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统一后的文学

秦统一后的文学

第八章秦统一后的文学
教学目的和任务:
大致了解秦代文学的总体风貌。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作重点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第八章秦统一后的文学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此后15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抒情传统亦随之消歇,今所见者,唯歌功颂德的刻石之文和诏令奏议等应用性文字。

故《文心雕龙·诠赋》云:“秦世不文”,“秦世不文”概括了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秦文学的历史土壤及特征
秦文学值得后人称道的有两部作品:《吕氏春秋》和《谏逐客书》。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百家之说而编写的一部“杂家”著作,成书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谏逐客书》是秦相李斯的代表作,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畅,理气充足,文学性很高,颇有战国纵横说辞之风。

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但此书却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年)。

秦统一中国后,秦代文学成就却寥寥。

刘勰用“秦世不文”基本上概括了秦文学的特征。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二是秦在位时间短暂。

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然而它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禁灭《诗》、《书》,取缔百家之
说,坑杀儒生扼杀自由等严酷的专制政策,这对学术与文学是一次严重的摧残,造成了秦文学的萧条和荒芜。

第二节刻石之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内容上都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及秦朝制度的英明等。

从总体上看,秦刻石文都写得气魄雄伟,文字典雅,文辞铺张夸饰。

刻石文的体制上承西周《雅》、《颂》及秦统一前的《石鼓文》,但又有所变化和创造。

李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颂赞体作品雍容华贵的风格,而贯以法家辞气,在浑朴古质而外,增加了清峻峭悍的风格。

秦刻石文为后世碑文之祖,汉魏碑铭,受其影响很大。

第三节诏令奏议之文
秦代君臣的诏令奏议之文,属应用性文字,颇能代表秦文的风格,亦能见出战国文风向西汉文风转变的过程。

这类文章的总体风格是:“质而能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狂妄自大,不可一世,甚至强词夺理,既有战国纵横家的驰骋文风,又有法家的峭刻峻直,语言简捷、质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