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责任制(1)、厂长(经理)的安全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各项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厂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责。

2、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要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汇报对安全生产形势及时研究、分析、处理。

4、审查批准工厂年度安技劳护措施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对新建、改建、扩建和革新挖潜的项目切实做到保证安全生产,实行三同时。

5、审查批准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并进行检查、督促。

6、加强对全厂各级干部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及时总结、表彰、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7、发生重大事故,应亲临现场组织调查分析,按“三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

(2)、车间负责人的安全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政策、法令以及本厂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有检查整改记录,对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

2、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3、加强对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支持兼职安全员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台帐,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4、加强对本车间(部门)职工、培训人员和外来人员的安全教育,新工人进入车间(部门)和工人调控工种,必须认真地进行安全教育和操作训练,经考核合格后凭证操作。

5、合理安排劳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均衡生产,注意职工劳逸结合。

6、定期编制上报本车间(部门)的安全生产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经批准后积极组织实施。

7、教育职工爱护各种设备和安全装置,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整改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并负责本部门事故调查分析上报,做到“三不放过”。

(3)、班组长的安全职责1. 认真执行上级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本班的安全生产负责。

在布置和执行生产任务时,向工人讲清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贯彻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中去,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讲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2.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生产与安全生产坚决做到“五同时”3. 加强对本班组安全员(不脱产)的领导,并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台帐。

4. 对本班组职工经常进行安技教育和劳动纪律的教育,并负责对新进厂职工、培训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对调动岗位工人及时进行安技教育。

5. 经常组织检查各种劳动保护设施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经常检查、督促班组职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7. 加强班前、班后的安全教育和检查,把安全生产列为重要内容。

8. 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组织抢救并保护好现场,参与事故的调查分析,做到“三不放过”。

(4)、车间、班组、安全员的安全职责1、 协助车间、班组长学习贯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交流安全操作技术。

2、 协助车间、班组长对本车间(班组)人员,特别是新工人和青工,变换工种人员进行安技教育,指导督促他们爱护和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合理穿戴劳保用品。

3、 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检查,保证各种工具设备,电器装置、场地道路、工作器具等都处于良好状态,发现违章和不安全因素应及时督促纠正,对严重违章和重大隐情、隐患,安全员有权制止操作,并立即报告领导处理。

4、 当车间和班组发生工伤或未遂事故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注意保护好现场和积极配合调查分析工作,坚持“三不放过”原则。

(5)、生产工人的安全职责1. 自学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并劝阻他人不违章作业。

2. 遵守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按操作规程精心操作。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经常保持作业场所的整洁,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4. 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各种操作用具和各种防护用品。

5. 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转动设备严禁带长发操作。

6. 积极参加各行安全教育活动,服从车间班组领导的指挥。

7. 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处理后报告。

8. 发生事故或发现事故隐患时必须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保护好现场,积极参加并开好分析会。

二、安全生产教育制度1. 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遵章守纪,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2. 安全教育分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新职工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工种变更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检查教育;复工安全教育。

3. 开展安全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教育掌握安全规律和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

4.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由劳动局组织培训或到指定单位培训。

经考核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上岗操作三、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检查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的实施,制止违章作业,防止事故的发生。

1. 应每周组织一次班组检查;每月组织一次车间检查;每季组织一次全面检查。

2. 检查前应制定检查的目标及检查的标准,编制成安全检查表,检查人员强根据安全表上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检查,防止漏项。

3. 各检查组织有权要求受检单位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有权制止违章作业。

4.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逐项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

5. 对重大隐患,通知安全部门发放“隐患通知单”,受检部门签收处理。

并存档备查。

四、各类事故管理制度1.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向值班长或工段长报告,班长或工段长立即向车间安全员或主任报告,车间安全员或主任立即向厂安全部门及相应的主管部门报告,安全部门立即向厂长或上级报告。

