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药学服务认识及实例分析

临床药学服务认识及实例分析

临床药学服务认识及实例分析
200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院药学部门必须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1]。

本院临床药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深入临床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积极探索临床药学工作模式。

本文以具体的临床实例阐述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1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
①坚持下病房,及时解决用药问题。

在查房过程中,尽量掌握各种检查及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解答用药咨询,参加危重病人病例讨论,及时处理用药方面的问题。

②解释、指导某些输液的配制。

对某些药物之间配伍不当造成输液变色、混浊、沉淀等问题,及时负责解释、解决。

探讨临床新药配伍,指导护士的输液,减少配伍禁忌,努力做到合理用药。

③收集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反馈给临床。

对个别患者用药后产生的皮疹、腹痛及神经、过敏症状及时收集,记录上报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④定期抽查门诊处方和病室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

每季度参加院内医务科的医疗质量岗检,就各科用药情况进行通报,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

⑤进行门诊药物咨询,解答病人用药疑问。

当时不能解答的,留下联络方式,回来后,积极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再以电话或E-mail形式告知病人。

门诊处方上,印有临床药学室的咨询电话,随时接受病人的咨询。

定期整理咨询记录,然后再以药讯的形式反馈给医生,提高门诊处方的合格率水平。

⑥及时掌握药品最新信息及国际用药动态,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季度编辑《医院药讯》,向医生、护士介绍新药知识,院内用药情况及近期药敏实验结果。

2查房及咨询的具体案例分析
①检查处方。

男,53岁,上感Tab-SMZco0.5×100Sig:2.0bidpo分析:此病人为老年病人,用磺胺药,用量与剂量都欠妥当。

复方新诺明,半衰期为10~12h,常用量为1d2次,并且应首次加倍,用量一般不超过1周,1周以上建议测血象、肾功。

因为磺胺药主要经肝脏代谢灭活,形成乙酰化物后,溶解度低,易引起血尿、结晶尿及肾脏损害。

另外,还有引起恶心、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肝损害、肾损害和周围神经炎等副反应[2],对老年人更应慎用。

②查房。

患者,男,
36,肛周脓肿。

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2.0qd分析:头孢类仅头孢曲松的生物半衰期稍长,半衰期为8h,一般感染可1日1次用药。

其他头孢类如头孢哌酮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血浆半衰期仅为1h左右,1日1次,很难起到杀菌效果,反而增加耐药性。

故建议改为每日2次静滴。

③门诊护理咨询。

1.0g益莎林,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变黄。

分析:选用输液剂不恰当。

益莎林为注射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淋与葡萄糖输液剂配伍,尤其是10%葡萄糖溶液pH值偏酸性,益莎林在酸性条件下易失活。

因此,建议临床更换液体,改善配伍,减少配伍禁忌的发生。

④药历。

病人,女,55,由于慢性乙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

注射,支链氨基酸250mL 和复方丹参12mL,共滴。

分析:支链氨基酸为复方制剂,有3种氨基酸配制而成。

250mL中,含缬氨酸3.15g;亮氨酸4.125g;异亮氨酸3.375g。

均为疏水性氨基酸。

恰当的氨基酸比例,使其进入体内后能纠正血浆中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氨基酸失衡,防止因脑内芳香氨基酸浓度过高引起的肝昏迷。

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最小单位,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和羧基。

一定的pH值使其具有一定的等当点。

此种复方制剂中3种氨基酸的等当点分别为5.96、5.98、6.02。

pH为5.5~7.5,渗透压为382mOsm/L[3]。

在其中加入别的溶液,尤其中药制剂,极容易破坏支链氨基酸的恰当的pH值与等当点,使其沉淀或析出。

加入别的溶液过多,还影响其中氨基酸的比例配比,使其作用减弱。

所以氨基酸应用时,一般单独静脉滴注,并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复方丹参为一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降香。

其中含有多种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水溶性的原儿茶酚醛和儿茶酚的衍生物。

其pH值应为5~7之间。

3体会与讨论
目前,本院临床药师下临床参与临床药学服务,在如下几个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对ADR报告进行因果评定分析;实施重点科室查房,监督用药行为。

指导护士使用药品,促进合理用药;提供药学信息服务。

在药学服务实践过程中,临床药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药学服务才能更加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