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通性

连通性


P u Q w P' v
u
P x P' Q w v u
P Q x w
P' v
(1)P’与P∪Q不相交,P’及P+(w,v)即为所求。 (2)P’与P∪Q相交,x是距v点最近的P’与P∪Q的交点,x在P 上。于是连接u,v有两条不相交通路,一条是P上的(u,x)一节 及P’上的(x,v)一节组成,一条是Q+(w,v)
练习
设G是一个2-连通图,又设X和Y是V(G)的不相 交子集,而且每个子集至少含有两个顶点。 证明:G含有不相交的通路P和Q使得: (1)P和Q起点均属于X; (2)P和Q的终点均属于Y; (3)P和Q的内部顶点不属于X∪Y。
证:由G加上一点x,仅和X中一切点相连,再加上一点y, 仅和Y和一切点相连,所得之图记为G*。由假设|X|≥2, |Y|≥2,故易直接验证G*仍为2-连通图。对x,y在G*中应 用定理3.5,我们得到两条起点为x、终点为y、内部不相 交的路P*、Q*。由x出发沿P*走向y的过程中,P*中最 后一个属于X的顶点记为x1,然后再由x1继续沿P*前进, 到达第一个属于Y的顶点记为y1,令P*中一段(x1, y1)-路 记为P。 类似地在Q*中可以找到一条(x2, y2)-路Q,其中x2∈X, y2∈Y。由P*、Q*的内部不相交,推知P、Q不相交。故 P、Q路即为所求。
κ(G) ≤λ(G) ≤δ(G)常严格成立,例如下图
练习
试作出一个连通图G,使之满足等式κ(G) =λ(G) =δ(G) 任何长度大于3的圈,都有κ(G) =λ(G) =δ(G)=2 完全图Kn中,有κ(G) =λ(G) =δ(G)=n-1
引理3.2 若δ(G)≥[n/2],则G连通。 证 若G不连通,因为δ(G)≥[n/2],所以每个 连通分支至少有[n/2]+1个顶点,即[(n+2)/2]个 顶点,但[(n+2)/2]≥(n+1)/2,于是G至少有 (n+1)个顶点,矛盾。
假设对距离小于k的任意两个顶点,定理成立,并设 d(u,v)=k≥2,考察一条长为k的(u,v)通路。设w是这条通路上v 之前的那个顶点,因为d(u,w)=k-1,由归纳假设,在G中至少 有两条内部不相交的(u,w)-通路P和Q。因为G是2-连通的, 所以G-w是连通的,因而有(u,v)-通路P’。P’与P、Q的关系不 外三种情况。
练习
2.(a)证明:若G是简单图且δ≥p-2,则κ=δ 证 当δ=p-1时,G=Kp,故κ(G)=p-1=δ 当δ=p-2时,若v1, v2∈V(G)不相邻,则对任意第三点v3∈ V(G)有v1v3, v2v3∈E(G)。这时,对任意p-3的顶点的子集 V’均有G-V’仍连通。故κ(G)≥p-2=δ,所以κ=δ (b)找出一个简单图G,使δ=p-3,且κ<δ
பைடு நூலகம்
证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κ(G) ≤λ(G) 当δ(G)=0或1时,显然κ(G) =λ(G) 若对所有λ(G) =λ0≥2的图G,有κ(G) ≤λ(G) 。今设λ(H) =λ0 +1,T是H的一个割集,且|T|=λ0 +1。若边e=(u,v) ∈T,易知H-e有一个顶点割S,|S|≤λ0但此时S∪{u} 就是H的一个顶点割,即 κ(H)≤|S∪{u}|≤λ0 +1=λ(H) 由归纳法原理知,对任何λ,κ(G) ≤λ(G)
练习
对下列二图各作出两个点截集,并确定点连 通度κ(G)和边连通度λ(G) 。
定理3.1 对任何一个图G,κ(G) ≤λ(G) ≤δ(G) 证 若G不连通,则κ(G) =λ(G) =0,结论成立。下 面设G为连通图。 首先证明λ(G) ≤δ(G)。若G是平凡图,则λ(G)=0 ≤δ(G),若G非平凡,则因每一顶点的所有关联边构 成一个边割,故λ(G) ≤δ(G)。 其次证明κ(G) ≤λ(G) 。当λ(G) =1时,G有一个割边, 显然这时κ(G) =1; 当G=Kn时,λ(G) =n-1,此时,按定义κ(G) =n-1;
练习
举例说明:若在2-连通图G中,P是一条(u,v)通路,则G不一定包含一条与P内部不相交的 (u,v)-通路Q。 u
u1 v
v1
P=uu1v1v
练习
证明:当且仅当图G的任意两个顶点由至少 两条边不重通路所连通时,G才是2-边连通的。 证 (1)若G中任意两顶点都至少由两条边不重 道路连接,显然对任意e∈E(G),G-e是连通 的,故G为2-边连通的。 (2)反之,若G是2-边连通的,则G无割边。把 G分解成块,块与块之间以G中的割点互相连 接。设u,v是G中任意两顶点。分两种情况:
两个推论
推论3.6 若G是2-连通的,则G的任何两个顶 点都位于同一条回路上。 推论3.7 若G是p≥3的块,则G的任意两条边 都在同一条回路上。
定理3.5 可以推广到k-连通图,这样就得到一 个k-连通图的判定准则:设G是p≥k十1的一个 图,G是k-连通图当且仅当G的任意两个相异 顶点至少由k条内部不相交的通路所连通. 对于边也有类似的结果,当且仅当G的任意 两个相异顶点由至少k条边不重的通路所连通 时,G才是k-边连通的.

