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标准《火针》示解与实施指南

国家标准《火针》示解与实施指南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2部分:火针》示解与实施指南火针是古代针灸的一种针法,称蟠针、白针、烧针等,是将针烧至通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针刺方法,几经兴衰,传承了几千年,至民国时期已濒于灭绝。

火针技术自上世纪中叶在老一代针灸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逐步进入针灸临床,由于其独特的针刺方法和独到的针刺疗效,在现代针灸治疗中得到了新生。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火针针具的改良和火针适应症的拓宽,火针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使火针刺法能健康发展,发挥其不可取代的治疗效果,在国家中医局和中国针灸学会的领导下,2006年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接受“火针”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任务,成立了以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为核心的编写组。

起草过程中充分发挥编写组每位成员的火针临床经验和见解,整理出火针技术从针具的选择到施术操作的关键环节,按火针操作的基本规律,首先完成了标准草案的初稿。

在征询业内专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完成了火针刺法操作技术国家标准制定的各项工作。

火针刺法操作技术标准是火针临床中操作的行为规范,是长期火针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火针针刺的安全保证。

为了使本技术标准能在临床中得以正确使用和推广,对火针操作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及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阐述如下。

一、我们开展的工作:制定火针操作的国家标准,对我们来讲是个新鲜事物。

为了能圆满完成标准制定的各项工作,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深入挖掘火针的文献资料和全面总结火针临床的经验教训,从根本上解决火针操作的技术要素和条款编写的技术资料;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国家技术标准编制的有关知识,从根本上解决编制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1、挖掘医古籍,整理火针历史的源与流。

我们搞火针研究虽有多年,但从火针操作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还是第一次。

所以我们首先对火针古籍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在深入研究《黄帝内经》的基础上,重点挖掘了火针鼎盛时期的明代有关火针操作的文献记载,整理出火针发展的历史源流,为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奠定文献基础。

2、总结火针操作经验,确定操作过程规范要求。

深入总结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火针技术逐步进入临床以来,火针技术在现代针灸中的发展过程,以及编写组成员在各自的针灸临床中运用火针的心得体会。

以研讨会的形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按照火针施术的一般规律,制定出各个操作环节的规范要求,为操作规范的编写准备好条款素材。

3、学习国家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制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我们在聆听标准编写专家辅导课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了制定标准的有关文件,尽快掌握技术操作规范编写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为操作规范的编写做好方法准备。

4、标准草案的编写。

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采取由一人主笔大家评定的办法,形成了技术操作规范的初稿,经过编写组成员对规范条款反复推敲和研讨,先后做了四次大的修改,最终形成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向全国业内专家征求意见。

5、征询专家意见,修改标准草案。

针对业内专家们的意见,我们逐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根据火针刺法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认识,80﹪的意见被采纳,对操作标准进行了第五次大的修改。

同行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三人组成,委员会成员亲自参加了标准的修改,并对标准草的编写给出了书面评价意见。

在各位专家的支持和我们的努力下,形成了向中期审查会议提交的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在中期审查会上得到了审评意见,我们按照会议和审查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修改后的标准条款又向国内多位专家征询了意见。

在此基础上经编写专家组全体同志共同讨论形成了标准的报批稿。

二、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特点1、操作标准编写的指导思想(1)规范编制的科学性:火针是古老针法,传承了几千年,要把古老技术赋予时代色彩,就必须使其具有科学性。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古籍的文献记载,也不能脱离现代临床医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把握火针刺法的精髓和规律,把握规范的制定符合现代理念和要求,才能使规范条款制定的科学合理,才能使制定出的操作规范在火针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规范使用的安全性:安全维护操作,操作必须安全,操作规范的安全性始终是我们标准编写的第一要素,也是标准制定的根本宗旨。

所以在编写中我们在有碍安全方面的条款制定的比较严格。

除了对针刺治疗的禁忌和慎用做出明确规定外,由于烧针时要用到火源,我们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规定。

如施术的环境远离易燃物,医生操作要避免烫伤及火灾的发生等。

由于火针针具是在高温下使用,所以对火针针具也专门做了安全性选择等。

(3)规范制定的宽泛性:火针在现代改良使用中形成了多种形式,如针具的样式、烧针的方式、针刺的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火针针具及火针刺法的定义和具体操作的细节上,尽量定的宽泛,使各种形式的火针刺法都能在一个规范内适用。

(4)规范实施的可操作性:操作规范是为操作而定,所以规范的可操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认为操作的规范与实施的宽泛有机结合,就是可操作性。

所以我们在主要操作环节上如是术前准备、施术步骤及火针的慎用、禁忌等都做出了严格规定,但在操作细节上如定位的方法、烧针形式等规定的就比较宽松。

这不但增加了规范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还可保留施术者个人的针刺习惯。

2、标准条款制定的基本原则(1)坚持事实求是原则,客观的描述火针施术过程。

以实事求是地态度,客观表述火针施术的基本过程,是我们坚持的原则之一。

只有按火针施术的实际情况规范操作,才能反映火针施术的自身规律,才能使我们制定的规范更能在操作中应用。

如有专家提出火针的温度应把针体针体烧至白亮为好,我们认为理论上烧至白亮是对的,但在室温条件下,针体烧至白亮需要时间较长,施术时间过长会给患者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不能保证每针都能烧到这种程度。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烧针温度定到针体通红的水平。

