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宣贯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作用

宣贯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作用

宣贯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如何将企业文化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渗透到员工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中去,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就需要企业管理者提升企业文化的建设力量,加强优秀企业文化的宣贯,从而引发广大员工的共鸣与参与,使文化真正落地、生根。

一、认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企业特有的、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决策的内驱因素,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

因此,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前途,并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援,承载着企业发展导向、规范企业运作、凝聚员工向心力、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是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强大思想基础,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

引伸之意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是一种由内而外自发的激情。

因此,深入有效地做好宣贯工作,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

二、宣贯工作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的形成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只有做好宣传、导
入和落实,才能实现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转化为企业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永久竞争力。

宣贯的意义就在于让企业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理解企业文化理念的涵义,从而将企业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因此说,宣贯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决定“文”如何向“化”转化的关键步骤。

三、当前企业文化宣贯工作存在的“软肋”
一个企业仅有企业文化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广大员工的踊跃参与,那企业文化只能是一个口号,一种纸上谈兵的摆设。

要使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必须进行行之有效的宣贯工作,只有这种价值理念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行,文化才有效力。

企业文化如果缺失了宣贯这一重要环节,就无法将员工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

当前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种“软肋”情况:
第一,员工在企业文化的认知上存在偏差。

有些员工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还有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解读不深刻,对企业文化与企业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理性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生产经营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致使文化内化工作无法深入开展下去,造成了宣贯失去群众基础。

第二,重宣轻贯,将企业文化留在了纸面上。

有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全力以赴开展宣贯工作,从领导宣讲、员工投入到标语、板报的宣传,工作做得风风火火,由上至下的热情都非常高涨。

但一段时间后,热情渐渐消退,就只见标语板报了。

这就是由对贯彻工作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引起的。

有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重宣传轻贯彻的结果往往是将企业前期辛辛苦苦打造起来的企业文化体系片面地做成了一句口号,停留在了纸面上、口头上,成了空中楼阁,当然更谈不上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了。

第三,宣传与贯彻脱节。

现实工作中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面要大力倡导员工开拓创新同时,一面又墨守陈规,用诸多条件要求来限制创新工作开展,形成了典型的宣传与贯彻脱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张皮”。

企业文化建设是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开展的,这就需要双方目标一致,步调和谐地朝前迈进。

出现脱节的根源在于企业的领导者没有深刻解读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没有将生产经营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仅仅是为了“文化”而建“文化”,无法实现文化内化。

企业文化宣讲与贯彻两者发生脱节,不但容易造成形式主义,影响员工在履行职责时的敬业度和执行力,而且会将之前做的大量的宣传工作成果付之东流。

四、加强软肋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第一,实施文化落地,突破员工认同与内化的瓶颈。

员工是企业文化宣贯的载体,若企业文化不能在员工中体现出来,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企业文化。

作为主要载体,员工需认同才能接受,只有接受才能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只有来源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理念,才是广大员工乐于接受、认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牢牢把握好文化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需求,从身边的人、事、物中提炼企业文化理念,使员工的感知更为具体、真实,而不是虚无缥缈。

在宣贯过程中,首先要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不断提炼升华,保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性,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员工,激发参与热情。

其次,要不断加强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培养。

只有当员工拥有良好的主人翁精神时,才能自发地将自己的言行举止、利益得失与企业的精神面貌、发展前途紧密相连,达到高度认可,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从而促进管理理念渗透,实现文化的内化。

最后,要积极开展各类活动,把企业文化从意志层面转化到行动层面。

通过活动的开展,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同时还要推广应用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通过系列静、动态的传播,将企业文化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以视觉形式加以固化,准确地传达给员工,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第二,突出教育培训,加强文化的持续提升。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种促
进员工行为养成,意识统一的必要手段。

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训,可以促进员工转变思维方式,从而促进行为模式的改变,能按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去思考、去行动。

在进行教育培训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得不同层次的员工都能通过培训提升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实现培训预期效果。

员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其思维观念的创新和创新素质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创新,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培训中,还应突出文化创新。

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理论技能教育,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能够为提升企业文化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第三,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工作,强化宣贯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正确的思想教育去统一。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诸多的共同点。

首先,对象相同。

都是做人的工作,强调提高人的素质、协调人际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次,方向一致。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发挥思想政治优势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最后,两者途径相通。

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采用的一些途径,如对员工进行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开展全员素质工程活动等,对企业文化的贯宣、养成和持续改进也几乎完全适用。

环境相似。

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
工作都是在具体的、历史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的。

思想政治工作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可以为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政策导向。

第四,加强企业文化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作为企业文化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还要有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企业文化工作中的诸多方面要精心策划和设计,要体现大局意识和服务第一的主导思想。

企业文化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我政治修养,充分理解公司的战略与文化。

多深入基层选好宣传素材,捕捉员工队伍中的亮点,挖掘更深一层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特色闪光点;学会倾听,及时反馈大众的声音,真正做到有效的“上通下达”,促进企业文化落地。

总之,宣贯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承担着传播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士气、引导员工提升政治素素、文化素养和职业化能力的重要作用,只有做好宣贯工作,才能使看似虚无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落地。

(作者单位: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