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有大小书写各自有技巧
书法这门艺术,古人和今人在写法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古人写的字很小,比如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300多个字,篇幅也就屁股垫儿大小;今人则不同,如果让今人写300多字,没四尺、六尺宣纸绝饶不了它,可能也是纸不值钱的原因;有的甚至一米宽长卷能写20米长,更有甚的写100多个字,把纸铺广场上干。
其实呢,字写大了,超出一定范围,就已经不是普通的书法,而是叫“榜书”了。
当然有一种小字的书体“小楷”,今人写起来还是和古人原来写的大小差不多,因为小楷写大了,就不能称之为小楷了。
就书法而言,榜书和小楷都比较难写,不过,榜书和小楷都有其各自特有的特点,下面我就谈一谈榜书与小楷在书写上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榜书也叫擘窠书。
多大的字才算榜书?没有具体规定。
一般说来,牌匾上的字都算榜书。
一张四尺宣纸上写一两个大字就是榜书。
与此相反,像指甲盖一般大的字称为小楷。
在书法里,榜书和小楷从大小上说,都是两个极端;从难度上说,也是两个极端。
这一大一小最难写。
难就难在“疏密”二字,常言道:“大字宜密,小字宜疏”。
宋朝的苏东坡也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正因为这一大一小难写,所以有不少书法爱好者不愿意接触榜书和小楷。
尤其是榜书;不仅难写,而且
费时、费纸、费墨。
解决“三费”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次用完的墨不要倒掉,加上清水调成灰色。
然后用板刷刷在旧报纸上。
等报纸晾干后,用毛笔沾清水在上面写字。
报纸是灰色的,而用清水写出来的字则是黑色。
这一灰一黑,灰黑分明,清晰可见。
用这种方法预先刷出十几张报纸备用。
一旦有空,兴致来临,就可以在桌案上铺上报纸,用毛笔沾沾清水在上面尽情挥洒。
第一张写完放在一边晾着,接连不断地写第二张、第三张……依次类推,一直往下写。
当写完最后一张,第一张也就晾干了。
这时,可以从头开始,继续往下写。
写完晾干,晾干再写,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十几张报纸永远写不完,岂不是既省时,又省墨,又省纸的好办法吗?有兴者,不妨一试。
用这种方法练习榜书,长此以往,坚持不懈,练好榜书指日可待。
当自己觉得有把握时,方可在宣纸上创作榜书作品。
在案上写好的榜书,因为距离眼睛太近,无法看出字的好坏,非得上墙不可。
俗话说:“人怕上床,字怕上墙”。
字一上墙,人在远处观看,字的所有毛病就会暴露无疑。
知道第一张的毛病以后,再写第二张,第二张写完依旧上墙远看,发现毛病再度修改。
就这样不断总结,反复纠正,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榜书作品写好后,落款的字和印章不能太小,要与榜书相配。
加盖朱文和白文的印章时,两个印章的距离不能太近,起码相隔两到三个印章的距离,这样才显得大气。
说完榜书,再说小楷。
小
楷难写。
难就难在写出来的小字要有大字的气派和风度,不能小里小气,要落落大方。
练小楷,不像练榜书那样费纸费墨。
可利用写完大字的废纸,在空白处加练小楷,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练字的。
那时候上作文课时,首先用铅笔打草稿,然后拿毛笔用工笔小楷抄在作文本上。
我初学小楷时,执笔手不稳。
为解决不稳问题,我想了个办法,把执笔的小指伸出来撑在纸上,这么一来,手就稳当多了。
可是这样执笔总觉得有点别扭。
执笔不随便。
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回小指,执笔的手不知不觉也稳当了。
而且得心应手,行笔自如了。
写小楷用的笔墨纸都有讲究,尤其是小楷笔很难买到好用的。
以前我买小楷笔,都是一次买十几支,回家挨个试用,十几支笔中能选出一两支就算不错了。
即使是比较好的笔,用不了多长时间,笔头一出叉就不能再用了。
写小楷的笔不好买,这也是人们不愿写小楷的原因之一。
写小楷的宣纸有生熟之别。
有人愿意用熟宣,我则喜欢用生宣。
熟宣虽然比生宣好掌握,但是熟宣写出来的小楷总叫人觉得干巴巴而不滋润;生宣则不然,生宣虽不好掌握,但写出来的小楷显得圆润丰满。
生宣不好掌握的地方就是容易泛墨,一泛墨整个字就糊涂了。
防止泛墨有两个办法:第一是,将墨汁倒在砚台里,用墨砚一砚,增加墨汁的浓稠度,再用就不容易泛墨了。
第二个办法是,把墨汁倒在砚台里挥发一段时间再用,也可避免泛墨。
初学小楷,不能随着自
己的书写习惯自由发挥,应该对照小楷字帖临写。
历代的小楷字帖很多,我最喜欢的有以下三种:元朝赵孟俯《汲黯传》、明朝文征明的《真赏斋铭》、当然最好的小楷还是唐朝钟绍京的《灵飞经》。
学小楷选帖很重要,可按着自己的兴趣选定一种字帖,专心练习,持之以恒,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决不能一曝十寒。
如时间少,每天写两三行也可以。
千万不能停止。
写小楷就怕间断,间断一段时间再写就不那么闲熟了。
要想恢复原状,就得再练一段时间。
当熟练掌握了小楷技法之后,方可创作小楷作品。
写小楷的内容很广泛,通常是抄录古代诗词和古文。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写小楷字面容易脏,有时还经常出现丢字错字的情况。
不过,我有一招可以解决这两个难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必须数清所写内容的字数。
需要写多少行?每行写多少字?都要提前计算准确。
然后用一张相等的白纸在上面打好方格,再用钢笔在格内抄写全文。
随后覆盖上宣纸,用夹子固定好位置,按照透过来的字迹抄写,这样就可万无一失了。
写小楷要心静如水,不能有任何杂念,一旦有外界干扰,应迅速停笔。
每笔每划都要认认真真,不能有半点马虎。
小楷很挑剔,在一幅几百字的小楷作品里,如果有一点瑕疵,就会立刻跳进人的眼帘,令人“隔眼”,十分遗憾。
小楷作品要求很严,不允许失误,一旦有一处败笔,就得全篇报废。
小楷的章法要求整齐。
开始就写正文,标题最好放在落款上写,
作品的最后一行不能写到底,也不能只剩一两个字悬在上面,应以写半行留半行为宜,留多半行或少半行均可。
落款要另起一行,可写:右录ⅹⅹⅹ“书”,因为录和书是意思相同,不能重复。
小楷作者的印章也有讲究,印章的大小应与小楷的大小相仿。
如果印章太大,就与整幅作品难于匹配。
小楷是书法里的精品,历代书家都把小楷推向了书法的顶峰。
如清代书法家钱泳说:“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
我想,志存高远的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听到钱泳的这句名言,一定会奋力攀登小楷高峰的。
总之,榜书宜紧密,不紧密则松散而无神采;小楷宜开阔,不开阔则拘谨而不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