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

全国2018年4月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真题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试卷(课程代码00415)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l分,共40分。

1.譬喻对应的《诗经》中的艺术手法是A.赋 B. 比 C.兴 D.雅2.屈原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抒情诗是A.《九歌》 B.《天问》 C.《楚辞》D.《离骚》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中“采采”的意思是A.采撷 B. 有神采C.色彩缤纷 D.茂盛众多的样子4.主张顺应自然,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D.庄子5.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出自A.《荀子》 B.《南华真经》 C.《论语》 D. 《孟子》6.下列史书属于国别史的是A.《春秋》 B.《国语》 C.《左传》D.《史记》7.《烛之武退秦师》的作者是A.班固 B.左丘明 C.司马迁 D.班彪8.曹丕的《燕歌行》是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 散文9.《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表达的是A.母子离别之苦 B.父子离别之痛C.兄弟离别之恩 D.思妇与游子的离别之情10.“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的下面两句诗是A.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B.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1.诗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自鹿青崖问,须行即骑访名山。

”出自A.《梦游天姥吟留别》 B.《李凭箜篌引》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D.《终南山》12.被王安石赞以“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的诗人是A.李贺 B.杜牧 C.白居易 D.李商隐1 3.名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自A.《虞美人》 B.《江城子》 C.《雨霖铃》 D.《破阵子》1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包含的情思的是A.怀念之苦 B.急切之情C. 冷清孤苦 D.空虚忧愁15.被王国维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元杂剧是A.《莺莺传》 B.《窦娥冤》 C. 《西厢记》D. 《牡丹亭》16.关于“桐城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明代散文的标杆B.讲求“义法”C.以方苞等人为代表D.主张按照古文通则对文章进行严格规范17.关于韩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字退之,世称韩昌黎B.是《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作者C.提倡散体,倡导唐代的古文运动D. 主张文以载道18.主张“独抒陛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派别是A.桐城派 B.革新派 C.公安派 D.复古派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代“三大传奇”的一项是A.《宝剑记》 B.《浣纱记》 C。

《枕中记》D.《鸣风记》20.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派别主要有A.评点派 B.索隐派 C.考据派 D.格律派21.以创造社为主的“自叙传”抒情小说一派的代表作家是A.台静农 B.叶圣陶 C.郁达夫 D.彭家煌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老舍的作品是A.《骆驼祥子》 B.《离婚》 C.《寒夜》D.《四世同堂》23.下列作家不属于“现代派”诗歌流派的是A.戴望舒 B.艾青 C.卞之琳 D.何其芳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迅作品的一项是A.《画梦录》 B.《野草》C.《且介亭杂文》 D. 《三闲集》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剧”的一项是A.《终身大事》 B。

《幽兰女士》 C.《泼妇》 D.《名优之死》26.主张小品文应“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的作家是A.林语堂 B.胡适 C.冰心D.周作人27.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哪个国家的两大史诗?A.古希腊 B.古印度 C.古埃及D.古巴比伦28.阿拉伯历史上第一部散文巨著是A.《古兰经》 B.《圣训》C.《一千零一夜》 D.《卡里来和笛木乃》29.《伊索寓言》是哪个国家寓言的代表作?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巴比伦30.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A.启蒙文学 B.“狂飙突进”C.浪漫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31.19世纪英国“湖畔派”诗人不包括A.华兹华斯 B.济慈 C.柯勒律治D.骚塞32.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是A.马克·吐温 8.契诃夫 C.莫泊桑 D.欧·亨利33.《静静的顿河》展现了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顿河哥萨克各阶层的生活,其作者是A.肖洛霍夫 B.帕斯捷尔纳克C.奥斯特洛夫斯基 D.高尔基34.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式的作品《荒原》的作者是A.卡夫卡 B.斯特林堡 C.艾略特 D.波德莱尔35.关于雪莱诗歌《西风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批判西风带来的腐败和死亡的气息 B.这是一首抒情诗C.西风具有破坏者和保护者双重角色D.在诗中雪莱以西风自喻3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风俗研究”中“六大场景”的是A.经济生活场景、哲理生活场景 B.巴黎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C.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 D.私人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37.列夫·托尔斯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手法被称为A.心灵辩证法 B.心理分析法 C.意识流 D.内心咨询法38. 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是A.长河小说 B.战地小说 C.教育小说 D.成长小说39.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A.表现主义戏剧 B.意识流小说 C.新小说D.荒诞派戏剧40.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主题是A.人的异化 B.人的堕落 C.社会改革 D.社会腐败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任选4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4小题评分。

