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概述
(1/3~1/5)h
5~10cm 填缝料
3~4cm
h/2
h/2
拉杆
10cm
平缝加拉杆型
防锈涂料
h/2
h/2
1:4
0.1h
企口缝加拉杆型
缩缝做成假缝形式,即铺筑时仅在板的上部设缝槽,而板 的收缩和翘曲会使缝槽下的混凝土自行断裂。由于断裂表面 凹凸不平、互相嵌锁,使这类接缝具有一定的传荷能力。缝 槽深度要适中,过浅,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从而 不能保证以后的断裂发生在接缝的位置上;过深,不规则断 裂面积过少,接缝的传荷能力就降低。一般缝槽深为 1/4~1/5h。槽宽尽可能窄些,一般为3~8mm。纵向缩缝也应设 拉杆,以避免板块横向位移并保证接缝的传荷能力。
② 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 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也能起到 缩缝的作用。
③ 施工缝:每天完工或因雨天及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施 工时,应做到胀缝处或缩缝处,并做成施工缝的构造 形式。
1)纵缝: 有缩缝和施工缝;当一次铺筑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施工缝。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路面容许的板宽(4.0~4.5m)时,应设纵向缩 缝。
普通混凝土路面
二、钢筋混凝土路面 为防止可能产生的裂缝缝隙张开,板内配置有纵、横向钢
筋(或钢丝)网的混凝土路面 适用于:
1) 混凝土平面尺寸较大 2) 路基或基层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陷 3) 板下埋有地下设施(涵洞等)
三、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除在邻近构造物处或与其它路面交接处设置胀缝,以及视施
工需要设置施工缝外,在路段长度范围内不设横缝,而配置纵向 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的混凝土面层 。
第一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类型与特点
3. 类型: 1)普通混凝土(素混凝土) 2)钢筋混凝土 3)连续配筋混凝土 4)预应力混凝土 5)装配式混凝土 6)钢纤维混凝土等
3. 类型
一、普通混凝土路面——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边缘和角隅)外不 配置钢筋的混凝土路面。 (素混凝土路面用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面板必须设置在坚固耐久的基础之上,以保证素混凝土路面满足行 车要求。 )
②基层材料选择:
适宜于各交通荷载等级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 表2-4.1
交通荷载等级
基层类型
底基层类型
极重、特重 重
中等、轻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
级配碎石
沥青混凝土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 石,石灰、粉煤灰稳定 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
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
未筛分碎石、级配砾石, 或不设
水泥稳定碎石、石灰-粉煤 灰稳定碎石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及其基本要求 2、垫层 ①改善路基水温状况; ②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 ③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以减少路基顶面的应力和变形; ④达到路面结构总厚度;(对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有最小
防冻厚度要求) ⑤具有一定的强度、好的水稳性、抗冻性。
• 2、垫层 • 遇有下列情况时,需在层基下设置垫层:
五、装配式混凝土路面 在工厂中把混凝土预制成板块,然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而
成的混凝土路面。 适用于:
城市道路、厂矿道路、大型基建场地、停车站场和软弱土基上
六、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在混凝土中掺入一些低碳钢、不锈钢纤维或其它纤维
(如塑料纤维、纤维网等),即成为一种均匀而多向配筋的 混凝土路面。
特点: 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抗冻性、抗
冲击性、抗磨性、抗疲劳性;在路面工程中应用钢纤维混凝 土可以明显减薄厚度,改善路用性能。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及其基本要求 1、路基 ①对路基的基本要求
稳定、密实、均质,对路面结构提供均匀的支承。
②路基产生不均匀支承的原因 ➢ 不均匀沉陷 ➢不均匀冻胀 ➢膨胀土
③处理措施 选择填料 控制压实度和压实时的含水率 加强路基排水设施 对路基上层土进行处理
未筛分碎石
③注意事项: —承受中等或轻交通荷载时,可不设底基层; —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 (承受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上路床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 通)时,应设置底基层。 —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 料等。 —宽度比面板宽30-65㎝,或与路基同宽。
一、接缝 1. 设缝目的: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胀缩应力、翘曲
应力和施工要求。
温度升高时
温度降低时
2. 接缝种类:
⑴ 从接缝的方向分:横缝、纵缝 横缝: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接缝
纵缝:平行于行车方向的接缝源自.⑵ 从接缝的功能分:缩缝、胀缝、施工缝
① 缩缝: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 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4、面层
•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 选择方法:
—面层一般采用设接缝的普通混凝土; —面层板的平面尺寸较大或形状不规则,路面结构下埋有
地下设施,高填方、软土地基、填挖交界段的路等有可 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应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 层。
其它面层类型选择
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他主要构造
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一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类型与特点
1. 定义: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的一种路面
❖ 2、特点
❖ 优点: ▪ 强度高: ▪ 稳定性好: ▪ 耐久性好: ▪ 养护费用少,运输成本低 ▪ 抗滑性能好 ▪ 有利于夜间行车
• 缺点:
– 水和水泥用量大 – 有接缝,舒适性差 – 开放交通迟: – 修复困难: – 对超载敏感;
混凝土路面对路基和基层的要求 3、基层 和底基层 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适当的刚度,抗变形能力强,坚实、 平整、整体性好。 ①作用 • ⑴防唧泥、冰冻。 • ⑵减小路基顶面的压应力,并缓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
影响。 • ⑶防水(如图) • ⑷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立侧模,运送混凝土混合料)。 • ⑸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四、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事先在工作截面上施加压应力,以提高它的抗弯拉强度,提
高承受荷载能力。
优点:1)路面板厚度小; 2) 接缝数量少,行车平稳性好; 3) 横向开裂少,路面耐久性好;4)用筋量小;5)养护需求少。
缺点:需大量的预应力筋腱,施工工艺较复杂,手工操作的工作 量大,难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施工,初期投资较大。
—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总厚度小于规范规定最小防冻厚 度要求时,其差值应以垫层厚度补足;
—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床土湿度较大时,宜 设置排水垫层;
—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可加设半刚 性垫层。
• 注意事项: —垫层的宽应与路基同宽,其最小厚度为150㎜。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可采用低剂量无极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