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诊断资料

超声诊断资料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可听声频范围(2MHz)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

用于诊断的超声波频率是2~15MHz。

2界面反射:超声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即通过界面时,就有反射,称界面反射,反射强度取决于两种介质声阻抗差异。

当界面的尺寸大于超声波长时,称为大界面3衰减: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由于组织对,声能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因素而导致的声能减小,声强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

频率越高衰减越多。

4多普勒效应:声源与接受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体在单位时间内受到的振动次数(频率)发生改变的现象5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是一种运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获取血管或心脏内的血流方向、血流性质、速度等运动信息后,对其进行彩色编码,并叠加在二维图像上,从而形成具有解剖结构和血流信息的二维图像。

在CDFI图像上,通常红色代表血流方向朝向探头,蓝色代表血流方向背离探头,血流湍流则表现为五彩镶嵌;其色调越暗血流速度越慢,越亮则血流速度越快6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是一种高敏感度的彩超,可显示较微小血管,其色彩编码只反映红细胞的多少,为评估病变内血管和血流灌注提供重要信息7正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形变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又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称为正压电效应8逆压电效应: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形变,电场去掉后,的电介质的形变随之消失称逆压电效应9WES症:在充满型结石中的声像图中,当增厚的胆囊壁弱回声带包绕着结石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简称为“囊壁-结石一声影三合征(WES征)”。

产生这种声像图的病理基础为:大量结石充满了胆囊腔;胆囊慢性炎症使胆囊萎胆囊管阻塞,胆汁吸收。

10火海征:甲亢时CDFI可见实质内血流信号丰富,甲状腺内血流五彩缤纷,称”火海征”。

超声检查相对其他影像检查的优势和劣势。

答:优势(1)无损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 (2)检查方便,报告及时; (3)对欲检查器官做任意断面观察,包括纵横、斜、冠状面; (4)灵敏度高; (5)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中,超声性性价比高收费低。

劣势:(1)超声在清晰变、分辩率等方面明显的于低于CT ; (2)超声对肠道等空腔器官病变易误诊;(3)气体对超声影响很大,肺部不容易观察;4)超声要改变体位,对于骨折和不能配合病人不适用;(5)检查结果也易受到医师临床技能水平的影响。

肝脏超声的适应症:(一)肝脏占位性病变囊性占位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肝包虫囊肿实性占位病变:肝血管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二)肝脏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血吸虫肝、脂肪肝、瘀血肝原发性肝癌声像图特征1、直接征象:a.肝实质出现结节样或团块的异常回声区b.肝脏体积增大;C.肝脏形态失常;d.伴有声衰减现象2、间接征象:a.无回声边缘晕b.边缘血管征c.血管压迫和受侵征d.继发性肝内胆管扩张2声像图上可分为三型:巨块型:2表现为肝内巨大的占位性病变,多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不规则,边缘有弱回声的带,又称弱回声晕,边界模糊不清。

肿块呈较强回声或弱回声,粗而不均或其间杂有回声区,中心可坏死液化区。

有时可见块中之块。

肿大、形态不正常。

结节型:肝内可见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病变,其直径多在 2~3CM,轮廓较整齐,多有 1 至数毫米宽的弱回声晕,与肝实质分界清楚。

弥漫型:较少见,肝变形,周边为结节状,肝内正常理乱,并可见成团的强回声弥漫而不均匀地分布地肝内,难以分辨出肿块的边界。

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症声像图特点:1、肝脏体积缩小,肝包膜凹凸不平,呈波浪样改变,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2门静脉高压症表现①门静脉内径增宽≥1.3cm,②脾大,脾静脉增宽≥1cm③腹水④交通支扩张:可能观察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脐旁静脉开放⑤有时因门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形成门静脉内血栓⑥肝动脉代偿性扩张⑦胆囊壁水肿增厚并可为双层样结构称“双边征”肝囊肿声像图表现:1.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肝内探及一个或多个囊性无回声结节,圆形或椭圆形,壁薄界清,形态规则,结节内囊液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可有侧方声影。

2.CDFI、CDE声像图图表现:表现为囊性结节内部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

肝血管瘤:1.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肝脏上探及一个或多个实性结节,边界清,形态知则芝回声根构皮成意的血管管控直径不同,表现为不同回声。

主要有3和回声类型:(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

小型(内径<3cm1)肝血管瘤以高回声型多见,中型及大型型(内径>10cm)肝血管瘤以低回声多见。

肝血管瘤生长速度缓慢。

2.CDFI、CDE声像图表现:肝血管瘤多表现为结节内部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血供不丰富。

胆道系统超声适应症:1.胆道结石①胆囊结石②肝内胆管结石③肝外胆管结石2.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3.胆囊息肉样变;4胆道肿瘤:胆囊癌,胆管癌5.胆道蛔虫;6黄疸的鉴别诊断胆囊结石1.典型声像图表现:三大特征:胆囊腟无回声区内的强回声;后方伴有干净的影;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2.不典型声像图表现:①胆囊内无胆汁时的结石②无声影结石③胆囊颈结石④泥沙样结石⑤壁内结石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的鉴别诊断:1.胆固醇性息肉是胆囊小隆起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其体积小、多发、形态特征较明显。

