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用翻译教程》导论PPT

《实用翻译教程》导论PPT


• • • • • •
第一章 导论
1.2 翻译课的性质(nature)
• 翻译是一门技巧(technique)课,翻译课必须给 学生足够 的实践练习机会。 • 翻译本身又是一门科学(science),是有规律可 循的。把规律上升到理论就是翻译理论。 • 文学翻译的人常常发现翻译不仅仅是技巧、是科 学,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arts)。文学作品包 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本身就是艺术品。 译品也应该是艺术品。


第三章 翻译的性质
3.4 翻译的难处 • 理解的困难 翻译要求译者对原作理解的最深最透。但实际上, 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常常不如一般原语读者。 • 读者不同 原作的针对性强,而译文的针对性差;原作的读者 水平大大高于译文读者。 • 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用词、句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均 不相同。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5.1 过去的翻译标准 早在汉朝和唐朝,中国翻译史就有过关于翻译标 准的“文”与“质”之争。主张“文”的翻译家们强 调翻译修 辞和通顺,强调翻译的可读性。主张“质”的翻家们 则 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的忠实性这实际上是 意译与直译之争。 一、严复的信达雅 1898年,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达”、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 语言文字 文字通顺流畅明白易懂,没有不合语言 习惯的表达形式,没有生硬晦涩的词句,这 只是译文最起码的要求。 • 传神达意 这一条最重要。在文学翻译方面,要重 神似不重形似,做到“传神入化”。 本节小结:能够做到上述五条,译文读者才 能得到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第三章 翻译的性质
• • 3.3 翻译的特点 人云亦云 前一个“云”指的是原语作者的创作,后一个“云” 则指译者的译文。 不容更改 最后一句中的“不得增删或更改”值得商榷。 先理解,后动笔 “动笔”在此实际上指的是翻译过程中的“表达”。 克服原语的干扰 翻译一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另一方面又要符合译语 的表达习惯。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 论,这是比“信”、“达”、“雅”更高的翻译标 准。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 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译文同原文 在内容上一致,这叫“意似”,是翻译的最低标准。 译文同原文如果能在形式上和精神上同时一致起来, 或称“形似”和“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 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 之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Leabharlann 品从 一国文字转变第一章 导论
1.3 学习翻译课理论的必要性(necessity)
• 以前的英汉(E-C)/汉英(C-E)翻译教程 重要讲翻译技巧。 • 本教程重要探讨实用的翻译理论。
第一章 导论
1.4 翻译理论的任务(task) 本实用翻译理论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 性质问题(nature) • 标准问题(criterion) •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practical)问 题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 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 得入于‘化境’。“化境”之说是对“传神”论的 进一步发展。所谓的“化境”,就是原作向译文的 “投胎转世”,文字形式虽然换了,而原文的思想、 感情、风格、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了译文的境界 里了,丝毫不留下翻译的痕迹,人读者读译作就完 全像在读原作一样。“化境”是比“传神”更高的 翻译标准,或者说是最高的翻译标准。 1979年,许渊冲提出的翻译标准:“意美”、 “音美”、“形美”。
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
二、语际交流(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 再现信息(reproduced message, 以Mr表示) • 再现思想(reproduced thought, 以Tr表示) • 原语(source language, 以SL表示) • 译语(target language, 以TL表示) • 语际交流实际上又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三、信息传播 书面交流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人之间的个人交流 (individual communication),一是少数人与广大读 者之间的交流,或叫信息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5.3 如何达到大致相同的感受 • 思想内容 译者要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全部完整地移植到译 文信息中去,尽量不要作任何增删更改,要避免错 译、漏译的现象。 • 表现手法 作者表达思想总是要采用某种手法,译者要在 译语许可的范围内,尽量保存原作的表现手法。 • 文体风格 不同的文体所用的语言不一样。翻译时也一定 要使用适合的文体,尽量保存原作的风格。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二、当前的翻译标准及其缺点 目前在我国通用的翻译标准,准确(或 叫忠实)和通顺(或叫流畅),即准确的理 解和通顺的表达,实际上是“信”与“达” 的翻版。 三、形式忠实的弊端 注重形式上的信,即形式忠实。 然而,在过去的翻译实践中,形式忠实流传 甚广,影响很大。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第四章 翻译与对等 (equivalence)
