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集(精选14条案例分析)

2017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集(精选14条案例分析)

2017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集(精选14条案例分析)执法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案例一:2013 年 7 月 12 日,赵某在 A 县抢劫他人财物后杀人灭口潜逃至 B 县,被 B 县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抓获后立案侦查。

侦查人员将其带回 B 县公安局后,经刑侦大队长批准于 10 月 2 日上午 10 时予以刑事拘留。

因担心赵某还有同伙得知情况后逃跑,故于 10 月5 日才通知其家属并送看守所羁押。

10 月 6 日下午2 时,侦查人员将赵某从看守所提解至该地公安机关的办公地点,对赵某进行第一次讯问。

在讯问完基本情况后,有下面一段对话:张(侦查人员):赵某,你要老实地交代你的罪行。

赵:我没有罪。

张:我们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老实我还揍你。

赵:那你告诉我有哪些权利。

张:别废话,你如实回答就行了。

赵:现在我要请律师,让我的律师跟你们说话。

张:你的罪行比较严重,现在还不能请律师。

赵:我抗议,你拘留我时没有出示拘留证。

张:对你这种在逃犯,可以不出示拘留证。

赵:我真的没有罪,你们凭什么说我有罪。

张:你需要自己拿出充分的证据,我们才能说你无罪。

赵:(沉默)张:你要老实地交代你的罪行,老实交代了,我们可以放你出去。

由于 B 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讯问室尚未完成规范化改造,本次讯问没有录音录像。

问题:请分析公安机关及其侦查人员的言行有何不当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本案存在以下问题:1 . B 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不当。

赵某抢劫行为发生在 A 县,应当由 A 县公安局立案侦查。

2 .刑侦大队长批准拘留不当。

应当报经县公安局长批准拘留。

3 .拘留 3 天后通知赵某家属不当。

应当在拘留后24 小时内通知家属。

4 .拘留 3 天后将赵某送看守所羁押不当。

应当在拘留后立所,便赶来要求见儿子一面,派出所民警以张某正在接受调查为由拒绝。

次日下午16 时,民警结束调查。

3 日后,派出所对张某作出处以15 日行政拘留的处罚并于当日执行,对赵某未作处罚。

问题一:对于张某、赵某、李某三人的行为应当怎样定性?有哪些量处情节?对多个违法行为如何处理?请说明理由。

问题二:本案中公安机关及其办案民警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问题一:对于张某、赵某、李某三人的行为应当怎样定性?有哪些量处情节?对多个违法行为如何处理?请说明理由。

答:张某抢夺李某财物,未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构成抢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张某殴打李某,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认定为殴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张某15 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张某的两种违法行为,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应当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赵某以言语、木棍威胁李某人身安全,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构成威胁人身安全违法行为。

李某为了免受张某正在实施的违法行为的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依照《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应予以处罚。

问题二:本案中公安机关及其办案民警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

答: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本案存在以下不符合法律的地方:1 .民警口头传唤时未出示工作证件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

2 .民警在传唤后未履行向被传唤人家属的告知义务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在传唤后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3 .询问张某、李某时未通知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到场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询问不满16 周岁违法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4 .对赵某威胁李某使用的木棍未扣押不符合法律规定;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对与案件有关的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应当扣押。

案例三:赵某(男,17 岁)游手好闲,讲究享乐,为了让经商的父亲多给一些钱用而费尽心机。

某日,赵某让钱某(男,18 岁)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谎称自己被警察抓走了。

钱某问为什么要撒谎,赵某说:“这不关你的事。

”钱某给赵某的父亲打了电话。

第二天早晨,赵某沾着鸡血写了一封“血书”求救信让孙某(男,17 岁)送到赵家楼下的食杂店,委托店主交给赵的父亲。

中午,孙某按赵某的旨意给赵某的父亲打电话:“你的儿子已经被我们绑架了,拿50 万元来赎人,否则你儿子便没命了。

”赵某的父亲立即报案,公安机关将赵某、钱某、孙某抓获。

赵某在被拘留期间,主动交待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另一犯罪事实:赵某于二年前盗窃了李某家5000元现金后,为了毁灭罪证而放火烧李某家(李某家在市中心,附近有大量的平房)的行为。