没有割点的非平凡连通图称为不可分图,一个图的 极大不可分子图称为块。显然,至少有三个顶点的 块是2-连通的。 v4
v4
v1
v1
v3 v2 v5
v3 v3
v 2 v2
v4
v6
v5
v6
相关定理
定理3.5 设G是p≥3的一个图。G是2-连通图的充要条件是: G的任意两个顶点至少由两条内部不相交的通路所连通。 证 充分性:若G的任意两个顶点至少由两条内部不相交的通 路所连通,则显然G是连通的,并且没有割点,因此,是2连通的。 必要性:设G是2-连通的,u,v是G的任意两个顶点,我们用 d(u,v)记最短(u,v)-通路中所含边数,即u,v的距离。以下对 d(u,v)用数学归纳法。 当d(u,v)=1时,由于G是2-连通的,所以e=uv不是割边,因此 G-e仍连通,于是u,v由通路P连通,而在G中u,v除此通路外, 还有一条边e所成的通路,此时结论成立。
定理3.3 若δ(G)≥[n/2],则λ(G)=δ(G)
证明:显然G是连通的。设S是G的 割集,|S|=λ(G)。G1和G2是G-S的两 个分支,不妨设|V(G1)|=p1≤[n/2] 故G1中每个顶点至少有δ-(p1 -1)条 边伸向G2,故λ(G)≥p1(δ-(p1 -1)) 又1≤ p1≤δ,所以(p1 -1)(δ-p1)≥0变形 得 p1(δ-(p1 -1))≥δ,所以λ(G) ≥ δ(G) 由定理3.1得λ(G)=δ(G)
点连通度和边连通度
G1
G2
G3
G4
G1是树,它是最小连通图,舍弃任何一条边都使它不连 通,G2中舍弃任何一边仍然连通,但存在这样一点,舍 弃它后却会使图不连通;G3中舍弃任何一边或任何一点 都不能使它不连通,而G4是连通性最强的图。由此可见, 这四个5阶图的连通程度存在差异.现在我们定义图的 两个参数:图的(点)连通度和边连通度,用来衡量一个 图的连通程度.
点连通度的定义
G是连通图,若V(G)的子集V’使G-V’是不连通图,则V’称为 G的一个顶点割(亦称点截集),若|V’|=k,则V’称为k-顶点 割。当V’={v}时,v点称为G的割点。 当G≠Kn时,定义图G的(点)连通度κ(G)为: κ(G)=min{|V’||V’是G的顶点割}。 当G=Kn时,定义κ(G)=n-1 当G为平凡图或非连通图,定义κ(G)=0 对于非负整数k,如果κ(G) ≥k,那么把G称为k-连通图。 显然,一个k-连通图必为(k-1)-连通图,所有非平凡的连 通图都是1-连通图。
连通性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
周思波
本章内容简介
图的连通性是一个图所具有的基本属性之一, 目前 已有多种函数用来度量图的连通性,诸如点连通度数 κ(G),边连通度函数λ(G),局部点、边连通度函数 κ(x,y)及λ(x,y)等等. 图的连通性理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研究点连通度和边 连通度的各种性质及相互联系,我们在本章的§3.l中 主要介绍这方面最基本的内容. 块是图连通性方面最基本的概念,我们在本章§3.2中 给出块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在§3.3中,我们介绍连通性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定 理——Menger定理,它是有关连通性问题的理论基 础. §3.4中对极小k-连通图的概念及性质给予简单介绍.
当λ(G)>1而G非完全图时,不妨设n≥3.注意到若 E1是含λ(G)条边的割集,则G-E1必定恰有两个连通 分支.可以断言,在两个连通分支中各有一点vi ,vj, 使得边(vi ,vj)不属于E(G)(不然地话,设一个连通分 支含m个顶点,另一个含n-m个顶点,则λ(G)=m(nm) m),由于(m-1)(n-m-1)≥0, 即m(n-m)-m-(n-m)+1≥0, (m-1)(n-m-1)≥0 m(n-m)-m-(n-m)+1≥0 于是λ(G)≥ m+(n-m)-1=n-1,这与G不是完全图矛 盾). 对E1中λ(G)条边的每一条边,取一个异于vi ,vj的端点, 从而得到至多含λ(G)个点的集合V1(vi ,vj )不属于V1), 把V1从G中舍弃也就是把E1从G中舍弃,于是G不连 通,故κ(G) ≤λ(G) 。
G
G
练习
3.若G为3-正则简单图,则κ=λ 证 (1)若κ=0,则G不连通,故λ=0,结论成立。 (2)若κ=1,则存在v∈V(G)使G-v不连通,由于dG(v)=3,从而 至少存在一个分支仅一条边与v相关联。显然这条边为G的割 边,故λ=1,结论成立。 (3)若κ=2,设v1, v2∈V(G),G-{v1, v2}不连通,G1=G-{v1}连 通。则v2是G1的割点,且dG1(v2)≤3,类似(2)知在G1中存在一 割边e2(关联于v2)使G1-e2不连通。另一方面,由定理3.1知λ≥2, 故G-e2连通。由于G1-e2 =(G-e2)- v1 ,故v1是的割点,且dG-e2 (v1)≤3,于是由(2)知,在中存在一割边e1,即(G-e2)-e1不连通, 即G-{e1, e2}不连通,所以λ=1,结论成立。 (4)若κ=3,由定理3.1知λ=3,结论成立。综上得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