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347应用心理考研真题回忆版-带答案2016年南开347应用心理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遗忘曲线(2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以往的进程并不均匀,先快后慢,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
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根据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遗忘曲线。
2.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情景记忆:自身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4.光环作用(3次):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5.角色内冲突:指由于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的冲突。
如对教师的角色,好学生希望老师严格要求,差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放任自流。
再如丈夫期望妻子既温柔体贴操持家务,又希望她在事业上出人头地。
6.阻抗:是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开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
7.释义:是指咨询者对来访者的信息内容加以解释后,再反馈给来访者本人。
8.项目分析根据被试的反应,对组成测验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帮助筛选和修订项目。
定性分析主要指项目编写的恰当性、有效性以及表达是否清楚。
定量分析主要指对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的分析。
9.重测信度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实测,两次测验分数所得的相关系数为再测信度。
10.霍桑效应11.社会促进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12.群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更趋极端的现象。
二.简答1.过去经验对知觉的影响知觉定势、知觉习惯及面孔识别的种族效应。
知觉特点:选择性、整体性、礼节性、恒常性。
2.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加工深度、保持时间、记忆负荷量、呈现方式、干扰因素对二者影响不同。
3.适宜咨询对象的特点智力和人格基本正常,有强烈、真正的求助动机、需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年龄适宜、匹配性好、信任度高。
4.如何恰当的使用对峙以事实根据为前提;避免个人发泄;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
5.影响信度的因素被试、主试与评分者、实测情境、测验本身(测量工具)、两次施测的时间间隔。
6.人格测验与能力测验的区别人格测验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在人的行为中起稳定调节作用的心理特质和行为预测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预测个人未来的行为。
7.内容激励理论的内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8.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社会心理学P331.群体的目标。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或互补性。
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
群体的成熟程度。
管理心理学P229。
领导因素。
团体同质性。
外部压力。
内部奖励方式。
团体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等集体主义精神和情感。
团体的规模、规范与风气。
三.论述1.评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层次关系:逐层递升;不同情况下总有一种需要处于优势地位;需要受年龄、经济状况、教育普及程度有关;同一时期不同层次需要可并存;次序不完全固定,可变;分为高低两级,前三种为低级,后两种为高级。
有益启示:①归类,利于对人类冬季结构进行科学研究,揭示人类行为被激励的原因和规律;②把生理需要看做正常需要基础,符合马克思把人类衣食住看成人的需要的基础观点;③强调动机与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动力作用;④从个体发展考察人的本质,提出自我实现的积极人性观的观点与人格特征,以及自我实现的途径,对企业和组织成员健康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⑤提出社交需要、尊重、求职、审美等需要,这对企业员工,尤其是对只是型员工、管理与行政人员、教师等都是很重要的动力与激励要素。
局限性:①自然成熟的过程,完全否定人的社会存在对人的成长有决定性影响,否定社会化进程在人的自我实现中的作用。
②带有一定机械主义色彩,把需要层次看成一种机械上升的固定顺序,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高级需要对地基需要的影响。
梯形分层结构并不能概括多种需要的螺旋交错关系,也不能反映各种需要之间的立体统一关系。
2.偏见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除偏见并举例说明团体冲突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
教材:社会群体间的利害冲突。
社会化。
个体的人格和心理因素(敌视和侵犯品质,挫折感容易导致偏见)。
3.试述婴儿依恋对未来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2015年南开大学347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12题,每题5分)1.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用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强度及感觉阈限来度量的,与感受阈限成反比。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容易,如化学公式、乘法法则,一年有四季等。
3.光环作用:同前。
4.社会角色: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决定,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责任和义务)的,符合上述三点都可以被认为是角色,及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
5.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性思维,是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和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
它是一种命名体系,当对象有了一个类别的名字(如医生、警察等)就对认知主体有了意义。
具体表现为性别刻板印象、地域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象。
6.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或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7.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有选择的突出其言语或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与此同时,直接明确地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工作。
8.面质:又称质疑、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指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访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9.复本信度: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批被试在两个副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10.测验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
标准化测验是具有规范的标准,各个环节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测验,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施测过程。
11.变革型领导12.组织生命周期二﹑简答题(共8题,每题15分)1.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
2.思维的基本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
3.效度影响因素测验的构成、测验的施测过程、被试情况、所选效标的性质、测量的信度。
4.测验分数解释时的注意事项(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常摸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根据从相近的团体、最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资料。
(5)对测验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5.咨询关系的特征P70。
同盟关系;隐蔽性、保密性;主客观性相统一;受多重专业限制;以来访者具有一定强度且持续你的求助动机为前提。
6.如何表达真诚开诚布公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要真是地对待自己,另一方面要真诚地对待来访者,另外,要求治疗者有帮助他人的医院,要求其尽可能达到公顷的境界。
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7.激励公平理论①亚当斯提出,属于过程型激励②QA/IA=QB/IB。
QA表示员工报酬,IA表示员工投入,QB表示比较对象的报酬,QB表示比较对象的投入。
比较对象可以是纵向可以是横向。
③等式成立,左边大与右边时,左边小于右边。
④不公平感产生员工会有以下六种措施:干煸投入;改变产出;改变自己的看法;改变他人看法;改变比较对象;抱怨、制造人际矛盾甚至离开原有的组织。
⑤应用:需要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统一标准;相对公平的职位评估体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
⑥评价:停留在分析,应用性较差;缺少客观衡量标准;报酬和投入不易测量;缺少公认的平衡概念。
解释了人们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和规律,指出消除人们的不公平感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8.组织冲突的来源和积极意义功能:①是深化互动双方了解的一种途径,如又是群体决策中成员间发生认知冲突,可能导致观念的转变②群体确认其统一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③引发社会变革。
④引起人际关系的破裂和资源浪费。
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40分)1.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的表征方式、定势的作用、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系、知识、无关信息的影响、酝酿效应。
2.阐述评价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接受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框架,但更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个体人格发展要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各阶段相互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起冲突的阶段。
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各阶段。
婴儿期(0-2岁)、儿童早期(2-4岁)、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学龄期(7-12岁)青年期(12-18岁)、成年初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
发展任务与人格品质、重要事件与社会影响各不相同。
3.“流言”的产生过程并举例2014年南开大学347应用心理硕士真题一、名词解释:1.感觉阈限:分为绝对和差别。
绝对表示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表示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2.错觉: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物体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3.角色偏差指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与自己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
4.自我概念是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自我的认知方面。
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是个体的自我图式。
5.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6.自我暗示7.内容效度一个测验实际测得的内容与索要测量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8.区分度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一般用D。
区分度被用作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9.共情:是指治疗者理解和体验来访者内心世界的能力。
又称投情、神入、同感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译法。
10.阻抗:同前。
11.组织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把实现和捍卫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小群体直接利益之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组织承诺属于态度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