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简析《离骚》中忧愤的内涵。

42.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简述《左传》的文学成就。

43.简析《虎丘记》“独抒生灵,不拘格套”的特征。

44.《忆菊》通过菊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闻一多什么样的情感?45.简析“浮士德精神”。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2分,共36分。

46.论述陶渊明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47.论述曹禺戏剧《日出》的主题。

48.论述卡夫卡《变形记》的表现主义特征。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 0041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B2.D3.D4.D5.C6.B7.B8.C9.D 10.D11.A 12.D 13.A 14.B 15.B16.A 17.B 18.C 19.C 20.D21.C 22.C 23.B 24.A 25.D26.A 27.B 28.A 29.C 30.A31.B 32.C 33.A 34.C 35.A36.A 37.A 38.A 39.D 40.A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请任选4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4小题评分,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离骚》的忧愤来自战国晚期楚国的现实政治斗争,抒发了对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为家国效力而不得的悲痛,以及自己遭遇不公的哀怨之情。

(3分)《离骚》在展现这些矛盾冲突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于君王、热爱祖国的坚贞高洁的人物形象。

(3分)42.《烛之武退秦师》通过退秦师一事,刻画了一个多智苦辩、勇赴国难的爱国者形象。

(2分)烛之武“说秦”紧扣秦晋矛盾,晓之以利害,层层分析,逻辑严密,很有说服力,终于让秦折服而退兵。

(2分)《左传》记事详备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对中国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行文简练、叙事张弛有力。

(2分)43.文中写虎丘之景,几乎都是从作者的感觉出发着墨。

(2分)并不只是“情景交融”的手法,而是从作者胸中迸发的“性情”,投射与负载于景物,实属有我之境,性情之境。

(2分)文章的章法随“不拘格调", 主要顺着情思展开。

貌似枝蔓,其实自然流利,有清新飘逸之感。

(2分)44.《忆菊》写于闻一多到美国留学不久,非常思念祖国思念家人,此诗表达了对祖国的炽烈的爱。

(2分)诗中所写菊花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作2者从菊花的摆设、姿态、模样、一直写到颜色、赏鉴、历史、环境,营造一个高超、逸雅的花的盛宴,令人目不暇接。

(2分)而这一切都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是民族审美心理积淀——只有中国人才那样喜欢这四千年华胄的名花。

于是在这菊花所妆扮的气氛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爱,以及祖国文化之美。

(2分)45.浮士德是个积极进取的真理探索者形象,“自强不息”是他性情的核心。

他不满于中世纪的陈腐学问,急于探究人生真谛,不惜以生命为赌注,借助魔鬼的力量走出书斋,冲进现实人生。

他的一生是探索、追求、开拓的一生。

(3分)浮士德形象蕴涵着深刻的批判与否定精神。

他人生探索的五个阶段是他不断地否定“小我”、追求“大我”的自我批判的一生。

(3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46.(1)陶渊明在诗中将日常生活诗化,他真正从事农业劳动,自食其力,以此为心安。

一天劳作之后,在自己的屋檐下,洗干净手脚,喝点小酒,颇自得其乐。

因崇尚自然,安贫乐道,他只愿“躬耕非所叹”,长保这样的生活旨趣。

从来世家子弟都轻视体力劳动,陶渊明却志在不同,有一种自食其力、回归自然的追求。

(4分)(2)陶诗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不止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也是一种人生方式。

(3分)陶诗中的苦与杜甫诗中的苦不同,贫苦是“过滤”了的、审美的,给人的感觉也就不是那么“苦”,而是“苦中有乐”。

(3分)(3)陶渊明因其品格情操及他所代表的闲情文化与有高度文化素养的文人心理相契合,得到历代文人的认同与向往。

在一定程度上陶渊明成为传统文化中淡泊超越的一种精神象征。

(2分)47.(1)《日出》的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但它最基本的主题是社会批判。

(2分)曹禺在《日出》前面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可以说揭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矛盾现象,就是曹禺《日出》所要表现的主题。

(4分)(2)这个社会的核心就是“钱”。

(2分)曹禺用《日出》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以钱为核心的社会的“吃人”,批判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旧社会,用工人们有力的夯歌和灿烂的日出,呼唤一个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的光明世界。

(4分)48.(1)寓言式地显示生活本质。

人变甲虫不可能,但人异化成非人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4分)(2)故事框架的荒涎与具体描写的真实。

小说故事的悖谬是以细节描写的真实为前提的。

(4分)(3)充满主观色彩的叙事方式。

作者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而记叙的角度却是格里高尔的心理感受。

(4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