胆囊颈部黏膜襞可呈乳头状高回声突起,不随体位变化而移动,后方无声影,,然而从不同方向探测,可发现对称性表现。

2.胆囊小结石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后伴声影,可移动,后两条可与胆囊结石相鉴别。

胰腺超声适应症:胰腺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占位性病变:胰腺囊肿,胰腺实质性肿瘤胰腺癌的声像图特征(胰头癌较多见)1.直接征象:大小和形态:蟹足样生长;内部回声:多数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肿瘤较大时后方回声衰减;胆管、胰管变化:“一块二管”征:胰头部探及肿块,主胰管,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

2.间接征象:胆道系统扩张;胰腺周围脏器或血管受压;胰腺周围脏器浸润、转移及淋巴结转移;腹水33脾脏的超声适应证:脾囊肿、脾破裂、脾淋巴瘤、脾血管瘤脾破裂的声像图特征:1.真性破裂:脾包膜连续中断,局部回声模糊或局限性无回声。

2.中央型破裂:脾外形不同程度增大,实质回声不均,可见不规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或含液性回声区。

33.包膜下血肿:脾脏肿大变形,但被膜光滑完整,包膜下局限性无回声区,其内可见散在点状回声出血时间长者可见血凝块或机化形成的高回声团块或条索。

4.腹腔游离积液征象3肾脏的超声适应症:肾囊肿,多囊肾,肾积水,肾结石,肾肿瘤,肾脓肿,肾外伤肾结石声像图特征:在肾窦区内出现点状或团地状强回声,通常伴有声影。

鹿状结石在声像图上依其断面不同可呈不规则分支或数个分散的强回声。

利用实时超声缓慢扫查可见这些强回声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

肾结石继发肾积水时出现扩张的肾盂肾盏图形。

膀胱结石声像图特征:膀胱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强回声,后伴声影;改变体位可见结石向重力方向移动(滚石征);多不伴肾及输尿管积水。

膀胱癌的声像图特征:1.膀胱壁上异常回声,形态多样,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瘤蒂生着处膀胱壁连续性中断。

2.肿瘤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可见动脉样血流频谱。

3.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可观察肿块向周围结构的侵润情况。

乳腺癌共有的声像图特征1.:边界不整,无包膜,界限不清2.肿块多呈低回声,均匀或欠均匀3.肿块后方回声可有衰减3.肿块内可有微粒样钙化点4.肿块纵径/横径:大于1;5.肿块向周边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6.CDFI:内部血供丰富,可见新生血管,PW测出高阻动脉频谱及动静脉混叠现象乳腺特征性声像图1.浸润性导管癌:又称为硬癌,占乳腺癌的70%~80%,边界不整,界限不清,内部及后方回声衰减明显,后方衰减是其特点2.髓样癌:多呈圆形,常位于乳房深部,肿块体积较大,可达40~60mm,边缘光整,界限清楚,内部回声偏低或中等回声,欠均匀或伴小的无回声区及散在不均的强回声点人后方回声一般不衰减。

3.乳头状癌:常位于乳头后方,中心导管内充满实性低回声团块,管壁显示不清,肿块可向外浸润,边缘不规则。

4.炎性乳癌:乳腺癌中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也有皮肤发红水肿,触诊有边界不清的肿块;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赬糊、内部回声不均,皮下淋巴管扩乳腺局限性增厚,质硬,肿块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与皮肤界限不清,内部可见微钙化主要与乳腺炎鉴別,災性乳癌抗炎治疗无效。

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共有特征1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成角,可呈“蟹足样”改変2.多无包膜光带和晕环轮廓;内部多为不均勾的低回声,囊性肿块可见乳头状突起,实性部分纤维化或钙化,以沙粒状钙化更为常见;3.蟹足样浸润是恶性肿瘤向周边组织浸润的声像图特征之一,晚期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4.CDFI显示瘤内血供丰富,可见不规则分支状血流进入肿块内,PW可引出高阻血流频特有声像图特征:1.乳头状癌:肿块多呈低或极低回声,实质内多出现微小钙化或沙砾样钙化,其后方不伴声影:;肿块的形态可异常呈垂直位或竖立状,肿块周边血供多丰富。

2.滤泡状癌:多为非常均质的高回声肿块,血供丰富。

3.髓样癌:肿块多位于甲状腺上半部,可单发或多发,呈低回声,肿块的中位多有钙化,且结节无声晕,血供多丰富。

4.未分化癌:多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回声不均匀肿块,常累及整个腺叶或腺体,多数情况下可出现坏死区。

5.微小癌:病灶较小,直径<1cm,其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乳头状癌,超表现多为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成角改变,其内可有微小沙砾样钙化CDFI部分结节周围可见分支状血流进入其内。

视网膜脱离超声表现:声像图上在玻璃体暗区内、后壁前方出现不规则的连续性带状高回声。

部分性视网膜脱离者光带凹面向前,光带的一端连于视乳头,另一端黏附于眼底或据齿缘,光带与眼球壁之间为液性暗区,转动眼球时光带轻度震颜完全性视网膜脱离者,光带常呈“V”形,光带后端连于视神经乳头,两前端连于锯齿缘如脱离的视网膜上(强光带)有中断,则要考虑视网膜裂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