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八——人身安全篇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的身心、生命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安然无恙。
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生命安全,是大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
一、预防被伤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防止大学生生命不受伤害,就是大学生安全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
(一)大学生受伤害情况从全国高校看,各种类型的伤害大学生案件、事故每年都以数以千计发生,其基本情况有四类:1、因不法之徒的违法犯罪侵害引发或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例如,流氓滋扰、寻衅滋事、拐卖女生、殴打、性侵害以及抢劫、盗窃等。
2、因违反管理规定引发各种事故,直接造成大学生生命伤害。
例如,爆炸、火灾、交通事故、塌、砸、挤踩、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
3、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因具体矛盾处理不当转化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例如,参加邪教组织,误入非法传销,打架斗殴或在公共娱乐场所、公众聚集场合发生的矛盾,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摩擦,校外社交活动中发生的纠纷等。
、4、因其他意外情况偶尔发的大学生生命伤害。
例如,突发的自然灾害、误伤等。
(二)大学生被伤害的原因大学生被伤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就其主观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意识淡薄。
对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对不法分子侵害手段的残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侵害预见性不够,面对复杂客观的治安形势,在思想上却采取了充耳不闻的思维方式,造成防范观念差,当意外侵害发生时,感到的却是格外震惊。
2、安全知识贫乏。
对案件、事故的发生规律知之不多,因而,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什么环境、什么氛围、什么人群容易发生什么案件、事故、缺乏预见性,更谈不上采取措施积极主动预防。
许多情况下,当事故、案件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人身生命安全时,一些大学生不仅没有保持一定的警惕,甚至还常视若惘闻。
3、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
从已经发生的大学生人身生命受到伤害的案例看,许多受伤害的程度可以减小,甚至一些受伤害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但事实是本可以避免的伤害发生了,本可以减小的伤害程度加强了。
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大学生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当侵害发生时,束手无策,不但不能勇敢、机智、巧妙地进行自我保护,甚至做出激化矛盾、事已愿违的举动。
4、处理问题的思想观念错误。
许多受到侵害的大学生,往往的没有发生问题时,什么都不在乎,一旦问题发生,又不敢面对现实,甚至极度恐慌,总怕学校领导和老师知道,设法掩盖已发生的问题。
在处理问题时就会出现:不靠老师靠自己,不靠组织靠老乡,不靠理智靠哥们义气。
在这种错误理念指导下,往往是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简单的问题演变得复杂化,好解决的问题演变得难以处理。
5、社会公德、组织纪律、法律意识淡薄。
特别是在公共聚集场合、公共娱乐场所、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只想享受社会公德为自己提供的文明,而不愿遵守社会公德奉献自己的道德文明;只想享受纪律为自己提供自由,而不愿意遵守纪律受到纪律的约束;只想享受法律为自己规定的权利,而不愿意遵守法律尽法律为自己规定的义务。
结果的扰乱了公共秩序、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危害了公共安全、妨碍了社会管理秩序,最终受到伤害的往往还是大学生自己。
(三)大学生受伤害的预防预防大学生人身生命遭受伤害,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方面,它有赖于整个社会治安环境的改善,有赖于学校周边治安秩序的净化,有赖于文明校园氛围的提升;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要做好防范工作。
就自身如何确保生命安全,主要应该做好以下预防工作:1、尽量减少、避开遭受侵害的因素和环境。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主要精力应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业。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慎重出入治安复杂场所,远离不法分子侵害,减少遭受伤害的概率,对于大学生人身生命安全是必要的。
一是认识不发分子易于侵害的环境。
尽量远离治安复杂场所,尽可能不单独到偏僻无人或极少有人活动的林间、山路、沟渠、废旧建筑工地等处活动逗留,减少与不法分子直接发生矛盾受其侵害的环境条件。
二是认识不法分子易于侵害的时机、对象。
尽量避免在午休、夜深人静、黑暗、视线不良时单独滞留或夜不归宿,避开不法分子侵害的时机和选择的对象。
三是认识不法分子侵害的手段。
尽量以机智灵活的方法、义正词严的态度应对分子的暴力、欺骗或软硬兼施,设法努力避免、减少不法侵害的发生。
2、不给可能发生的侵害提供条件。
大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遭受伤害,除了主要由不法分子侵害因素外,有时往往是因自身原因引发的。
因此,大学生为了自身生命避免遭受伤害,还必须从自身做起。
例如,为避免火灾、爆炸伤及人身生命安全,宿舍内不乱接拉电源、电线,不躺在床上吸烟和乱仍烟头,不在蚊帐内点燃蜡烛,不随地焚烧杂物,不使用易引起火灾的各种器(造)句,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实验过程中不违反操作规程等。
为防止不法分子侵害,在公共娱乐场所言语举动不轻佻,不以骄横失态、偏激对待问题,不用挑衅语言刺激对方,不给有不良企图的人发出易误会的信号,外出穿着不过于暴露,尽量不带贵重物品,钱物不显露,遇到意外,表现不慌张、不胆怯等,把因自身原因可能引发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3、拒腐蚀、提高免疫力。
