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将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型,这是按照( C)标准划分的。
A. 神经过程的特征B.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C. 占优势的心理机能D. 行为的独立性2. A心态的情感是(B )。
A. 命令式B. 协商式C. 任性D. 忍耐3. 职务为内在动机提供了( C)条件。
A. 充分必要B. 充分不必要C. 必要不充分D. 不充分也不必要4. 下列不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是(B )。
A. 连续统一体理论B. 菲德勒模式C. 管理系统理论D. 四分图理论5. 管理者的社会知觉怎样,直接关系到他们采用的( A)。
A. 管理方式B. 管理思想C. 管理风格D. 管理行为6. 斯布兰格将性格划分为理性型、政治性、审美型、社会型、宗教型和经济型,这是按哪一标准划分的( D)。
A. 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B. 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C. 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D. 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7.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A )。
A. 弗鲁姆B. 洛克C. 斯金纳D. 佛隆8. P心态的情感是( A)。
A. 命令式B. 协商式C. 任性D. 忍耐9. 目标理论指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B )。
A. 期望B. 成就需要C. 动机D. 急切心情10.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由(B )提出来的。
A. 马斯洛B. 巴布洛夫C. 希波克拉底D. 荣格11. 表扬、奖励员工,并让人他们参与管理,这能满足员工的(A )。
A. 尊重需要B. 交往(或爱的)需要C. 安全需要D. 生理需要12. 挫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C )。
A. 个人目标定得太高B. 个人价值观念和态度的矛盾C. 个人因亲人伤亡带来的痛苦D. 个人体质太差不能胜任工作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 D)。
A. 勒温的三步骤模式B. 卡斯特模式C. 夏恩的适应循环模式D. 莱维特的系统模式14. 激励按性质可以分为(A )。
A. 正激励与负激励B.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C. 内激励与外激励D. 强激励与弱激励15. 能力是影响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B )。
A. 客观条件B. 主观条件C. 附属条件D. 一般条件16. 沟通中的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筑于心理学上的( D)。
A. 兴奋状态B. 父母自我状态C. 成人自然状态D. 自我状态17. 沟通过程中的噪音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D )。
A. 社会性质的B. 环境性质的C. 精神性质的D. 心理因素18. 激励以人的( A)为出发点。
A. 心理B. 生理C. 需要D. 思想19. 在社会知觉的若干效应中,(A )有表面性、片面性和联想性。
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20. 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大,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冲突是指( D)。
A. 角色内冲突B. 角色间冲突C. 角色个性冲突D. 角色过载冲突浙大《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团队管理的本质在于()。
A. 合理B. 合法C. 平等D. 平衡2. 形成挫折的因素有()。
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生理因素D. 心理因素3. 常用的说服技巧有()。
A. 预先提示B. 以静制动C. 分心D. 重复4. 激励机制主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A. 激励时机B. 激励频率C. 激励程度D. 激励手段5. 科学管理理论的用人观点有()。
A. 重视组织结构的严密性B. 强调工作效率,科学地把复杂的工作动作分解为简单的动作、再把简单的动作组合成流水作业线等C. 强调以工资报酬作为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D. 重视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操作程序化6. 用人观念的“四要素”是()。
A. 求才B. 用才C. 惜才D. 育才E. 留才7. 沟通的要素有()。
A. 信息源B. 信息C. 传递者D. 接受者8. 挫折忍受力的强弱受到()方面的影响。
A. 生理强弱B. 动机强烈程度C. 受挫经历多少D. 认知与预见9. 态度的结构包括的因素有()。
A. 内容因素B. 认知因素C. 情感因素D. 意动因素10. 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条件和基础有()。
A. 正式群体的规模过大B. 正式群体对达到目标不能发生效力C. 群体的目标与群体成员的基本需求和欲望相冲突D. 自立门户,与正式群体竞争11. 气质不以活动的()为转移,而是指在各种不同内容的活动中都表现出同样性质的特点。
A. 内容B. 目的C. 方式D. 动力12. 下列关于团队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 有为群体团队成员所认可的共同目标,每一个人都愿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B. 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具有互补性,在工作中能积极协同,充分沟通。
C. 团队成员在动机、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D. 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13. 双因素理论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
A. 激励因素B. 心理因素C. 生理因素D. 社会因素E. 保健因素14. 与人的心理需要相联系的下列哪些因素,对人的动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A. 兴趣B. 价值观C.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D. 抱负水平15.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谈话法的优点是()。
A. 省时省力B. 简单易行C. 机动灵活D. 应用广泛浙大《组织行为学》在线作业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动机性行为具有目的性、能动性和可塑性等特点。
()A. 错误B. 正确2. 激励是管理心理中动力结构的重要内容,是管理者的推动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能否将管理目标与员工需要相结合,使之成为强有力的激励措施,使之能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使员工能持久地为完成管理目标而奋斗,是衡量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A. 错误B. 正确3. 感觉是认知过程中最基本的层次,它是人类感官直接接受外界的信息而形成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初步的表达,具有即时性和演染性。
()A. 错误B. 正确4. 知觉和感觉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形象。
()B. 正确5. 真诚坦率,讲究实利,对工作目标具有较好的坚持性,善于实践,情绪稳定,理解力强。
这是现实性人才的个性特征表面。
()A. 错误B. 正确6. 知觉是双方陌生人,临时交往中,形成的局部认知。
()A. 错误B. 正确7. 所谓首因效应效应,发生在双方在接触很多的情况下,最近的认知起决定作用。
()A. 错误B. 正确8. 定型效应是一种“以己度人”的主观主义思想倾向。
()A. 错误B. 正确9. 中止“P≡P—C≡C不良交往”,只能靠他人干预。
()A. 错误B. 正确10. 在正式沟通网络的基本形态当中,轮式网络的信息集中度最高。
()A. 错误B. 正确11. 主导动机必然产生行为。
依附动机没有行为,要等主导动机完成后才能形成行为。
()A. 错误B. 正确12. 知觉是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完整认知。
知觉具有不稳定性,良好的知觉是不可缺少的凝结剂,是维持外围关系长期存在的条件。
()A. 错误B. 正确13. 单纯的感觉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总是和知觉结合在一起的。
()A. 错误B. 正确14. 战胜挫折的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宽容受挫折者、调整人际关系、改变情境、予以"渲泄"和心理干预。
这样,才能使员工的心理对群体目标起到发展促进的积极作用。
()B. 正确15. P心态所出的交往信息,其内容具有任意性,即不是从交往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测、随意想象作为信息内容。
其情感也是任性发挥的。
()A. 错误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