收的特征★税收的分类★税收的作用★税制构成要素★税收的转嫁★国际税收★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向法人和自然人强制的、无偿的、固定的征收实物或货币,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实现的收入手段。

★税收特征:强制性:与自愿性的关系无偿性:与一定返还性的关系固定性: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发生改变★税收的分类:分类的标准:课税对象计税依据价格转嫁管理权限★税收的作用:组织收入调节经济反映和监督★税收制度:(8要素)1.纳税人:负税人、扣缴义务人2.课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税源3.税率:固定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和全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适用)4.纳税环节5.纳税期限6.减免规定:起征点、免征额7.附加规定:8.违章处理★税收转嫁1.方式:前转、后转、消转、混转、税收资本化2.影响因素:税种、供求弹性、竞争程度、课税范围结论: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是价格的变动,转嫁的大小取决于供求弹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哪方弹性小,税负就向哪方转嫁。

★国际税收:1.税收管辖权:居民税收管辖权和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2.国际重复征税:消除办法:抵免法、免税法、扣除法、减税法思考题:1.供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转嫁?2.掌握税收制度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试分析我国现行主要税种?•第四讲:我国现行主要税种根据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来完成对现行税种的学习。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流转税:◆增值税:1954年法国创立。

我国1979年在部分行业和产品试点,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税种,其收入约占税收总额的1/3.我国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2009.01.011.纳税人:课税范围2.课税对象:增值额V+M3.税率:17%、13%、0、3%4.纳税环节:道道征税5.计税:基础:价外计税公式:应纳税款=当期销项税-当期进项税小规模应纳税款=当期销售额×税率增值税的两个显著两点:1、避免重复征税:增值部分2、有利于稳定财政收入:增收上的普遍性、连续性,设计上的以票抵扣•练习题:某公司购进彩电100台,每台2000元,当期销售情况:1.全部销售,每台3000元2.全部销售,60台以每台3000元批发,40台以每台2500元零售3.部分销售,60台以每台3000元零售,剩余的40台未销售。

问:当期的增值税多少?◆消费税:对消费品或消费行为课征的一种税收。

目的: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增加财政收入方式:一般对消费品制造商或经营商课征。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范围:有较强的选择性,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消费政策来选择。

(注意:与增值税的关系)税目:14个税目。

(增加了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取消了护肤护发品)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征收环节:只在生产销售和进口环节◆营业税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范围:提供应税劳务(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

注意:与增值税的关系税率:3%、5%、20%◆关税:进出口关税1.纳税人: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和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课税对象:进出国境或关境的商品。

2.税率:进口货物税率、进口物品税率和出口货物税率3.计税:到岸价格•★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五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征税范围:11类。

税率:比例税率(20%)、累进税率计税: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2000元◆企业所得税:纳税人:1、在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25%)——居民企业。

2、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立的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对其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的20%征税——非居民企业。

•课税对象:企业所得额•税率:25%、20%。

•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5%•小型微利企业:20%计税:预缴★财产及行为税印花税房产税思考题:1.了解我国增值税的现状?2.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发展?•第四讲:公债◆概念的理解概念:债务人、信用原则、财政收入特征:有偿性、自愿性实质:延期税收◆分类:1.发行期限、2.地域、3.发行主体、4.利率、5.转让性◆作用:1.弥补赤字2.筹集收入3.调节经济◆在我国的发展:1.1894年第一次内债2.1950“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1954-1958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1981改革◆公债的发行和偿还1.发行的价格:平价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2.发行的方式:公募法包销法公卖法摊派法3.公债的利率:金融市场平均利率、政府的信用状况、资金的供求状况4.公债的偿还:买销法抽签法、一次偿还法、调换偿还法◆公债的管理1.确定合适的公债的规模:★应债能力:承受能力★偿债能力:还本付息能力,它体现为国家的经济实力。

★应债能力:承受能力1)中央财政的承受能力:公债依存度=年度公债发行额÷年度财政支出总额×100%这一指标反映了财政支出中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公债来筹措的。

公债偿还率=年底还本付息额÷年度财政收入总额×100%这一指标反映了中央政府偿还公债的能力。

2)公债发行对象的承受能力整个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购买者的承受能力国民经济承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偿债能力:还本付息能力,它体现为国家的经济实力。

公债的最大偿付能力就是国家财政收入中扣除最低限度的一般财政支出后的财力。

2.建立合理的公债结构:期限、币种、利率结构思考题:1.了解我国公债的发展,分析公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思考发行公债对后代人的影响?•第五讲: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收入狭义:经营性财产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依据:资产的所有权★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利润、租金、股利、转让▲思考题:了解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第六讲、财政支出总论●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原则●财政支出的结构●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效益财政支出的概念: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的进行分配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