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敬畏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敬畏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敬畏
(一)名人名言
1.无知者无畏。

(俗语)
2.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3.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有敬畏之心。

(尼采)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5.在我上者,道德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康德)
6.杀戮时,对生命保持敬畏。

慈悲时,对邪恶保持清醒。

7.劫后余生,才知生命之卑微;大难不死,方懂生命之敬畏!
8.老想出“神童”是病,不敬畏真相是病入膏肓。

(《中国青年报》)
9.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人要学会敬畏,有所为有所不为。

(冯唐)
10.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周国平)
11.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
12.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史怀泽)
13.山永远在那里,它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攀登的人。

(尼泊尔
谚语)
14.生命始终都有它值得敬畏的奥秘所在,对痛苦的担当,就如同对喜悦的渴望,需
要以赤子之心坦然相对。

(安妮宝贝)
15.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
藏着更多的事情。

(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评价巨石阵)
16.真正该敬畏的并不是修士的念珠,也不是长者的缠巾,更不是教皇的裤脚,而是
书籍中的知识和内心深处的灵魂。

17.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老子,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假如
我稍微有点知识,在大路上行走,畏惧害怕的是走上邪路。


18.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方孝孺)
19.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
20.古人修行,皆能证道。

今人修行,少见明心。

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

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

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

因其恭敬至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印光大师)
21.其实,我也一直是一个边缘人物,从小就不认同主流社会,我对主流社会有种敬畏,但没有归属感……但这种边缘的状态很好,你永远会很清醒,永远不会同流合污。

(严歌苓)
22.霍金在《大设计》一书中做了这样一个比喻:金鱼从鱼缸会看到歪曲的景色,但是,“难道我们自己不也可能处于某个大鱼缸之内”?鼓励创新,应该敬畏不确定性。

(《人民日报》)
(二)典型事例
1.敬畏自然
一个日本游客在中国泰山旅行,看到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时,情不自禁地跪下,继而泪流满面。

一旁的中国人不解地问他为何这么做,他说从没看过如此壮观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憾,乃至心生敬畏,于是以下跪的方式来向大自然致敬。

2.弘一法师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盛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烧死。

3.特蕾莎修女敬畏生命
特蕾莎修女曾把濒临死亡的老人带回救护所,别人都不理解,认为快死的人,带回来救不活,还占用原本紧张的医疗资源。

特蕾莎修女却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每一条生命都值得敬畏。

老人被带回去后,死前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死前却活得像个人,谢谢你!”
4.不敬畏生命,就会变得没有底线
一个游览景点,围着一大群人,大家在看孔雀开屏。

那只美丽的孔雀从早到晚就一直那么张开着,游客非常奇怪,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孔雀的主人为了招揽生意,竟用铁丝把孔雀漂亮的羽毛支撑开,孔雀想收也收不起来了。

如此“生财有道”,令人不齿。

不敬畏生命,就会没有底线,或许就会残忍地对待动物。

5.不敬畏生命,就会变得没有底线2
苏轼有个叫章惇的朋友。

他们结伴旅行,碰到一条深涧,章惇不顾生命危险,爬到岩石上写下:“苏轼和章惇到此一游。

”苏东坡很惊讶,判定这个人有一天会杀人不眨眼。

果然,后来章惇做了高官,对政敌大加迫害,他甚至建议皇帝下诏将已经死去的政敌掘墓毁尸——不爱惜自己生命的人,也不会把别人的生命当一回事。

6.史怀泽敬畏生命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7.史怀泽敬畏生命,赢得尊重
史怀泽创立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

他认为,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

因为敬畏生命,史怀泽赢得了人们的赞誉,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还被爱因斯坦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
人物之一。

8.西克先生敬畏使命,兢兢业业传承学术
季羡林回忆自己的梵文老师西克先生时,说他虽然年过八十,但仍然认真地指导他的学生,并把传承自己毕生之学给一个异国学生看作他余生神圣的使命。

这就是一个真正学者的态度:负责任地研究、谨慎地传承。

这与当今一些对传统文化毫不怀抱敬畏态度,戏说历史的“学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人生在世需要敬畏法律
史载,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

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

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

10.李悝敬畏法律,伏剑自杀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李悝在审理一桩命案时,被告人主动招供了3年前的一场谋杀案。

李悝听完脸色煞白,因为那一桩命案3年前已经结案,是他亲自审的,凶手已经判决伏法。

如今真凶出现并主动招供,意味着当初是误判,害死了无辜之人。

为此,李悝无比痛苦,最后按照自己定下来的《法经》,判处自己死罪,然后伏剑自杀。

11.权力需要敬畏民意和真相
2017年,山东当地媒体报道出来了一个天才神童:6岁开始研究软件,8岁建立了自
己的博客网站,研发了云计算平台,13岁注册成立公司,14岁被世界最顶尖大学录取,“创造了莱阳教育年龄最小考入世界排名第一大学的历史”。

事后,该事件被证实为造假,当地教育部门牵涉其中。

中青报对此评论道:总是希望出“神童”是一种病,而权力如果对民意、真相缺乏敬畏,是一种更严重的病。

12.柴静敬畏新闻真相
新闻记者柴静说:“直播,始终是一个记者的狂欢。

谁都喜欢那一瞬间,肾上腺素急速分泌的感觉。

忘掉一切世事。

但前提是,看的,问的,是人想知而未知的。

还有,懂得在何时沉默,因为事件的自然声有时胜过人的千言万语。

昨天三联记者为调查十周年采访,问我从调查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说,是我始终对新闻的现场有一种敬畏之心。

因为我自知无知:这是我所有观察和思考的起点。

现场,并不代表真实。

我们所能探寻到的真相,取决于我们对人和世界的认识。


13.孔子勇于不敢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合适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合适。

”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但勇敢,还勇于不敢啊!”
14.欧阳修: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做主考官时录取了苏轼。

为此,苏轼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

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后生可畏。

直到晚年,欧阳修还经常修改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

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

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苏轼)笑。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