钱某在被拘留期间也主动交待自己曾于三年前参与一起绑架案,分得赎金3000元。

孙某在被拘留期间,检举、揭发了周某的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有重大立功表现。

问题一:本案中的赵某、钱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请简述理由。

问题二:上述犯罪嫌疑人各具有哪些法定的量刑情节?参考答案:问题一:本案中的赵某、钱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请简述理由。

答:赵某编造谎言,通过威胁的手段,向赵某父亲索取财物50 万元,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刑法》规定,构成敲诈勒索罪。

同时,由于李某家附近有大量平房,赵某放火烧李某家,危害了公共安全,构成放火罪。

赵某在敲诈勒索时已满16 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在实施盗窃和放火行为时,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此,赵某对盗窃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对放火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钱某主观没有勒索财物的故意,因此其给赵某的父亲打电话撒谎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钱某参与绑架时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对绑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

孙某帮助赵某谎称绑架,勒索数额巨大的财物,构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问题二:上述犯罪嫌疑人各具有哪些法定的量刑情节?答:1 .赵某犯罪时不满18 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赵某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孙某作为赵某敲诈勒索罪的共犯,对赵某的敲诈勒索罪起着辅助、帮助作用,属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 .孙某犯罪时不满18 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 .孙某在被拘留期间,检举揭发了周某的重大犯罪行为,有重大立功表现,依法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案例四:2013 年10 月20 日,某市居民王某向该市某区一派出所报案,称有人抢夺他的钱财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材料。

派出所依照法定程序呈请立案后立即展开侦查,10 月22 日,在犯罪嫌疑人再次作案时,民警当场将其抓获并先行拘留。

返回派出所后,经派出所所长批准,于当晚22 时对此人签发了拘留证,并进行了讯问。

经查嫌疑人李某,系该区待业青年,整日游荡街头,已作案两起。

办案单位于10 月24 日10 时,将李某与其他犯罪嫌疑人一同送看守所羁押,同时通知了其家属。

为查清案情,民警将李某从看守所提审到派出所再次进行讯问。

派出所认为李某属于多次作案,于是报区公安分局负责人批准,延长李某拘留期限至30 日。

问题一:本案中,公安机关及办案民警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

问题二:如在侦查期间,李某在看守所癫痫病发作,经医生诊断,有随时犯病的危险。

李某家属申请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可否对李某取保候审?应由谁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如批准,应责令李某提供何种方式的保证?取保候审的期限为何?请说明理由。

问题三:请简述保证人的条件和义务。

问题四:如李某在侦查期间委托了律师赵某作为辩护人,赵某以派出所所长与受害人王某是同学为由,申请回避,其请求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问题五:如果办理李某案件的公安机关认为赵某伪造证据,涉嫌犯罪,法律程序上应当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问题一:本案中,公安机关及办案民警的哪些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

答: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1 .由派出所所长批准作出拘留决定并签发拘留证,不符合法律规定。

拘留犯罪嫌疑人,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2 .作出拘留决定后超过24 小时才将李某送看守所羁押,不符合法律规定。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 小时。

3 .作出拘留决定后超过24 小时才通知李某家属,不符合法律规定。

除法定特殊情况外,应在拘留后24 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4 .将李某从看守所提审到派出所进行讯问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

5 .将李某拘留期限延长至30 日,不符合法律规定。

李某作案两次,不属于多次作案,作案三次以上才属于多次作案。

问题二:如在侦查期间,李某在看守所癫痫病发作,经医生诊断,有随时犯病的危险。

李某家属申请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可否对李某取保候审?应由谁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如批准,应责令李某提供何种方式的保证?取保候审的期限为何?请说明理由。

答:可以对李某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李某不符合逮捕条件,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可以取保候审;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规定,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 个月。

问题三:请简述保证人的条件和义务。

答: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 )与本案无牵连;(2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3 )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 )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保证人应当履行的义务:(1 )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有关法律规定;(2 )发现被保证人可能或者已经违反有关规定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问题四:如李某在侦查期间委托了律师赵某作为辩护人,赵某以派出所所长与受害人王某是同学为由,申请回避,其请求是否合法?请说明理由。

答:赵某请求合法。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人有权要求侦查人员回避;派出所所长与王某是同学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办理,应当回避。

问题五:如果办理李某案件的公安机关认为赵某伪造证据,涉嫌犯罪,法律程序上应当如何处理?并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