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师: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响起来了,让我们也跟着唱起来吧!歌声让我们想起了那久远的故事: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野心狼,无情的战争让许许多多的中国好儿女倒下了,但是,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在战斗中,中朝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师:请看屏幕,这是一幅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返回祖国的那一刻,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战士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再见了,亲人!
(比较两个句子:◇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


板书课题:14 再见了,亲人
学生读课题,老师问:
①“再见了,亲人”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朝鲜人民
②他们有血缘关系吗?他们是亲人吗?不是。

板书:不是亲人
过渡:可是,志愿军战士却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朝鲜人民也称志愿军战士为亲人。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去感受那令人震撼的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1、2、3自然段。

想一想: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她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送打糕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投影)
三、精读课文,感受深情
过渡:谁最让你感动?
导: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请拿起笔把这些语句划下来,然后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1.了解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事,感受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

①(出示“送打糕”这部分)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雪中”指什么?“送炭”又指什么?请画出文中的语句回答。

☆指名朗读有关句子,划出表示动作的词,问:从“冒、穿”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来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过渡:除了“送打糕”这件事,大娘还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
②从“救伤员”这件事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出示句子)
☆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读:师:唯一的小孙孙失去了,大娘的心里会怎么样?(痛苦)请你再痛苦地读这一部分。

☆划动词,这一“丢”一“背”,表现了大娘对志愿军怎样的情谊?
师: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

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

这种情谊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
☆出示句子:“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学生读反问句
☆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
③八年来,大娘仅仅为志愿军战士做了这两件事吗?(出示句子)引:志愿军战士就要回国了,大娘为志愿军战士缝补衣服几天几夜没合眼,此情此景,你能用一首诗来表达吗?
是啊,八年来,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慈母般,志愿军战士又怎么舍得让朝鲜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呢?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大娘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部分的开头一句吧!
2.了解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感受她们的深情。

过渡:还有谁让你感动呢?从“救老王,失去妈妈”“挖野菜,失去双腿”这
两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作主读第二、三自然段,并划出文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词句。

①读有关语句:a.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b.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问:从“一跺”“抽动”“狠狠”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
②读有关语句: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问:这样高的代价指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再读句子,变换句式,感受大嫂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

小结: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那一桩桩一件件令人泣不成声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所以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四、赏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大娘、小金花、大嫂是那么让人感动。

读到这里,老师想问问大家:
1.是不是朝鲜人民中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人才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她们三个人的事?(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着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

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我们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的方法,你们以后写作文时,也可以学着用上这种方法)
2.好,下面我们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快读课文后,师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得出结论:祈使句开头,表示劝慰——中间回忆感人事情——反问句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谊。

(投影)
五、诵读课文,升华感情
1.志愿军战士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是因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付出了血的代价,朝鲜人民称志愿军战士为亲人,那又是因为什么呢?志愿军有没有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呢?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知道志愿军战士也在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
(投影:英雄图)师述:伟人的儿子毛岸英就是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还有在烈火
中牺牲的邱少云,用胸膛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为救朝鲜小朋友而牺牲的罗盛教……从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中,我们还知道:从1950年10月25日参战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14000余人。

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有多少像大娘、小金花、大嫂这样的亲人;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有多少我们志愿军洒下的鲜血;在朝鲜这片土地上,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啊!那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无不凝聚着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谊。

大家怎么舍得分别?
2.但是,回国的列车已经启动。

此时此刻,两国人民都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大家都深情地呼唤着亲人!就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吧!(齐读)
3.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亲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从心底里喊了声──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已经开动,战士们多想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啊!于是,他们唯有请求前进的列车──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现在,女同学就是朝鲜人民,男同学就是志愿军战士,让我们分角色再深情读最后一句。

从这三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呢?(这是一个激动人心,依依惜别的场面;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
4.小结:是的,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不是亲人,可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人民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一家、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他们比亲人还亲,这真是——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板书)
结语: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的伟大友谊!如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愿中朝人民友谊永存!(投影)
六、投影出示资料袋,推荐阅读书目:
资料袋:
魏巍是一位长期生活在部队中的颇负盛名的优秀作家。

他曾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文人!他的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散文、杂文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洋溢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语言朴实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著有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诗集《黎明风景》《红叶集》《魏巍诗选》
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话说毛泽东》《魏巍散文选》等。

附板书设计:
14 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