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玻璃幕墙方案0

玻璃幕墙方案0

玻璃幕墙方案0 一、后置埋件施工方案本工程未进行预埋件施工预埋,需要进行后置埋件处理。

后置埋件一般采用Q235B 锚板,锚板采用相应的防腐处理。

锚板分别通过膨胀螺栓和化学锚栓与结构连接。

后置埋件示意图如下:1.施工准备埋件补埋施工图及强度计算书应提交给业主、监理认可,待确认后方可施工。

化学锚栓在施工之前应进行拉拔试验,按照各种规格每三件为一组,试验可在现场进行。

如图示:化学锚栓拉拔试验化学锚栓N(1)施工步骤和要求测量放线人员将后置埋件位置用墨线弹在结构上,施工人员依据所弹十字定位线进行打孔。

图示:竖向分格墨线水平墨线为确保打孔深度,应在冲击钻上设立标尺,控制打孔深度。

冲击钻如下图示:深度标尺打孔深度及打孔直径依据下表进行,混凝土配孔直径(适应ASQ 混凝土强度为C25~C60)注:①由于同一种直径的螺杆长度并不相同,故钻孔深度仅供参考。

②安全剪力和安全拉力是根据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而测定的,不能作为设计施工依据,实际承受能力应以现场的拉拔实验为准。

③在混凝土上打孔后,应吹去孔内的灰尘,保持孔内清洁,项目质量员应跟踪监督检查。

④打完孔后,分别将膨胀螺栓和化学锚栓穿入钢板与结构固定。

安装膨胀螺栓时先将螺杆插入孔中,再慢慢用力将螺母拧紧,促使膨胀片膨胀,与孔壁混凝土产生膨胀挤压力,并通过剪切摩擦作用产生抗拔力与结构砼连接;胀栓锚入时必须保持垂直混凝土面,不允许胀栓上倾或下斜,确保胀栓有充分的锚固深度,胀栓锚入后拧紧时不允许连杆转动。

胀栓锁紧时扭矩力必须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

安装化学锚栓时先将玻璃管药剂放入孔中,再将锚栓进行安装。

放入螺杆后高速进行搅拌(手枪钻转速为750转/秒),待洞口有少量混合物外露后即可停止。

深度标尺⑤打孔后各项数据要求,化学锚栓深度一定要达到标准,严禁将锚栓长度割短,化学锚栓与混凝土面应尽量成90°角,即垂直于混凝土面。

图示:垂直度⑥当化学螺栓施工完毕后,不能立即进行下一步施工,而必须等到螺栓里的化学药剂反应、凝固完成后方可开始下步施工。

具体时间见下表示:⑦后置埋件安装示意图如下:化学锚栓膨胀螺栓二、施工测量方法施工测量是整个幕墙施工的基础工作,直接影响着安装质量,因此必须对此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努力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1.测量参照标准(1)《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2)《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BJ08-56-96(3)《城市测量规范》CJJ8-85(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5)《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2.准备工作(1)图纸准备:1)完整施工图一套。

2)土建施工方提供水平基准点、测量定位控制点平面图一套。

(2)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

(掌握本工程的难点和重点是确保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及后续施工的重要环节和基础)2)熟练使用各种仪器,掌握其质量标准。

3)对各种仪器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检定与校核。

4)熟悉土建施工单位的基准点,控制点线的设置情况。

5)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结构特征确定轴线基准点布置和控制网形式。

6)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7)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8)测法要科学、简洁,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

9)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合格后请工地质量检查部门验线合格后报请监理验线,合格后再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10)钢尺量距进行“三差”改正;经纬仪测角进行“正倒镜”法;水准仪测高程采用附和或闭合法,采用串测或变动仪器高;全站仪测点换站检查。

(3)专业测量小组:1)技术员一名。

2)测量员一名。

3)放线员一名。

4)其他人员一名。

(4)仪器准备:(5)机具准备:1)焊机及用具四套。

2)电锤六把、电钻六把。

3)30公斤重锤两个。

4)墨斗五个、铅笔两盒。

5)拉力器三个。

(6)材料准备:1)50角钢若干。

2)M12*100胀栓若干。

3)Ф1.2钢丝线若干。

4)Ф0.8鱼线若干3.施工流程:测量基准点→投射基准点→主控线弹设→交点布置→外控制线布置→层间标高设置→层间外控线尺寸闭合→层间外控线复核→测量结构偏差(1)首层基准点、线布置1)测量与复核基准点进入工地放线之前请土建施工方提供基准点线布置图,以及首层原始标高点(参见下图),施工人员依据基准点、线布置图,进行复核基准点、线及原始标高点。

根据土建施工提供的基准点及控制网图上的数据,用全站仪对基准点轴线尺寸、角度进行检查校对,对出现的误差进行适当合理的分配,经检查确认后,填写轴线、控制线实测角度、尺寸、记录表。

致函与土建施工单位负责人,给予确认后方可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原始标高点图A点放大图1-1剖面图原始标高点图尺寸尺寸2)首层控制线的布置因土建施工单位便于施工,控制线一般设定离结构较远(2米左右),而幕墙施工需将控制线进行外移(一般0.5~1米),依据土建施工首层控制轴线,建立幕墙首层内控制网,再由内控制网根据安装需求进行外移形成外控制网,按照图纸设计对控制网进行复核校正,使之符合设计及安装要求。

0.5~1米外控制网结构外围内控制网(2)投射基准点1)通常建筑工程外形幕墙基准点投测,在顶、底、中间楼层(根据各工程幕墙的总体高度和楼层,决定中间投测基准点楼层部位及数量),一般每隔五层为一个标准控制层。

2)投测基准点之前安排施工人员把测量孔部位的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在一层的基准点上架设垂准仪。