大学生人身生命受伤害,有时候是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气、不健康思想、不道德行为引起的。
因此,大学生要减少或避免人身生命伤害,还要自觉拒绝不健康思想的侵蚀:一是警惕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侵蚀,特别是自由化思潮和所谓性解放的影响。
二是拒绝腐朽思想的腐蚀,特别是淫秽色情制品的影响。
三是抵制世俗风气的影响。
例如,借过生日、入党、获得奖学金、受到奖励等机会吃吃喝喝;发生问题不但不向老师报告,还互相包庇等。
四是克服庸俗习气的影响。
例如,赌博、酗酒、个别吸毒、拉老乡、搞哥们儿义气,以力服人,炫匹夫之勇等。
大学生一定要严于律己,不但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而且要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远大政治报复,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
4、正确对待所发生的各类侵(伤)害。
正确对待和处理将要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类侵(伤)害,是避免和减少大学生人身生命安全遭受伤害最直接、最现实的应对之策。
(1)正确应对不法侵害。
就是当不法侵害即将或正在发生时,能临危不惧,保持清醒头脑,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采取果断、机智、灵活的办法化险为夷。
一是凡不法侵害都是以违法犯罪为前提的,不法之徒亦胆怯心虚,见不得阳光和群众。
对此,应义正辞严,拿起法律武器,勇敢维护法律尊严和自己的权益,大胆震慑罪犯。
二是不法侵害者往往又是亡命之徒,心横手辣、不折手段、不计后果。
对此,则不宜以蛮干对无知,盲目硬拼,强逼困兽,遭受致命之灾。
而应以智慧取胜,用机智、灵活的方法与之周旋,“两害相权取其轻”,甚至做出某种局部利益的牺牲,以保证生命等主要安全。
三是不法之徒往往又贪财好色,当遇不法之徒侵害时,应尽量与之周旋,拖延时间,争取外援,或找机会脱身、报案。
一旦没有外援或无法脱身、报案时,为保全自身主要权益,可满足不法之徒部分条件,麻痹其警觉,造成其控制松懈。
同时,注意掌握其罪证,为以后侦破案件、打击犯罪提供条件。
(2)正确应对各类灾害事故。
各类灾害事故对人的生命和财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正确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伤害。
一是灾害和事故具有演进性和规律性。
凡灾害、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
因此,为预防灾害、事故发生,避免、减少伤害,平时就要认真遵循规律,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把灾害、事故化解在演进的过程中。
二是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
这种突如其来的灾害、事故,往往会让人们的心理造成极度的恐慌。
为避免或减少其造成的伤害,应做到:处乱不惊,保持清醒头脑;有生命危险时,设法保护人身生命安全;条件许可时,及时报警;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积极参与救助,等待救援。
三是灾害、事故对生命、财产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对此,应面对和接受现实,树立信心,利用现有条件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把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预防性侵害性侵害是指违背当事人一方意志的性行为。
它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权利,极大地损害了受害人的身心健康。
(一)认识性侵害的重点性侵害的对象有女生,也有男生。
作为高校女大学生是预防性侵害的重点。
这是因为,女大学生正当青春年华,又是高密度聚集的特殊群体。
尽管多数女大学生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奋发读书,但他们毕竟进入了青春期,正处在谈恋爱、交朋友阶段。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她们有的长相漂亮,打扮入时;有的懦弱文静,无自卫能力;也有个别人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意志薄弱,难聚诱惑;作风轻浮,致使性失足。
女大学生这些特点和弱点,恰是不法分子进行性侵害选择对象的重点。
1、暴力式性侵害。
指不法分子以暴力手段或以凶器相威胁,对女大学生实施性侵害。
采取暴力式性侵害的主题多数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
有的直接以强奸为目的,有的以抢劫、盗窃为目的,在抢劫盗窃过程中,见有机可乘,随即实施强奸,进而演变成暴力性侵害。
也有的是因恋爱破裂或单相思,走向极端,以性施暴等。
暴力式性侵害往往遭到女性的强烈反抗或担心暴露极易演变为凶杀。
因此,暴力式性侵害对女大学生的危害也就最大。
2、胁迫式性侵害。
性侵害者一方大都是强者,往往以其特殊的身份、手中的权力、经济上的控制,或对女大学生隐私进行要挟,迫使侵害对象就范。
3、诱骗式性侵害。
一些心术不正之徒,往往把性猎取的目标锁定在女大学生身上,他们先冠以谦谦君子,把真正企图掩盖起来,而后或以金钱引诱,或以交朋友谈恋爱相处,或以安排工作相许,或以娱乐相邀,设法投其所好,女大学生一旦失去警惕上钩,不法之徒便会撕下伪装,实施性侵害。
4、社交式性侵害。
由于开放办学,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一些女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交友不慎,结识一些社会不良人员时,有可能遭到性侵害;利用假期节假日、社会实践等机会勤工助学,承揽服务性工作(导游陪游、家庭陪聊陪酒、坐台等),有时也可能跌入性陷阱;当涉足歌厅舞厅、酒吧、咖啡屋等场所时,也可能遭到性侵害。
5、流氓滋扰式性侵害。
往往是社会上的流氓混入校园,用下流的语言,用推、拉、撞、摸等下流的动作,或用暴露生殖器官等下流行为或窥视女大学生洗澡、解手等进行流氓滋扰。
当女大学生孤立无援时,便可能发展成为暴力式性侵害。
(三)积极预防性侵害1、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要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世俗庸俗所影响,不为腐朽思想所腐蚀。
二是不轻率,不占便宜,不过于看重钱财,防止授人以柄。
三是言行举止得体大方,不追逐时髦,不过于暴露轻浮,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四是慎重交友,不轻易相信初识人,更不要轻易接收初识“朋友”的馈赠。
2、避开性侵害容易发生的时间、环境和场所。
一是夜间外出活动不要过晚,午休时间最好不要一个人单独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