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617架棚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架棚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用版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适用范围第1条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煤沿巷掘进工作面从事架棚支护作业的人员。
架棚支护包括木棚、金属、混凝土等材料的棚式支护材料。
二、上岗条件第2条架棚支护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第3条架棚支护工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及质量标准等;能够熟练使用作业工具,并能进行检查和保养。
三、安全规定第4条施工中不得使用下列支护材料及支架:1.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支护材料.2.腐朽、劈裂、折断、过度弯曲的坑木.3.露筋、折断、缺损的混凝土棚.4.严重腐蚀或变形的金属支架.第5条在支护前和支护过程中要敲帮问顶,及时摘除危沿悬矸(敲帮问顶方法见统一规定)。
第6条施工时,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采用前探梁支护或其他临时支护形式,严禁空顶作业.其支护材料、结构形式、质量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第7条支护过程中,必须对工作的点的电缆、风筒、风管、水管及机电设备妥善加以保护,不得损坏.第8条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修复支架前,应先找掉危石、活矸,做好临时支护;扶棚或更换支架,应从外向里逐架依次进行。
第9条严禁将棚腿架设在浮煤浮矸上。
第10条在倾斜巷道内架棚,必须有一定的迎山角,迎山角值应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支架必须迎山有力,严禁支架退山。
一般迎山角为倾斜巷道倾角的1/3-1/4。
第11条原则要求超过5°倾角的倾斜巷道,架棚巷道支架之间必须安设牢固的拉杆或撑木,防止支架受力歪斜倾倒。
倾角5°以下的巷道,顶侧压较大,也应加拉杆和撑木进行加固。
拒绝进工作面(迎头)10米内应敷设防倒装置或采取其他防炮崩倒支架的措施。
机掘工作面10米内无需采取以上措施,但每次架棚前,必须对后方10米内支护进行检查,防止出现松棚等不符合要求现象。
第12条煤巷两帮支护前用镐刷直直硬煤,并保持媒帮平整。
第13条对工程质量必须坚持班检和抽检制度,隐蔽工程要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单。
第14条在压力大的巷道架设对棚时,对棚应一次施工,不准采用补棚的方法,以免对棚高低不平,受力均匀。
第15条巷道支护高度超过2米,或在倾角大于30°的上山进行支护施工,应有脚手架或搭设工作平台。
第16条架棚后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不合格时应进行处理。
1、梁和柱腿接口处是否严密吻合;2、混凝土支架是否按要求放置木垫板;3、梁、腿接口处及棚腿两端至中线的距离;4、腰线至棚梁及轨面的距离;5、支架有无歪扭迈步,前倾后仰现象;6、支架帮、顶是否按规定背紧、背牢。
第17条背帮背顶材料要紧贴围岩,不得松动或空帮空顶。
使用水泥背板顶部和两帮的背板应与巷道中线或腰线平行,其数量和位置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侧帮板后空部分要充填实,要控制好棚距,梁上背板要严密,受力点梁部位要在背板打紧、接实,梁腿接口处的两肩必须加楔打紧,背板两头要置于梁腿中心,使用木刹杆配金属网巷道背顶背帮要实。
刹杆数量、规格、金属网规格等要求,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第18条底板是软岩(煤)时,要采取防止柱腿钻底的措施。
在柱腿下加垫块时,其规格、材质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第19条采用人工上梁时,必须手托棚梁,稳抬稳放,不得将手伸入柱梁接口处;采用机械上梁时,必须具备上梁的安全条件,有专用的机具,棚梁在机具上应放置平稳,操作人员不得站在吊升梁的下方作业,必须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好。
第20条架设梯形金属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严禁混用不同规格、型号的金属支架,棚腿无钢板底座,棚梁端无梁腿卡阻挡块的不得使用。
2、严格按中、腰线施工,要做到高矮一致、两帮整齐。
3、棚腿要靠紧梁端的卡阻挡块,不准打砸梁上焊接的扁钢或工字钢挡块或园刚卡。
4、梁、腿接口处不吻合时,应调整梁腿倾斜度和方向,严禁在缝口处打入木楔。
5、按作业规程规定背帮背顶,并用木楔刹紧,前后棚之间,必须上紧拉钩和打上撑木。
6、临时支护和前弹探梁要固定好,否则不允许进行继续掘进。
第21条在井下加工梯形木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用量具准确度量棚梁和柱腿的尺寸。
(1)柱腿用料时,要将料的粗端在上,超长的坑木只准截去细端。
(2)按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接口方式和规格量、画好砍口线,柱口梁和梁口的深度不得大于料径的1/4。
(3)用弯料时(弯度不是太大,能够满足支护和安全质量要求),必须保证料的弓背朝向巷道顶帮。
