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痤疮的现代研究作者:宋嘉豪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摘要: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再有遗传因素的条件,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和毛囊口内的痤疮杆状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痤疮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表明,中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代谢、促进肉芽组织上皮化、瘢痕组织内血液和营养供应方面等方面均有影响,对瘢痕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痤疮中药美容引言: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皮脂腺管与毛孔的堵塞,皮脂外流不畅所致。
一、痤疮的定义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酒刺”“暗疮”等,是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皮脂腺管与毛孔的堵塞,皮脂外流不畅所致。
自青春发育期后,几乎每个人都会在脸上或其他部位生过痤疮,只是有些人数量少,时间短,一般在25岁以后自然趋向痊愈,所以不必放在心上;有的人数量多,表现为丘疹、黑头、脓疱、脓肿、结节、囊肿,甚至瘢痕,常有碍美观。
有的人胡乱求医或自己乱治,以致病情恶化,产生更多的瘢痕,遗恨终生。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在有遗传因素的条件下,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尤其是皮肤组织中的双氢睾酮增多)和毛囊口内的痤疮棒状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痤疮发病的两个主要因素。
人体皮脂腺的发育与皮脂分泌直接受雄性激素的支配,青春期由于雄性激素水平显著提高,刺激皮脂腺,使皮脂分泌功能异常活跃,皮脂大量分泌,使皮肤油光发亮,毛囊口亦随之扩大,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或毛囊口的角化堵塞,过多的皮脂不能及时排出,淤积在毛囊内形成脂,即所谓粉刺。
痤疮棒状杆菌所产生的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可分解皮脂中的三酸甘油脂,成为游离脂肪酸,它能破坏毛囊壁,使毛囊内含物进入和刺激真皮及毛囊周围组织,引起毛囊皮脂腺周围炎症反应,导致一系列痤疮症状。
一部分脓疱是由于毛囊虫寄生或白色葡萄球菌的继发感染。
[1]二、现代研究痤疮的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多因素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尚未清楚多数认为与雄性激素皮脂生成和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造成皮脂腺管与毛孔的阻塞,致使皮脂外流不畅所致而过食脂肪糖类食物及消化不良常为本病发病诱因在中医方面,从六淫致病分析,风淫首病,火性炎上,湿邪阻滞,日久成毒,故热湿毒; 从六经辨证归属,病涉太阳阳明少阴诸经; 从脏腑角度来看,肺主皮毛,心则其华在面,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阳明经循行重点在面,故本病涉及粉刺乃邪伤于络,涉及诸经,关系脏腑,病于颜面之疾正如外科启玄中言: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
而粉刺之所生,乃邪郁在络,而非在经,故络为易存邪和生疮之地该病邪既可自外受,又可从内生,可犯及太阳少阴或阳明病位可在肺,亦可在心,或在胃病机为气血郁滞,化热成火,化火成毒,邪郁络滞,壅于腠理,搏结颜面,发为此疾,此起彼伏,不断续发,病程缠绵根据以上病因病机,调解此病,在肺者,须复宣降; 在心者,须清热解毒,引邪从小便而去; 在胃者,须清热凉血临床上,三法合用,以达痊据此,用方首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以麻黄( 生用) 为君,在于宣降肺气,玄府开合适度,邪不存皮毛若风从外束,风虽属阳邪,然着于人身,带有三分寒意,毛窍易闭,闭着之邪不易外散,化热成火; 若邪从内生,既须从皮毛而散,宣而扬之*麻黄功能针对二者病机之需,且归经入肺,辛重苦轻,辛味以宣,苦味以降,欲宣先降,故取其辛重苦轻,意在宣之而扬弃再者,其性为温,温而透,透则开,开遂出,以凑其效以连翘为臣,清心降火,引邪从小便去其味苦,苦入心; 其性凉,凉清热,以下行心火,不使邪热在经脉壅滞然,已在经络之热,用其质轻上达$芬芳轻扬之性,以散郁结*仅对疮疡而言,荣卫通和则疮疡消。
本草正义言: 连翘,能散结而泄化络脉之热。
本经治瘘疠,痈肿疮疡,瘿瘤结热,固以诸痛痒疮,皆属于热,而疏通之质,非特清热,亦以散其结滞也。
[2]三、中药治疗痤疮的现代研究(一)、中药内服张氏辨证治疗痤疮208例,将其分为肺热型、热毒型、湿热型、阴虚型、痰瘀互结型,分别采用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增液蛇舌草汤加味(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白花蛇舌草各30 g,桑白皮、地骨皮各15 g,石斛、芦根各10 g,生草5 g)、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42例,显效60例,进步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152%。
赵氏等辨证治疗痤疮70例,基本方:生地、金银花、土茯苓各30 g,赤芍、野菊花、紫草、蒲公英、白花蛇15g、丹参、牡丹皮各12 g,黄芩、连翘、枇杷叶、川芎、生甘草各10 g,桑白皮9 g,栀子、黄连各3 g。
脾胃湿热者加大黄、瓜蒌,湿热重者加茵陈、虎杖各15 g,脾虚者加茯苓、白术。
结果:基本痊愈37例,显效21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3%。
杨氏运用加味泻心汤(大黄10 g、黄芩10 g、黄连10 g、焦栀子15 g、连翘12 g、生枇杷叶10 g、桑叶10 g、丹参30 g、丹皮10 g、赤芍10g、紫草10 g、白芷6 g)加减治疗38例寻常痤疮,结果:痊愈12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1%。
李氏运用苦参片联合痤疮饮(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芩、黄柏、栀子、生地、牡丹皮、丹参、紫草、皂角刺、白芷、甘草)治疗寻常痤疮72例,1个月为一疗程。
结果:痊愈15例,显效5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13%,疗效优于对照组。
