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名语文老师都有责任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努力。
可是,在我校的真实情况中,学生普遍对作文有“恐惧”心里,怕上习作课,怕写作文。
学生不愿意写,不会写,总觉得无话可说,好不容易写出文章来,也大多是生搬硬套,内容单一,少有生动之作。
我们老师花不少功夫用以作前指导、作中批改、作后讲评,试图达到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目的,但收效甚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领导、老师集思广益,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日记教学。
确定“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研究”这一科研课题,目的在于以日记为抓手,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积累素材,记录生活,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表达出来。
这样,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语文素养就会在一篇篇日记的累积中得到提升,他们的生命就会在一则又一则日记之中翩翩起舞。
研究这一课题意义重大。
日记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日记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及时记写,学生对事件的感
知、认识等都记忆得很清楚,写起来所要花费的功夫不多;二是日记是学生真正的“我口写我心”,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它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想写什么,想写多长,都由自己决定,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而且还具有比较强烈的真情实感。
同时,写日记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各种写作方法运用于实践,有意识地加以训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自能习作”的境界。
近年来,日记写作已逐步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对日记教学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日记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也正被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认识、认可。
我们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力求借鉴他山之石,在继承中发展,在扬弃中有所突破。
二、课题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对日记的定义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兼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
日记是小学生作文材料的知识仓库,是小学生练笔的重要舞台。
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以日记为切入点,研究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引领学生快乐作文。
研究对象为我校1——6年学生。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低年级的“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中高年级“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在表达形式上,
又特别指出“不拘形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就是“自主表达”、“自由表达”、“创造性地表达”。
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认为封闭的语文课堂切断了鲜活的源头,“没有源泉的语言,没有源头的思维,没有生命的气息,必然是僵死的”。
日记,好比是一条纽带,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另一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提高“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指导学生会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2、研究日记对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哪些作用。
3、研究提高学生日记兴趣的方法。
4、研究不同年级学生日记的内容、要求。
5、研究指导学生写好日记的方法。
6、探索日记批阅途径和评价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又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
五、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的按照“调查选题——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在实践研究环节首先解决认识问题、兴趣问题,然后是方法问题,最终是效果问题。
使每一名都能写日记,会写日记,从而形成写作能力。
(一)研究如何提高师生对“日记”重要作用的认识
研究日记对写作能力提高起到的诸多作用,明确写日记的过程就是积累素材的过程,日记素材可作为作文材料。
研究我校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怎样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二)研究“写什么”的问题
1、明确日记要记的内容。
一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生活,明确“事事可以入文”,要“以我手写我心”。
让他们敢想敢写敢笑敢哭,甚至对家长、对教师的不满都可以尽情表达。
二是将生活中熟悉或关注的内容引入日记,引导学生讨论,培养观察、感悟能力。
2、创新日记的内容和语言,使童心跳跃。
日记并非只能写事,在日记中,应引导学生灵活地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或记事,或议论,或抒情,或说明,或信笔涂鸦一幅画,或随笔吟诵几句诗,或采撷几片树叶拼成一个有趣的图案;或找来一张照片配几句话,或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
(三)研究“怎样写”的问题
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日记写作指导方法。
如仿写文本、感悟文本、丰富文本等。
纠正为写日记而写日记的错误观念,避免使小学生陷入记事化、顺序化的固定模式。
开凿日记源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创新日记内容,日记的形式不受拘束:插图日记、摘抄日记、想象日记、采访日记、旅游日记、照片日记、读书日记、剪贴日记、诗歌日记、记事日记、活动日记、观察日记等。
积累日记语言。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因此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指导学生诵读一些经典性的美文佳作,为提高日记的质量夯实基础。
(四)研究“日记批改、评价”的问题
在日记批阅方法上有所创新。
定期地让学生互看日记(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批阅。
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抓住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在日记下面写上鼓励的话,如“题目不错,描写也特别生动”,“你今天的日记让我很感动”等。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调查研究法
4、文献研究法
七、课题的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5.12——2016.3)
学习理论,形成明确的课题意识,对学生写日记兴趣、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及生活观察的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实验研究能顺利开展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2、课题研究阶段:(2016.4——2019.1)激发学生撰写日记的兴趣,结合课内习作训练,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2016年4月——2016年7月:调查学生写作情况;明确日记书写内容和形式;指导学生日记写作方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2016年9月:小结第一学期实施情况,完成阶段性实验报告;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3)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集、整理学生日记习作,分析发现学生日记中的问题,思索对策,调整研究重点;日记写作指导研讨课;日记习作批阅及交流研讨课;开展优秀日记展览等。
(4)2017年9月——2018年7月:观摩日记教学指导讲评课;日记作品的运用;教师完成论文整理;阶段实验小结。
(5)2018年9月——2019年1月:检验日记写作训练的综合效果;探究“小日记与大作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习作展览。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9.3——2019.5)搜集、整理实验资料,撰写总结报告和经验性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课题负责人周建光同志有主持、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工作的丰富经验,参加研究的全部为我校的青年老师,年富力强,业务精湛。
为保证课题完成,课题组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提高。
学校将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让研究人员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去完成研究工作。
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在经费上,我校将充分保证本课题经费的有效使用,坚持做到专款专用。
九、预期成果及呈现形式
1、教师论文集、学生日记集;
2、阶段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日记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研究》
开题报告
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莲花山小学课题主持人周建光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