• • • • • •
翻译实际上就是对等问题。 4.1 词的对等 4.2 短语、句子的对等 4.3 形式对等 4.4 灵活对等 4.5 意义对等 4.6 风格对等
第四章 翻译与对等 (equivalence)
4.1 词的对等 不同语言中用来表达同一事物的词,如“书桌” 和“desk”,语言不同,意义相同,叫做对等词 (equivalent)。 根据对等的程度,对等词可分为全部对等和部 分对等两种。全部对等是指两个对等词词义范围完 全相同,基本上可以画等号。如:radar=雷达, New York=纽约等。在不同的语言中,这种词义范围相 等的全部对等词为数甚少,一般说来只有专有名词 或科技术语。
第三章 翻译的性质
3.2 说话的特点 用原语说话或者交谈(original speaking)与 用原语进行写作,其特点大体相同。除此以外,说 话还有如下三个写作所没有的特点: • 会说话的人往往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决定说什么, 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谈些对方感兴趣的事。 • 在表现手法方面还可以包括一些书面语言没有,也 无法做到的手段,如非语言表达手段,也可以称做 准语言表达方式。 • 口头交流往往是当面进行的,说话的人可以直接看 到对方的反应,决定下一步谈什么,怎样谈。
第一章 导论 Chapter I Introduction
• • • • 1.1 1.2 1.3 1.4 翻译课的目的(goal) 翻译课的性质(nature) 学习翻译课理论的必要性(necessity) 翻译理论的任务(task)
第一章 导论
1.1 翻译课的目的(goal) 决定翻译质量的四个因素(factors): 1、外语水平:语音、语法和词汇;在外译汉中,重要体现 在理解上,如:once in a blue moon等; 2、汉语水平:翻译中最被忽视的问题;在外译汉中,重要 体现在表达上,如:So it is now or never. 3、知识水平:历地、文化、宗教等对理解和表达有益处; 4、工作态度:翻译“三校”、“错误率”原则上不超万分 之五。 小结:翻译课的目的重要不在于解决学生外语水平、汉语水平 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当然,翻译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 水平、汉语水平和知识水平会有一些好处,但这毕竟不是翻译 课的目的。翻译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第四章 翻译与对等 (equivalence)
4.6 风格对等 风格对等(equivalence in terms of style)指翻译时光是意思相同还不够,还 要尽量保持原作风格,这是个更高的要求。
第五章 翻译的标准
• • • • • 5.1 过去的翻译标准 5.2 本书提出的翻译标准 5.3 如何达到大致相同的感受 5.4 最高标准与最低标准 5.5 关于“感受”与“感受”的特点
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
• 2.1 交流思想的过程 • 2.2 翻译的功能 • 2.3 翻译的定义
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
2.1 交流思想的过程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人们进行的语言活动主 要是交流思想。人们交流思想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语内交流(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 • 信息发出人(source, 以S表示) • 原始思想(original thought, 以To表示) • 语言(language, 以L表示) • 信息(message, 以M表示) • 信息接受人(receptor, 以R表示) • 得来的思想(acquired thought, 以Ta表示)
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
2.2 翻译的功能 翻译是思想交流的桥梁(使不懂原语的 人,能通过译文而懂得体现在原文信息中 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和接力(使原文信息能传播得更远、 能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这就是翻译的 目的和功能。
第二章 什么是翻译?
2.3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 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 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 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 (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 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与原文读者 大致相同的感受。
第四章 翻译与对等 (equivalence)
4.2 短语、句子的对等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短语、句子对等可 分为形式对等(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灵活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两种。 我们发现,词的组合所表达的意义,常常 与词本身含义不一致。汉语如此,英语也 如此。
第四章 翻译与对等 (equivalence)
4.4 灵活对等 灵活对等就是翻译时考虑的不是词的对 等,而着眼于句子甚至段落的对等。在形 式和意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主要考虑意 义。 4.5 意义对等 意义对等(equivalence in terms of meaning)只要求思想内容与原文一致,在 意义上没有增删更改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