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本-中医学基础 第三章 藏象学说

药学本-中医学基础 第三章 藏象学说

“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类经· 藏象类》 · 明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藏象
五藏(脏) 六府(腑) 奇恒之府(腑)
藏─藏于体内的脏腑(内脏) 藏象
内脏的解剖形态
象─内脏表现于外的征象
内脏表现于体表的生理病理现象

中医的脏腑更倾向于人体某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多种征象。
一、五脏

(一)心
2. 系统连属 (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生理:
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 → 面部红润而有光泽
病理
心气不足
易悲、时欲哭
心气实
心气涣散
狂、笑不休 轻则失眠
重则发狂
过度喜乐
“愁忧恐惧则伤心。”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一、五脏

(一)心
2. 系统连属 (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体合脉:全身血脉统属于心
心气调节推动脉道的舒缩与通利
其华在面:荣润、光彩。
指心的气血盛衰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
五脏系统;五脏与精神情志
2. 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五脏活动受外界影响

(二)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察外知内、取类比象、整体观察
如:面色、神志、舌、脉反应心的功能
第二节
脏腑
一、五脏
心、肝、脾、肺、肾
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一、

五脏
(一)心
心的位置 心的意义 心的生理功能 心的系统联系
脏 腑—内脏的总称。
脏:心、肝、脾、肺、肾
脏腑
腑:胆、胃、小肠、大肠、 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脑、髓、骨、 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概述
《素问.五脏别论》: “所谓五脏者,藏 精气而不泻也,故 满而不能实。六腑 者,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满也”。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化生和贮藏精气 受盛和传化水谷

(一)心
心的位置
一、五脏
心居于胸腔之中,膈膜之上,
两肺之间,外有心包护卫。
心的意义
“君主之官”“生之本”“五
脏六腑之大主”

(一)心
心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心主神志
一、五脏
心的系统联系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
五窍:窍、孔窍、苗窍
五液:汗、泪、唾、涕、涎——五种分泌液
一、五脏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生理
心脏功能正常 气血充足 正常的喜乐
欣喜、乐观、愉悦的情绪
意志调畅,使人气血调 畅血脉流通
一、五脏

(一)心
2. 系统连属 (1)在志为喜
心之功能失常
情志改变
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一、五脏

(一)心
1.心的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血脉
心气 全身
词解:
主:主持、管理 血:血液,脉中的内容物 脉:脉管、血液运行的道路

含义:即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输 送营养的作用。 条件:需要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保证 内容:含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一)心
一、五脏
1.生理功能—(1) 心主血脉 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A. 脉道 通利 心气 B. 充沛 血液 充盈 C. 血 脉

(一)心

一、五脏
1.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心主血 含义: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与全 身脏腑形体官窍。(总司血液运行和生成)
心主血脉-----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血者,神气也。” ----《灵枢.营卫生会》
一、五脏

(一)心
2. 系统连属(心与五体、五窍、五液、五志的关系) 五志:喜、怒、忧(悲)、思、恐 ( 惊)——五种情志
活动
五体:体、形体
皮、脉、筋、肉、骨——人身的形体组织 耳、目、口、鼻、舌——人头面部的官窍
条件:心气充沛--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之动力 作用:对全身的营养和滋润

生理表现:心气充沛----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 力,节律整齐 病理表现:心气不足—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脉象 细弱无力

(一)心

一、五脏
1.心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心主脉 含义: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 ,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条件:心气充沛—脉管有节律的舒缩 作用:对全身的营养和滋润
一、五脏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主神志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含义: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
活动和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一、五脏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病理方面:举例

奇恒之腑
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五脏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泻:宣泻、外泄 满:精气盈满 实:水谷充实

意义:指二者不同的运动特点。
第一节概述来自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 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 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五脏六腑的概念
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 了解奇恒之府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 熟悉脏与脏、脏与腑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
痫病大发作 (癫痫)
肝风挟痰上蒙心窍
心主宰脏腑形 窍功能失调
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心)
四肢抽搐 (肝)
口吐涎沫 (脾)
口中如作 猪羊叫声 (肺)
二便失禁 (肾)
“五脏相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一、五脏

(一)心
1. 心的生理功能—(2)心 主神志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的关系 心主神志-----主宰心主血脉
第三章
藏象学说
第一节

概述
藏象学说


概念:研究藏象的概念,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脏腑与自 然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 意义: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对养生防病、疾病诊 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概述
“帝曰:藏象如何?岐伯曰,心者,,……” ----《素问· 六节藏象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