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高考要求: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 常见元素(1~36号)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 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 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 简单应用。
方法。)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二周期:Be和N
三周期: Mg和P 四周期:Zn和As有特殊性。) 应用:能简单解释第一电离能小于第二电离能的原因。 (3)电负性:1.8作为分界线。
*解答《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的步骤和方法:
1、阅读试题一遍,找出考查的知识点,并找出关键字词, 用笔勾画出来。
副族高中只要求掌握第四周期元素的排布。
5、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焰火原理: 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
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 式释放能量。
原子光谱的作用:鉴定元素(光谱仪)
6、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在原子核外 空间的概率密布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常用轮廓图表示。 (2)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是一个球形,只是球的半径大 小不同。P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是一个哑铃形。 (3)原子轨道数及原子轨道的名称。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问题: 1、通过练习,你认为解答《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的
关键是什么?
*找元素名称常用的方法: (1)、熟练画出1-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
数和内层电子数判断(或原子结构示意图)。
出现几率较大的短周期元素有: H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3、根据元素化合物的特殊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4、根据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进行判断。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等)
6、根据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进行判断。
2、找出A、B、C、D、E、F等字母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和 符号。
3、利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并作出规范 性的书写。
4、把不熟悉的问题放在最后作答,利用猜想不留空白。
*找元素名称常用的方法: 1、熟练画出1-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和
内层电子数判断。
2、熟练画出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找出排布式 与排布图中的特殊规律并熟记。
4、构造原理——根据光谱事实得出的结论。 应用与体现:
(1)画原子电子排布式与简化电子排布式。 (2)画价电子排布式。(ⅠA~ⅡA的价电子为nS1-2;
ⅢA ~ ⅦA的价电子为nS2nP1-5; ⅠB~ⅡB的价电子 为3d104s1-2; ⅢB~ Ⅷ的价电子为3d1-84s2. 注意:铬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d54s1
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 (1)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H (2)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的元素:H .Li .Na (3)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的元素:He.Be.Mg (4)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元素:O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元素:Ne (6)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原子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 (8)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Li.Si (9)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元素:Li.P (10)元素原子核外 M 层电子数是 L 层电子数的一半: (1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1.5 倍:
7、泡利原理与洪特规则。 (1)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
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泡利原理 (2)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
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
8、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分区。
9、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补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如原子半径、电负性、 电离能等)
(6)、根据元素组成物质的种类进行判断。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原子的组成与表示 2、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半径、原子质量、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和电负性。
3、能层与能级的划分依据——电子能量的差异。能层与 能级的符号及每个能层与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 (12)元素+1 价离子 C 的电子层排布与 Ne 相同:
(13)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1/3:
(2)、熟练画出1-36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找出 排布式与排布图中的特殊规律并熟记。
(3)、根据元素化合物的特殊物理性质进行判断。
(4)、根据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进行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