王氏等运用自拟中药方(枇杷叶12 g、霜桑叶10 g、黄芩6 g、野菊花10 g、白芷10 g、丹参12 g、生白术15 g、赤芍10 g、栀子9 g、薏苡仁30 g、板蓝根30 g、生甘草6 g)加减治疗痤疮32例,结果:痊愈14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75%。
许氏运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面部痤疮50例,结果:痊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0%。
庄氏等运用十味平痤胶囊(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大黄、石膏各1 000 g,当归、红花各500 g)治疗寻常痤疮69例,总有效率为95.1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46%。
[3](二)、中药外用李氏等运用痤疮酊(黄连、黄柏、地肤子、苦参、陈皮各15 g,黄芩、丹参各20 g,冰片10 g,甲硝唑2 g,螺内酯1 g,维生素B62 g,60%乙醇适量)治疗痤疮102例,总有效率为96%。
冯氏等运用自制寻常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按软膏制备工艺制成)治疗寻常痤疮284例,总有效率为88.173%。
宋氏运用玫芦消痤膏治疗寻常型痤疮150例,结果:痊愈61例,显效57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
[4]韩氏运用山百合保健面膜(山百合50 g、苦参30 g、槐花40 g、防风50 g、草河车30 g)治疗痤疮1 629例,结果:1周治愈者1 020例(62.162%),3周治愈者595例(36.153%),6周治愈11例(68%),8周治愈3例(列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9.182%。
[5]石氏等运用枇杷清肺饮加鱼腥草6g煎汁,放入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痤疮35例,结果:痊愈29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
(三)、中医拔罐朱国军取肺俞穴、胃俞穴, 局部常规消毒后, 用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 然后用闪火法在穴位处拔罐, 留罐 10min, 每周 2次, 3周为 1疗程。
治疗痤疮 32例, 其中痊愈 20例, 有效 11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6. 9% 。
柳钢取耳背上角小静脉、大椎、肺俞、脾俞诸穴, 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 50例中, 痊愈 16例, 显效23例, 有效 8例, 无效 3例, 总有效率 94% 。
一般轻症患者治疗 4次即见效。
王庆等取大椎、肺俞 (双 )、脾俞 (双 )、肝俞 (双 )、膈俞 (双 )。
用大三棱针 (自制 ), 在选取的穴位上, 常规消毒后, 快速点刺, 然后加拔大火罐, 留罐 10m in。
每次选取3个俞穴 (交替、交错使用 ), 1周治疗 2次。
疗程一般最少需治疗 4次, 最多需治疗 10次。
共治疗痤疮50例, 其中痊愈 30 例, 显效 10例, 好转 5例, 无效 5例, 总有效率为 90% 。
[6]四、药物的选择(一)、丹参中药丹参性微寒"味苦"无毒!有活血"通络"凉血"消肿等作用。
有研究认为丹参酮有抗菌作用!可以对致病菌产生强大的抑制作用,其中隐丹参酮对革兰阳性细菌抗菌作用强!可明显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数量!而且能抑制急性及亚急性炎症反应!口服可经胃肠道吸收!快速分布到全身!作用强!排泄慢性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同痤疮的发生"发展"持续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丹参酮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有温和的雌激素样活性和抗内酸睾丸酮作用!抗雄激素作用和抗皮脂腺分泌作用确切!从而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的平衡。
同时丹参酮避免了通常应用雌激素治疗痤疮!干扰患者体内代谢的缺点!从多方面改善了痤疮的临床症状。
[7](二)、银杏:银杏痤疮水可用于痤疮的局部治疗,银杏痤疮水具有雄激素拮抗的作用,有效治疗浓度较高,可竞争性结合皮脂腺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使细胞内 (L7 的形成及增生减少,并进一步减少皮脂的分泌!在治疗中阻止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主要通过抗生素,使用方法可选择口服或局部外用!银杏痤疮水采用局部外用抗菌效果较好,是因为其中的抗菌剂为脂溶性抗生素,脂溶性抗生素可透过皮肤角质层渗透进皮脂腺,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少游离脂肪酸!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对人趋化作用强大的炎性介质,银杏痤疮水含有的白果内酯可阻止与受体的结合,抑制的趋化作用,阻止皮肤炎症反应!银杏痤疮水具有抑制皮脂过度分泌"丙酸杆菌"白细胞趋化等多种作用,同时其剂型中含有新型透皮促进剂,外用治疗痤疮效果明显,起效快!而且,由于其颜色较浅,使用后不会在皮肤上产生色素沉着、牡丹皮牡丹皮酊剂所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皮酚。
丹皮酚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缺血组织、增强免疫力、抗菌和抑制皮肤色素合成的作用,同时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皮损愈合。
据孙则胜等报道应用20%丹皮和口服丹皮汤治疗导常型痤疮;还有雷学军报道丹皮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丹皮酚可起到防止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另据日化方面报道,丹皮酚能抑制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使皮肤增白,能将皮肤沉积色素还原退色,可以直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防止黑素生成及黑素转运,机制是多方面的。
牡丹皮酊剂应用于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治疗,有着较大的优越性。
[9](四)、赤芍赤芍的主要功效为清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实验表明赤苟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凝血酶和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抗血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