(2)坚持百家争鸣原则,听取各方意见,拓宽包容性。

火针技术古老,在传承和改良应用中形成了多种形式,所以在操作规范编制中,我们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尽量把各种形式的火针及火针刺法包容进来,争取比较全面地反映火针刺法操作的技术规范要求。

首先在标准条款的制定上,编写组每位成员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同意见,讨论推敲,求同存异,取得共识。

在征求意见的处理上,我们在大的框架下尽量多地采信各种不同意见,把条款制定得更加完善、更趋合理。

如我们的经验烧针用的酒精浓度为75﹪,术后针孔愈合较好,但有专家认为酒精浓度为95﹪时烧针更快,为了保持各自的使用习惯,最终我们把条款定成“点燃酒精灯”,不去涉及酒精的浓度。

(3)坚持标准编写要求原则,定义准确,语言精炼。

逻辑性强。

编写技术操作规范对我们是第一次,学习国家标准的编写方法,是做好工作的必要环节。

所以我们反复学习标准编写的教材,在学习中编写,在编写中学习,按照标准编写的要求,我们尽量做到条款定义准确,语言精练,逻辑性强,符合操作规范编写的各项要求。

(4)坚持安全有效原则,对有争议或暂时没有定论的问题不纳入操作标准。

坚持操作标准的安全有效性,不但是我们的宗旨,更是我们的责任。

所以在条款的编制中,不论是施术步骤的设计,还是各个步骤的操作要求,首先从安全的角度衡量,对有争议或暂时没有定论的问题都没有纳入操作标准。

如火针的留针问题、火针的控温使用问题等,由于使用比较复杂,且也有一定争议,就没有纳入操作标准的条款中。

三、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的结构、内容、适用范围及适用对象火针技术操作规范的文本有五章,分别是:1.范围;2.术语和定义;3.操作步骤与要求;4.注意事项;5.禁忌;标准条款共29条,并有二个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第一、二章分别规定了标准的施用范围及火针和火针刺法的定义,从概念上确定了火针技术操作规范的施用范围,规定了什么是火针,什么是火针刺法,以及火针施术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第三章是本操作规范的核心内容,规定了火针施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

按照火针刺法的一般规律,将施术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施术前准备、施术方法、施术后处理。

对每个部分的步骤和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

施术前准备包括:1.火针针具的选择,烧针工具的选择;2.针刺部位的选择;3.治疗体位的选择;4.治疗环境的要求;5.医者的消毒,针刺部位的消毒,火针针体的消毒。

施术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每一项都是施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准备工作做好,才能保障施术的安全进行,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的针刺痛苦,提高针刺的疗效。

施术方法包括:1.针体加热;2.火针的进针;3.火针的出针。

同时还规定了火针的几种不同刺法的形式和要求,以便在临床中择机使用。

火针的施术虽然只制定了烧针、进针、出针三个步骤,但其中的技术含量却是很高的,这三步包含了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和全部精髓。

只有具备了娴熟的毫针刺法基本功,再加上长时间火针刺法的练习和实践,才能完成火针的施术。

施术后处理包括:1.消毒针具;2.处置针孔。

施术完成后先对火针针具进行消毒,目的是为了避免因针体引起的交叉感染,这一点十分重要;由于火针针孔是微创烫伤形成,在刚施术后呈开放状态,用干棉球按压使其尽快闭合是必要的,这样做不但可以促进针孔的愈合,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另外针孔经常会有渗出物或出血,也必须用干棉球擦拭按压避免针孔感染。

第四、五章是为确保施术的安全而设立,规定了火针施术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禁忌,对火针慎用及禁用的情况做了明确的规定。

对火针慎用情况的处理,我们认为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最好不要轻易施用。

由于火针术后的针孔有微创烫伤的特殊性,需要患者术后配合护理针孔,所以明确要求施术者必须向患者告知患者术后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火针刺法的安全。

为了使本操作规范在临床中方便使用,我们在标准中加进了二个资料性附录,一个是附录A:火针针具,另一个是附录B:火针刺法适应症。

火针施术中针具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火针是在烧红状态下使用,对火针针具材质及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火针针体要耐受高温,在烧红状态下具有坚挺、不变型的特性,并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另一方面要求针体与针柄的缠绕要牢固,不能在使用中发生脱落,并具备隔热的性能,以便在使用中不烫手。

所以在附录A中对针具的形式、针体的材质、针具的规格以及针具各部位的技术要求,都做出了规定,以便在临床施术中能选择得心应手的火针针具。

火针刺法都能治什么病,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所以在附录B中,略举了火针在临床中可以治疗的适应症。

其中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科、皮科、五官科的一些常见的疾病。

在通常情况下运用火针治疗这些疾病,一般都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由于这是一个资料性附录,没有涉及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同时我们也相信火针适应症的范围,在火针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的今天,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扩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