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国卷)(三)

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全国卷)(三)

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三)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ll)题~第(12)题为选考题。

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一种犀利的观点认为,无智和无趣是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

我以为不无道理,这种观点同样契合当下的散文写作。

无智,就是指文章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作,没有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就是指文字没有温度,文章里面很难生长出令人G生暖意和美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自先秦以降,直到晚明小品,出现了无数令人称道的名篇。

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用一色词章占领文坛时,古文走到了绝路。

白话文的先驱者们希望找到新的智慧的表达方法,为汉语写作开掘新的可能。

1917年白话文兴起,胡适等入开始提倡白话文写作。

直到上世纪30年代,众多民间沙龙和社团活跃文坛,它们有不同的美学追求,所创办的报纸杂志也各有特色,文学写作的多样性就此出现,也涌现一大批有智性的作家。

1949午瞄后的一巽时间,散文写作受到一些制约,直到80年代有所改善。

近几十年,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辞章也不乏优美之处,但往往缺少智慧的表达。

在我看来,文章若想写好,除了作者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芰军菜寄缺失砉三,二是具神思,=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

学者因兼具智慧和学养,其为文便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我称之为学者之文。

现当代的学者之文有很多代表,如王国维、陈页恪、冯友兰,到后来的钱锺书、黄裳,我们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挫之誊。

除尊之外,朱自清、俞平伯和废名等人也都属学者为文。

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的表连万式。

‘而这种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7常大的。

学者之文侧重于个人G灵的凝视,着重于纯粹审美和静观的写作。

其中智性的凸显,标志着智性散文开始出现。

当代“智性散文”的形态具体怎样,目前还很少有人界定。

我给“智性散文”作了一个可以继续丰富的定义+即以感性方式呈现认知世界和表现自我的诗化智慧。

这方面的代表有钱锺书、唐搜和吕叔湘,,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比较复杂,作家里面有深厚学问的是少数,大部分是仰赖自己的天赋和生活经验来写作。

其中一类有学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可以归到学者之文,如钱锺书的《围城》,非常优美.但实际上是学者的叙事语态。

另一类作家,是发自内心自然流淌出来的,与学术的关系若即若离,巴金、萧红的散文都是这样。

萧红的散文甚至是天籁,完全不仰仗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是东北黑土地上。

灵和上苍交流碰撞而成的特殊文本,直到今天,她的写作依然受人称赞。

这些都属于作家之文。

它是靠天才、靠生命内延的丰富性以及对丰富性的深切打量和咀嚼产生的,一个时代不过几个这样的作家而已。

中国几千年文章的发展之道,非常讲究文章学的内涵。

文章学讲究写作的起承转舍,及其内在规律。

以上谈及的学者们对文章之道有自己的会。

之处,所以每每下笔,辄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现在很少讲文章学了,“文学”的概念与“文章学”也相去甚远。

后来由于战争、革命,提倡大众文化,鼓励一般作家的写作,学者之文便越来越小众,成为象牙塔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文学发展的不幸。

.(节选自2014年07月22日《人民日报》)1.下列有关“无智与无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智和无趣,作者认同这种观点,提出要写智性散文。

B.无智即写文章无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即文字写作没有温度,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C.无智和无趣非常契合中国当前的散文写作,要改变文学创作现状,就得告别无智与无趣。

D.学者之文力避无智与无趣,其作品兼具智慧和学养,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能感受精妙美。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

改革开放后。

中国散文创作少了一些制约。

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出现了一些辞章优美的作品,但一般缺少智慧的表达。

B.散文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趣味.而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可忽视。

C.想写好文章,须具备三个不可缺失的条件,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但如今中国还没有此类作家及作品。

D.有学问的作家其作品能归到学者之文。

他有学者的叙事语态,一些作家之文与学术若即若离.其靠天才靠生命等来创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的现状特征就是无智,无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章没有作家自己的精神发现,文章里也没有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B.追溯历史,中国曾是个散文大国,出现了无数散文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古文衰落,白话文兴起,出现了很多有智性的作家。

C.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教授创作学者类文章,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他们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表达方式。

D.要想写好文章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特别重要,但真正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复杂.大多依赖经验和天赋写作。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也。

少便弓马。

数随父伐蛮,以勇称。

寡言有器质。

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败。

雍州刺史刘道产深爱其能,元景时居父忧.未得加命。

会荆州刺史江夏王义恭召之,道产谓日:“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

”服阕,迁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太祖见又嘉之。

世祖西镇襄阳,义恭以元景为将帅,即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

既至,而蛮断驿道,欲来攻郡。

酃内少粮。

器杖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分五百人屯驿道。

或日:“蛮将逼城,不宜分众。

”元景日:“蛮闻郡遣重成,岂悟城内兵少。

且表里合攻,于计为长。

”会蛮垂至,乃使驿道为备,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

”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

郡境肃然。

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

时在朝勋要,多事产业,唯元景独无所营。

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卖得钱二万送还宅,元景曰:“我立此固种菜,以供家中啖尔。

乃复卖莱以取钱,夺百姓之利邪!”以钱乞守园人。

世祖严暴异常,元景虽荷宠遇,恒虑及祸。

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莫不重足屏气,未尝敢私往来。

世祖崩,义恭、元景等并相谓日:“今日始免横死。

”前废帝少有凶德,内不能平,杀戴法兴后,悖情转露。

义恭、元景等忧惧无计,乃与师伯等谋废帝立义恭,日夜聚谋,而持疑不能速决。

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

出门蓬第出门逢弟车骑司马叔仁,戎服率左右壮士数十人欲拒命,元景苦禁之。

既出巷,军士大至,下车受戮,容色恬然,时年六十。

(选自《南史。

柳元景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要之要:邀请B.会蛮垂至垂:快要C.多事产业事:事情D。

元景虽荷宠遇荷:承蒙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秉车应召/B.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C.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D.发觉帝亲率宿卫兵自出/讨之/先称诏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祸至/整朝服/乘车应召/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柳元景自幼学武,多次随其父出征,以勇闻名,荆州刺史谢晦、雍州刺史刘道产闻知其名,皆曾欲罗致帐下,但事情末果。

B.柳元景虽出身行伍,却颇有谋略。

他被任命为广威将军、随郡火守后,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展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C.柳元景为人显出非同寻常的厚道。

当他得知他家菜园的守园人将吃不了的蔬菜卖掉,得钱二万送给他时,非常生气,将钱送给了守圆人。

D柳元景因世祖生性猜忌严暴,担心突遭横祸,日夜小心谨慎,于是与人合谋策划政变,试图改立刘义恭为帝,因密谋泄漏惨遭杀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久规相屈,今贵王有召,难辄相留,乖意以为惘惘。

(5分)(2)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理务,虽非所长,而有弘雅之美。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