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7 悟生活——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7 悟生活——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
【新题预测】提速度 练准度 (2020·济南一模)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老
人已成为国内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主要老年人口流入大省的 人口来源(下表),可为老年人口流动大省制定人口政策、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提 供依据。据此,完成1、2题。
主要老年人口流入大省的人口来源
2.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 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 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 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 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 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 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考查角度2】 人口迁移及影响 (2020·山东等级考)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
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 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 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 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 (2)题。
流入省 上海
30%以上
20%~30% 江苏
来源者 10%~20%
安徽
北京
河北
黑龙江
西藏 新疆
四川
河南、四川
甘肃
浙江
安徽
四川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5%~10% 浙江、河南 河南、辽宁、内蒙 古、吉林、山东 重庆、甘肃、河南
河南、贵州、 湖北、江苏 内蒙古
1.流动老人 ( ) A.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 B.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区 C.以远距离人口流动为主 D.河南流出老人去向分散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2)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
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转变
(3)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1)当地“农地杨树化” 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题思维路径】
【解析】(1)选C,(2)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该夫妇栽植杨树的目的是外 出打工,外出打工导致劳动力减少,故当地“农地杨树化”的原因是劳动投入少。 第(2)题,加大开荒力度,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诱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该地 区种植杨树是想减少劳动投入外出务工,并不是因为木材需求量大和粮食需求 量大;鼓励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既能保障农作物种 植面积,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劳动投入。
专题七 悟生活——解决人口与 城市问题
宏观建体系·主干知识必备
微观析考点·关键能力速成
微专题1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 【考点透析】精归纳 建模型
※归纳整合※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 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答题思维路径】 第(1)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第(3)题,思路分析如下:
【解析】(1)选D,(2)选C,(3)选B。第(1)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 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 人口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35~39岁,据图 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第(2) 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 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据图可知,2010 年年龄在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 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速 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1990年生育观念
2.进藏流动老人以四川人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川藏位置相邻
B.四川经济发达
C.国家政策支持
D.川藏习俗相似
()
【解析】1选D,2选A。第1题,读表可知,流动老人的主要来源为中部地区省区; 流入省区包括西藏,并非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区;流动老人以近距离流动为主; 表格中的流入省区中,除辽宁外,其他省区的老年人来源地均有河南省,表明河 南省流出老人去向分散。第2题,流入西藏的老人中,四川省占30%以上,主要原 因在于西藏和四川在空间位置上相邻;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且如果四川经 济发达,则就业岗位多,大多数青年人会留在四川,则进藏老人会减少(我国老人 多因家庭因素前往子女所在城市居住);国家政策以及习俗不是主要原因。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3.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思维模型※
【考题研磨】速破题 准答题 【考查角度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20·全国Ⅲ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 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1)~(3)题。
不会变化太大。第(3)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的变化。该 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 9岁,图示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推 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趋势不明显,且不 一定是逐渐提高;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 龄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 现生育高峰;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较宽松,且图示信息不足以判断其 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