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1】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5题(共13分)。

【甲】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礼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划一处。

(2分)
⑴余闻之也久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即书.诗四句
⑵稍稍宾.客.其父
⑶无从致.书以观
⑷同舍生皆被.绮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或.以钱币乞之或.遇其叱咄
B.未尝.识书具尝.趋百里外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还自.扬州手自.笔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阅读这两则短文,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写出三点。

(3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2】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5分)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1)斯.是陋室()(2)可以调.素琴()
(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3分)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4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3】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8分)
(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元方入门不顾顾②耻己之不如也耻
③思所以败之所以④乃袖茅栗以往袖
2.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4】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4题。

(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2分)
【文言文对比阅读系列5】姓名得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虽乘奔.御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