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006,70.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 政职责的一部分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 来行使的法律行为。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行政授权的是( )。
A.《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 业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行使植物检疫权
B.某县政府文件规定,县自来水公司行使节约用 水、计划用水的行政执法权
二 行政委托
是行政主体将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 织的法律行为。如个人所得税的代收
《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 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 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 罚。
三 行政授权和行政委托的特征和区别 1 依据方面的特征和区别 2 方式上的特征和区别 3 法律后果上的特征和区别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一 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是指行政行为的作出或者形成。 ——确定行为在何种情况下已经完成或者作出
(1)主体要件: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 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 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2)主观要件: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 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 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
生的具体影响,也就是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 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
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 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 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 变更法律地位 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2 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等产
生法律上的效力。 一般有下列效力:P120-122 具有公定力 具有确定力——对相对方/对行政机关 具有拘束力 具有执行力
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三 行政行为的废止
1 废止的条件
(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经有权机关 依法修改、废止或撤销,相应行为如果继续实施,则 与新法相抵触
(2)国际国内或行政主体所在地区的形式发生重大变 化,原行政行为不宜继续实施
(3)行政行为已经完成原定目标、任务,没有必须继 续存在
原告之父于2009年3月10日病故后,原告发现老父 亲所有的房屋于2008年8月14日在房管局办理了抵 押登记。经调查,原来竟然是妹妹作祟。为利用 父母的房产办理抵押登记借款,妹妹拉着年迈而 神智不清的老母亲和一个不相干的老头,以父亲 的名义为老头办理了第二代身份证,以父亲的假 身份证为老头和母亲在民政局补办了结婚证,又 拉着母亲和老头用假身份证和结婚证在公证处办 理了抵押公证,用父母的房产办理抵押登记向他 人借款10万元。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 具体体现。 权责一致。
4 行政权限 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
范围或界限。分纵横两大类: P58
第三节 被授权的组织与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一 行政授权 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直接规定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的
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法 规规定由特定的行政主体,通过法定的方式,将某项或者 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的法 律行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第三条 突发事件发 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 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 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 指挥。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房管局具备房产抵押登记的 法定职权。经庭审查证,申请人办理抵押登记时, 抵押借款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虽经公证,并向公 证机关提交了身份证件,但申请人向公证机关及被 告提交的身份证件与老父亲本人不符,老父亲本人 也未到场,不能证明房产抵押登记是老父亲的真实 意思表示,因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具备证据的客观 真实性,故被告据此作出的房产抵押登记应予撤销。 但被告尽到了形式要件审查的义务,对此并无过错。
C.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 内部分地区的戒严权
D.县环保局局长要求一副局长代行其外出期间的 局长职务
2006,104.某市甲区卫生局委托该区内某商场对 在该商场内随地吐痰的人处以罚款。如该商场某次 罚款违法,则负责赔偿的机关是——。
A.该商场
B.市卫生局
C .甲区卫生局 D.该商场的上级单位
问:上述行政行为是否有错?
案例2
老父亲病故后,子女发现老父亲所有的房屋竟然于 2008年8月14日在房管局办理了抵押登记,因老父 亲于2003年初即因脑梗塞等疾病住院,至抵押登记 时已79岁高龄,意识模糊,根本无能力办理抵押登 记,且被告房管局据以登记的老父亲的身份证、结 婚证并非老父亲本人。子女诉至法院,请求依法撤 销他项权证。
行政优先权的成立要件: 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必须在行使职权、从事公务时 必须是为实现行政目的所必需 必须有法律根据
受益权: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 质优益条件。
3行政职责 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
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 义务。
&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3 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结果
(1)行政相对方可不受该行为拘束,不履行该行 为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 法律责任
(2)相对方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宣布 该行为无效
(3)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相应行政行 为无效
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申请人 提供的材料不具备证据的客观真实性为由, 判决撤销被告房管局作出的房屋他项权登 记。
思考题
行政主体、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行政优益权
第三章
行政行为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
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含义: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பைடு நூலகம்
2 行政行为的特征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
内部行政行为——外部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羁束性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授益行政行为——不利行政行为 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 作为行政行为——不作为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 自为行为——授权行为——委托行为
公共服务性
是民主行政的体现。人民设立政府,用税收维持政 府的运作,其目的是获得公共服务,获得安全、自 由、秩序等公共物品。
从属法律性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从而必须从属于法律。 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行政立法属于准立法。
裁量性 行政机关并不是机械按照法律预先设定的途 径、方式行事,而不能有自行的选择、裁量。 行政行为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被告房管局依据申请人提供的抵押登记申请书、 老父亲的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公证书、抵押 借款合同、房地产抵押合同、具结书、结婚证、 户口本、身份证等手续,于2008年8月22日为他人 颁发了他项权证,核准老父母将其所有的房产抵 押给他人。抵押借款10万元,抵押借款期限: 2008年8月11日至2009年8月10日止。
在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 撤销决定后而使之失去法律效力。
当事人申请——法定时间
3 行政行为撤销的法律结果
(1)通常使行为自始失去法律效力,但也可以自 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
(2)因撤销而造成的损失,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
(3)因相对方过错造成的撤销,损失由相对方自 己承担
2 废止的结果
其效力自行为废止之日起失效,不追究既往
废止是因法律法规、政策的废除、修改、撤 销或形势的变化而引起的,给相对方造成较 大损失,行政主体可以予以适当补偿。
案例1
2010年10月23日,甲某的儿子醉酒后摔到,被救 护车送往医院救治,患者于次日死亡,为此,甲 某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甲某向医院所在地的区 卫生局反映情况,要求查处医院伪造病历的违法 行为。区卫生局委托区卫生监督所进行调查,并 于2011年3月25日,以区卫生监督所的名义作出了 书面答复。甲某不服,向市卫生局提出行政复议 申请。
三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合法成立生效 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是应当符合的条件。
1 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 行政机关合法——人员合法——委托合法 2 行政行为应当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 行政事项管辖权、地域、时间、程序、手段、条件、
委托权限的限制
3 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 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符合法定幅度、范围 行为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 行为的内容必须适当 行为必须公正、合理
(4)行为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双方主体的权利义 务恢复到行为之前的状态
二 无效行为的撤销
1 概念 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在其具备可撤销的情形下,
由有权国家机关作出撤销决定后而失去法律效 力。
2 可撤销的条件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主体、内容、程 序
(2)行政行为不适当:具有不合理、不公正、 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合有关善良风 俗习惯等情形
4 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所采取的方 式、方法和步骤、时限等。
符合与该种行政行为性质相适应的程序要求
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如表明身份规则、说明理 由规则、听取意见规则等
行政行为一旦成立,就被推定为有效,对 相对方产生约束力。行政行为要想获得实 质的效力,就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律要件, 这个条件就是生效、合法
¤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殊主体
2.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2.1 行政职权 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
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可分为:固有的 职权和授予职权两大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