火灾事故应先消防部门报警;交通事故应向保卫部门或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2. 凡发生死亡或重大火灾、爆炸、中毒、设备、生产、交通等 事故,应立即报告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

3. 在报告事故的同时,如发生事故伤及人身者,应及时抢救受伤者;必须立即组织现场抢救,采取正确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尽可能减少损失。

4. 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5. 轻微事故发生后,由车间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并写出事故报告单,三天内报厂部主管部门。

一般事故应有厂部主管部门人员参加。

重大事故由厂长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和车间人员组成调查组,查清原因,写出防范措施,写出调查报告,包括对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在十天内报企业上级机关,并接受检查。

6. 各主管事故的部门,应按分工建立事故档案。

五、危险作业审批制度(1) 、动火作业审批制度1、 动火作业是指在禁火区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及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灼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

2、 动火作业可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

3、 特殊动火作业指在生产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物品生产装置、输送管道、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殊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指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二级动火作业指除特殊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

4、 特殊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初审签字,经主管安全防火部门复检签字后,报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终审批准。

一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初审签字,经主管安全防火部门终审检批准。

二级动火作业的《动火安全作业证》由动火地点所在单位主管领导终审批准。

5、 各级动火作业的审查批准人批准动火作业时必须亲自到现场,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确定是否需作动火分析,审查并明确动火等级,检查、完善防火安全措施。

审查《动火安全作业证》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

在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动火作业。

(2) 、设备内作业审批制度1、 设备内作业指进入化工生产区域内的各类塔、球、釜、槽、罐、炉膛、锅桶、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阴井、地坑、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

2、 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安全作业证》。

3、 《设备内安全作业证》由施工单位或交出设备单位负责办理。

4、 作业单位接到《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后,由该项目负责人填写作业证上作业单位应填写的各项内容。

5、 《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应填写具体的安全措施。

6、 《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应由交出单位和作业单位的领导共同确认、审批并签字后方可有效。

(3) 、高处作业审批制度1、 高处作业指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2、 高处作业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特级高处作业。

3、 作业高度在2米以上至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作业高度在5米以上至15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作业高度在15米以上至30米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作业高度在30米以上时,称为特级高处作业。

4、 从事高处作业的单位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5、 《高处安全作业证》审批人员应赴高处作业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高处作业。

6、 一级高处作业由车间负责审批;二级、三级高处作业由车间审批后,报厂安全管理部门审批;特级高处作业由厂安全管理部门审批后,报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审批。

7、 施工负责人必须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级和类别向审批单位提出申请,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

《高处安全作业证》一式三份,一份交作业人员,一份交施工负责人,一份交安全管理部门留存。

(4) 、动土作业审批制度1. 动土作业是指挖土、打桩、地锚入土深度在0.5米以上;地面堆放负重在50公斤/平方米以上;使用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填土或平整场地的作业。

2. 动土作业必须办理《动土安全作业证》,没有《动土安全作业证》不准动土作业。

3. 《动土安全作业证》由机动部门负责管理。

4. 动土申请单位在机动部门领取《动土安全作业证》,填写有关内容后交施工单位。

5. 施工单位接到《动土安全作业证》后,填写《动土安全作业证》中有关内容后将《动土安全作业证》交动土申请单位。

6. 动土申请单位从施工单位收到《动土安全作业证》后,交厂总图室及有关水、电、汽、工艺、设备、消防、安全等部门审核,由厂机动部门审批。

7. 动土作业审批人员应到现场核对图纸,查验标志,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签发《动土安全作业证》。

8. 动土申请单位应将办理号的《动土安全作业证》留存后,分别送总图室、机动部门、施工单位各一份。

六、安全检修制度1. 设备检修作业开始前应办理《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

2. 根据设备检修项目要求,应制定设备检修方案,落实检修人员、检修组织、安全措施。

3. 检修项目负责人应按检修方案的要求,组织检修作业人员到检修现场,交代清楚检修项目、任务、检修方案,并落实检修安全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