2、锯砍棚料时注意事项:(1)锯砍棚料时,应将木料放平稳,不许发生滚动。
(2)砍料时,要注意附近人员和行人的安全,斧头和斧把不能碰在障碍物上。
(3)砍料人不得将脚伸到砍料处近旁。
(4)及时清除粘连在斧头上的木屑,注意木料上的木节、钉子,避免砍伤人。
(5)锯、砍料的地点,应避开风、水管路和电缆等,砍料人前后严禁站人顶底板要安全,一般应顺着巷道摆放木料第22条架设混凝土棚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混凝土支架接口处,要垫经防腐处理木板或可塑性材料。
2、找正支架时,不准用大锤直接敲打支架;必须敲打时,应垫上木块等可塑性材料,保护支架不被损坏。
3、混凝土支架巷道一般应采用预制水泥板背顶背帮,梁柱不准直接与顶、帮接触。
4、在煤层和软岩巷道中,混凝土支架紧跟工作面时,必须采取防炮崩的加固措施,确保不崩倒、崩坏混凝土支架。
第23条架设拱形棚应遵守下列规定:1、拱梁两端与柱腿搭设吻合后,可先在两侧各上一只卡缆,然后背紧帮、顶,在用中、腰线检查支架支护质量,合格后即可将卡缆上齐打紧。
2、U型钢搭接处严禁使用单卡缆。
其搭接长度、卡缆中心距均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误差不得超过10%。
第24条架设无腿拱型支架时,应先根据设计要求打好生根梁孔,在安设生根梁柱,并浇注混凝土稳固,7天后才可上梁。
架设无腿有墙的矩型断面平梁时,必须先砌墙,使墙体凝固时间超过36小时后方可上梁,应采用长段分段掘砌支工艺,未上梁的掘进段必须按规程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四、操作准备第25条施工前,要备齐支护材料和施工工具以及用于临时支护的前探梁(或材料)和处理冒顶应急用得材料。
第26条检查迎头外10米以内支架支护质量,有问题先处理和加固;检查已准备的支架质量,严禁混用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金属支架,不得使用中间焊接的棚头,棚头与棚腿之间必须有防错位装置,否则不能使用。
第27条支护前和支护过程中,要经常敲帮问顶,用长柄工具及时处理危岩、活石。
第28条支护前,应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毛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好不合格部位。
第29条上、下山架棚时,必须先停止车辆运行。
架棚地点下方不得有人行走或逗留,上山架棚地点下方设好挡矸拦挡,防止架棚期间矸煤块下滚伤人。
第30条施工前,要掩护工作点风、水、电、液等管、线设施;施工设备要安放到规定地点。
五、操作顺序第31条架棚支护应按下列顺序操作:1、备齐工具和支护材料;2、排除隐患;3、移前探梁、(或临时支护)架棚梁、接顶;4、将中腰线延长至架棚位置;5、按巷道设计净宽或梯形棚底宽值,用中线分至两侧,找出柱窝位置;6、挖柱窝至设计深度,清到实底;7、立棚腿并支撑稳固;8、上顶梁按中腰线调正、背顶、背帮、再调整,打紧楔子;9、安设撑木,拉杆等稳固件;10、固定前探梁(或临时支护);11、检查架棚质量,进行小调整;12、清理现场,一架棚的支护循环结束。
六、正常操作第30条梯形棚架设。
1、安全检查,排除不安全隐患:(1)放炮前加固工作面10米之内的支架。
(2)放炮后由外向里逐棚检查、整修。
(3)机掘巷道也应逐架检查,重点工作面10米内支架。
2、做好临时支护:(1)炮掘工作面,必须使用前探梁或临时支护,有条件的话要推广使用铰接式前探梁,铰接顶梁要与棚距相匹配。
放炮后在工作面最前一架棚头上安好吊梁器,使用好铰接顶梁插上水平销,并上好需要架设的棚头,调整好中腰线和扭矩,并背实顶板,棚梁前方空顶区用方木背实。
如果不采用长距离掘支工艺或顶板条件良好,必须按规程严格控制顶距离,对放炮后的最大控顶距,必须采取临时支护和其它的超前空顶方法,确保架棚安全,机掘工作面应推行吊梁式前探梁,掘进后及时将前探梁移至工作面进行临时护顶,或采取其它有效的临时支护措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2)使用吊梁式前探梁时,放炮后将前探梁前移至工作面固定牢固,上好需要架设的棚头,调整好中腰线,并背实顶板,棚梁前方空顶区用方木背实。
3、挖腿窝:先量取棚距,按中线和下宽定腿窝位置,然后按腰线确定其深度。
控制好顶帮后,把浮煤清出,用尖棍、镐等工具把腿窝挖至设计深度。
挖腿窝时,须由专人监护。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柱腿窝必须挖至实底,如果设计深度是软底必须继续挖至硬实底上,立柱腿时可穿鞋调整,一般使用硬板木块代用,如果底板破碎,必须处理平整。
4、立棚腿,上棚梁:(1)将棚腿放木柱窝内,对准上梁位置,一人把腿扶好,两帮放好腿后,再架工作台,工作台要放平稳,同时两帮放好专用铁梯,两帮扶腿人员必须把腿扶好,防止柱腿倒伤人。
上梁时,采用人工上梁,必须两人及以上协调合作,站在工作台上,两人将梁抬稳,其他人配合,找准棚梁位置,将梁放入梁腿接口内,稳定支架,检查中线合格后,先将梁头处的梁腿处300毫米内安设背顶,背帮材料,固定支架,再行检查中腰线,调整合格后,将两棚腿、梁部按规程背顶背帮背牢。
(2)上棚梁是,先合一头后,再合另一头,禁止人员在下方逗留和通过。
(3)若采用金属网棚梁支护时,必须先对支架定位,再加上网,然后用刹杆背顶、背帮。
上网时,要站在工作台上两人配合铺网,网要放平放直,搭接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铺网根据设计尺寸,可从梁上的一端开始向另一端迎头进行,边铺网,边背刹杆固定,先梁后腿的顺序进行。
(4)架棚固定后,将工作台拆除,把工作台材料、铁梯放在安全地点。
(5)背帮背顶要求必须背实,宽帮处要充填密实,对片帮和空顶大的地点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绞顶充填,如用放木绞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