将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底层基准控制点作为一级控制点,通过一级基准控制点,采用铅垂仪传递基准点。

为了保证轴线竖向传递的准确性,把基准点一次性分别准确地投到各标准控制楼层,重新布设内控点(轴线控制点)在楼面上。

架设垂准仪时,必须反复地进行整平及对中调节,以便提高投测精度。

确认无误后,分别在各楼层的楼面上测量孔位置处把激光接收靶放在楼面上定点,再用墨斗线准确地弹一个十字架。

十字架的交点为基准点。

内控点竖向投测示意图3) 内控点(轴线控制点)竖向投测操作方法: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调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①通过调焦,使激光束打在作业层激光靶上的激光点最小,最清晰。

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接收靶示意图②通过顺时针转动望远镜360度,检查激光束的误差轨迹。

如轨迹在允许限差内,则轨迹圆心为所投轴线点。

③通过移动激光靶,使激光靶的圆心与轨迹圆心同心,后固定激光靶。

在进行控制点传递时,用对讲机通信联络。

4)所有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楼层完成后,用全站仪及钢尺对控制轴线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结果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

(3)主控线弹设1)基准点投射完后,在各楼层的相邻两个测量孔位置做一个与测量通视孔相同大小的聚苯板塞入孔中,聚苯板保持与楼层面平。

2)依据先前做好的十字线交出墨线交点,再把全站仪架在墨线交点上对每个基准点进行复查,对出现的误差进行合理适当的分配。

3)基准点复核无误后,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操作进行连线工作。

先将仪器架在测量孔上并进行对中、整平调节,使仪器在水平状态下完全对准基准点。

4)仪器架设好后,把目镜聚焦到与所架仪器基准点相对应的另一基准点上,调整清楚目镜中的十字光圈并对中基准点,锁死仪器方向。

再用红蓝铅笔及墨斗配合全站仪或经纬仪把两个基准点用一条直线连接起来。

5)在第一次调整测量之后,必须旋转180度再进行复测,如有误差要取中间值。

同样方法对其它几条主控制线进行连接弹设。

(4)外控点控制网平面图制作怎样把每个面单元分格交接部位,点、线、面位置定位准确紧密衔接是后期顺利施工的保障和基础。

将控制分格点布置在幕墙分格立柱缝中,与竖龙骨室内表面平(注:现场控制钢丝线为距铝立柱内表面7㎜控制线,定位在铝立柱里面,可以避免板块吊装及吊篮施工过程碰撞控制线而造成施工偏差,及可保证板块安装至顶层、外控线交点位置还能保留原控制线。

)先在电脑里边作一个模图,然后再按模图施工。

模图制作方法:第一步:依据幕墙施工立面、平面、节点图找出分布点在不同楼层相对应轴线的进出、左右、标高尺寸,也就是把每个点确立X、Y、Z三维坐标数据。

第二步:依据土建施工提供的基准点控制网以及控制网与轴线关系尺寸,幕墙外控点与轴线的关系尺寸,再将以上已知数据转换为幕墙外控点与基准点控制网的关系尺寸。

第三步:模图制作依据计算出基准点与各轴线进出、左右的关系尺寸,把主控线做到平面图上,再依据第二步中计算出的幕墙外控点与基准点控制网的关系尺寸数据,把每个点做到平面图上。

同样方法其余三个面全部定点绘制在平面图上。

(注:立面放线模图示意图如下)闭合尺寸示意图(5)现场外控点、线布置1) 依据放线平面图,把经纬仪架设在与幕墙定点对应的楼层主控线点上,依主控线为起点旋转90度定点,定点完毕后用墨斗进行连线,再对照放线图用钢卷尺,从主控线的点上顺90度墨线量取对应尺寸,把控制幕墙立柱进出、左右的一个点进行定位,也就是每个点X、Y坐标的定位。

再用水平仪检查此点是否在理论的标高点上,也就是每个点Z坐标的定位。

2) 用L50角钢制成支座,在定点位置用胀栓固定在楼台上。

每个支座必须保持与对应点在同一高度。

再用墨斗把分格线延长到支座上。

沿墨线从新拉尺定点在钢支座上,用Ф2.8麻花钻在标注的点上打孔。

依此方法从首层开始每隔5层在各标准楼层的每个面上做钢支座定外控点。

3) 所有外控点做完后,用钢丝进行上下楼层对应点的连线,这样外控线布置就完成了。

(外控钢丝线间距和倾斜长度太大,会导致中间部位控制线塌腰,对施工精度会造成影响,规定两点间距大于50M的外控线,在总长度二分之一处对应楼层也要投测主控线,作为外控线中间部位是否偏差的检查依据线或在此部位增加控制支点。

若遇到有风天气就也能进行施工。

)4) 放线完毕后必须对外控点进行双重检测,确保外控制线尺寸准确无误:①用钢卷尺对每个单独立面的平面四个边边长每个边的小分格进行尺寸闭合。

再用水平仪把1m线引测在钢丝线上,在钢丝对应高度上粘上胶带做好1m标高线标记。

最后用钢卷尺进行每层外控线的周圈尺寸闭合。

②为了及时准确的观测到施工过程中结构位移的准确数据,必须每天对现场的结构进行复查,检查数据及时返馈设计作出对应解决方案。

例:为便于结构检查方便、简捷、准确、及时,将外控点在首层重新放置一次,使首层外控点与上面各楼层外控线点垂直投影重合。

所以每天只要把激光铅垂仪架设在首层外控点上,打开激光竖开关,检查激光点是否与各楼层外控点重合,就可以检查出结构是否产生了位移,检查结果当天反馈设计师,及时作出应对方案。

避免因结构而产生的施工误差,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如下图:室外激光铅垂仪控制点校核(6)层间标高的设置:先找到土建施工提供的基准标高水平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