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蒸发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3.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C.生物多样性增加D.土壤肥力下降2019年4月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森林火灾,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灭火难的特点.计划烧除是指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范围内,烧除林区内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等多目的的科学用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我国近年来森林火灾呈现火势大特点的人为原因是A.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加剧火势B.林区植被以松、柏类为主C.生活用能源从薪柴向其他能源转变D.山区生态环境良好,枯枝落叶积累多5.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正确的是A.不利于促进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转化B.可以防治病虫害,促进森林更新成长C.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恢复D.可直接提高森林叶子的光合效率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质因素 B.人为因素C.气候因素 D.植被因素7.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泥沙淤积④地壳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6月河床抬高,水位上升B.8月水量减少,泥沙淤积C.4-6月河水侵蚀作用增强D.6月水量大,含沙量大从20世纪60年代起,三代造林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杨树”的塞罕坝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春季荒山南坡植树成活率低于北坡。
下图为塞罕坝位置及其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塞罕坝春季荒山南坡植树成活率低于北坡,是因为南坡(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暖湿气流沿山坡下沉,降水少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较大D.风力较大,新栽树苗易被吹折10.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冰冻气泡由湖底植物腐烂后释放的甲烷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冻结形成。
加拿大落基山脉中的亚伯拉罕湖(52°N)冬季“冰泡”景观异常惊艳,吸引众多游客。
下图为该湖“冰泡”景观。
回答下列各题。
11.下列不属于亚伯拉罕湖“冰泡”形成必备条件的是A.冬季多大风B.冬季气温低C.降温速度快D.湖底多水草12.人们能直接观察到“冰泡”景观主要得益于A.人烟稀少,人类破坏小 B.湖水较浅,透明度高C.湖底气体丰富,气泡数量多 D.风力强盛,吹散湖面积雪雨养农业系统——“石堰梯田”,石堰即由石头垒起的梯田围埂,2019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完成下面小题。
13.“石堰梯田”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除了石头多,主要是A.土少水多 B.土多水少 C.土少水少 D.土多水多14.“石堰梯田”对其下方村落有利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山坡地区水土保持 B.减少洪水等灾害的威胁C.便于建造水窖贮存雨水 D.阻滞冬季冷空气的影响2014年冬季,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观测近10场降雪的林内积雪深度,总体表现为杨桦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
完成下面小题。
15.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16.影响实验区内三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总量 B.山地坡向 C.林内风速 D.林冠截留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该地1000多个圆锥形小山丘组成的巧克力山,高度介于40到120米之间,每2-5月“干草堆”都会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的巧克力排放在大地上。
完成下面小题。
17.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A.人为破坏森林,导致石漠化严重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C.水土流失,土层薄 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18.该岛上这种景观分布现象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 B.垂直分异 C.经度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东亚季风系统中东南季风的末端,高大沙山和众多湖泊构成了罕见的沙水相伴的独特地貌景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将巴丹吉林沙漠评选为全球第一个“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区域及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9.沙漠南部地区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且脊线两侧坡度差异不大,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盛行西风单一作用 B.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交替作用C.西北季风单一作用 D.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交替作用20.根据该沙漠分布态势分析,制约沙漠向周边地区扩张的首要因素是A.季风风向的季节变化B.植被覆盖率与疏密程度C.地形起伏与河湖分布D.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气候温暖、湿润时树木生长快,气候寒冷、干燥时树木生长慢。
因此,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下图为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据图推测该地气候的变化是()A.干冷--暖温--干冷 B.暖湿--干冷--暖湿C.暖干--暖温--暖干 D.干冷--湿冷--干冷22.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下降 B.海平面上升C.地面下沉 D.病虫害加剧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1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覆盖秸秆、覆草可能对于土地的作用是①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②稳定地温,冬春防冻,夏季防晒③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④缩小根系分布范围⑤果园覆草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果园除草用工⑥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果品质量A.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②⑤D.④⑤⑥24.关于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一次的理由错误的是A.随着覆草层的加厚,易引起根系上浮,造成根系冻害B.土壤中形成的有机质,根系难以吸收C.重新覆草结合深翻进行,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D.覆草分解产生大量的氮等营养元素,经深翻后与土壤充分混合,增加土壤有机质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25.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A.带走表土,降低土地生产力B.减少植被覆盖,使气候变干C.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D.加剧上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26.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图中修筑堤坝的直接作用是( )A.平整土地 B.引水灌溉 C.贮水拦沙 D.发展多种经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方框中I、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①水土流失②粮食产量下降③土壤盐渍化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2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持续性图①至图④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的变化过程(图①时期到图④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中游)。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9.依据图中信息,从①到④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情况是(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河流的含沙量增大C.结冰期变长D.无变化30.图示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综合题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
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
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
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
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
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
(1)分析上述工程所在地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2)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1.B【解析】【详解】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能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影响白天气温;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加强,使夜晚气温不低,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A不符合题意。
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没有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特征,B符合题意。
由于热带草原干湿季明显,降水时空变化大,草原上动物逐水草而生,因此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C不符合题意。
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导致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径流变化加大,同时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泄洪不畅,因而加剧长江洪涝灾害发生,体现了环境整体性特征,D不符合题意。
2.B3.D【解析】2.图中显示,橡胶林的蒸发量为1037mm,而原始生态林蒸发量为969mm,A错误。
图中显示,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B正确。
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橡胶林降水较少,蒸发更多,所以径流总量减少,C错误。
图中显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得气候更干燥,D错误。
3.根据上题分析判断,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下渗量减少,则涵养水源能力变差,A错误。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B错误。
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由混交林变成单一树种的橡胶林,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
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D 正确。
4.C5.B【解析】4.枯枝落叶,分解产生易燃气体,会加剧火势,但这属于自然原因,排除A。
林区植被的种类因地区而不同,植被类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与森林火灾的人为原因关系不大,排除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