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0-08-06 16:13来源:作者:dhl 点击:126次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杜海莲俗话说:人生识字聪明始。

在我国的教学历史上,识字一向就是作为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 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杜海莲
俗话说:“人生识字聪明始。

”在我国的教学历史上,识字一向就是作为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是1~2
年级的教学重点”。

可见,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的各套教材都很重视识字教学,大家普遍认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

为此,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好的识字方法。

汉字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从它的造字规律,我们知道它是象形字还是会意字或是形声字,它的音、形、义结合的很紧密,正如很多人发现的那样,当你了解了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懂得了它由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就会觉得汉字的学习简单而有趣味,这点对于形象理解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则更为突出。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的优点:能够将人的视觉、听觉同时组织起来。

这样,一来视听觉同时发挥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汉字知识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眼、入脑、入心灵,使每个孩子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二来它的这种特点正好和汉字的造字规律相吻合,是我们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结合点。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学习兴趣是学习内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

同时,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使感知清晰。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以无意注意、形象思维为主。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根据汉字造字规律,精心设计和选择电教手段,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容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学
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伊生”的境界。

例如:《识字5 》教学中的词串识字,学生已经接触过多次。

对于生活在内陆地区的孩子来说,大海比较陌生。

虽然有些孩子去过,可是对海边各种事物不清楚。

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找有关大海的实景资料和精美的图片,利用方正奥思制作课件。

此外,还可以精心挑选大海的声音,比方海鸥的叫声等等,营造出更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当学生看到那美丽的画面,听到欢快的音乐时,自然就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这时进行识字,自然流畅,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直奔重点,学习目标明确。

二、借助多媒体,强化字形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字形因笔画多和结构的复杂性,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可见,教会低年级学生识记字形的方法是识字教学的关键。

应用多媒体时,应根据儿童掌握字形的认知特点,按照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使学生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字。

1、多媒体展示实物或图画,在字形变化上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识记,明显偏重于具体形象的认知材料。

例如:刚入学孩子学习“目”时,往往会想到眼睛;学习“上、下”时,长把一长横当作一个标准。

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和图画以及造字和字形演变的规律。

如:教学“夫”字时,运用电脑展示一幅画着一个张开双臂站立的男子形象,接着展示由图画渐变成古字、今字的过程。

当学生再次想到“夫”时,不在是散乱的横、横、撇、捺,而是一个整体的人的形象,抽象的汉字和形象的事物相联系,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

2、多媒体复习旧知,引出新字的识记。

在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基础上,抓住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媒体达到旧字、新字之间的飞跃。

如:教学“双”时,可用多媒体先简单演示由“手”这一实物到“又”字的演变,接着出示一双手的图片,启发学生说出图上的是什么,得出图上画的是一双手的结论后,演示一双手的图形到“双”字的演变。

3、多媒体区别字形,提高识记准确率。

人的认知规律是从整体和外部轮廓的认识入手,这往往造成学生对汉字细微差别的忽视,巧妙地采用多媒体可以增强识记的准确率。

如:区别:“庄”和“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显示泥土里压着一粒种子,由图形变成“压”字,再显示种子冲出泥土长成庄稼,由图演示成“压”字,这样一来,学生对两字的混淆程度明显下降。

可见,利用多媒体建立对比、联想来达到区别字形的目的,往往是教
师用语言表达所达不到的。

三、借助多媒体,促进创新思维
知识积累与表象储备是创造性思维的材料,这种材料越多,越丰富,越新颖,思维就越具有创造性。

教师通过多媒体,将音像动画和色彩情调巧妙组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图像、画面的反复出现,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的细致观察,给他们提供加工、创造新的表象的大量原形。

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形象,可以有效鼓动学生想象的翅膀,促使他们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在思维创造性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的确,在教学中,学生在记忆汉字时想出多种生动形象的办法,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但如果运用上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如记“笑”时,学生经过讨论,说笑最能从脸上表现出来,把“竹”看作是眉毛,中间的“一”看成鼻子,“大”是张嘴,人高兴起来,眉毛弯了,鼻子歪了,嘴张得大大的。

此时再配上多媒体演示相应的画面定会取得愉快、显著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建立音、形、义的联系
在汉字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建立好字形和字意之间的联系,能使学生牢固地记住生字,突破字意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产生对汉字学习的极大兴趣。

例如,教学丹顶鹤的:“丹”字时,教师先放一段丹顶鹤的录像,暂停后,指图提问:顶是指头顶,丹是指一种颜色,小朋友看图能说出丹是指什么颜色吗?学生回答出丹是指红色后,多媒体显示“丹”字并闪动上面的一点,提问:小朋友知道这一点表示什么吗?学生回答是丹顶鹤头上的一点红色。

这时再指图说:你们看“丹”字多像一只展翅飞翔的丹顶鹤。

通过教学,学生既理解了字意又牢记了字形。

汉字虽然是表意文字,但拥有表音声旁的形声字却在汉字中占了很大比例,如“情”、“晴”、“清”、“睛”等。

如果机械的教学,学生摸不清音旁在表音上的规律,每一个字的读音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是孤立的。

苏教版教材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把这些字安排在一课中,旨在建立汉字的读音和音旁的联系,同时也达到区分形旁和区分字意的作用。

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这一教学意图,恰当的运用媒体,如借助多媒体显示这几个汉字及其读音,在学生初步读准确以后,闪动相同的韵母“ing”,让学生自主发现“青”这一声旁的表音功能,在闪动每一个字的声旁后,进一步读准字音,把字音和字形密切地联系起来。

这一过程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汉字声旁表音的理解。

五、借助多媒体,巩固识字教学
汉字的学习是在不断反复中进行的,对所学习的汉字进行巩固是汉字教学中
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多媒体可以利用它的优越性增强巩固的效果。

在已往的练习中,出现的是单调的文字和单一的形式,而运用多媒体可以设计出活泼生动的练习,使得巩固练习成为有趣的活动。

教师很轻松地就能把一些可爱的形象加入到题目当中去,以缓解学生练习时的疲劳,吸引其注意力。

如简单的加偏旁组字,可以设计成找朋友的形式,伴随着学生的正确回答,还可以有声音给予表扬,学生对这样的字形巩固自然兴趣十足。

总之,多媒体的引入给我们的识字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把握好汉字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无疑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