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它充满着引起学生主观学习愿望、促使学生主动理解数学概念、获取数学知识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教师必须采取适当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使外部活动或事件支持学生内部学习过程,从而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才能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使数学教学收到奇效呢?
一、宽松适宜,共建和谐。

人都是有感情的,师生在教与学互动中更不例外。

教师如何处理好师生间情感,直接关系着数学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管得太严,教师话语就是命令,学生必须服从,教师”家长制”主宰了学生自由言论,学生无法随意发表自己见解,教师就不能充分发展学生学习个性,甚至扼杀了学生萌芽的创新意识。

”严师出高徒”、”黄荆棍下出好人”不是千古不变真理,更不是事事都行得通、人人都靠得住的规律。

在新课标冲击下,严师的”严”和黄荆棍的”严”已经被淡化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已提上日程,教师”权威性”正在一天天地被削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数学课堂教学重点。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主动放弃手中权力,自觉引导学生学习。

不过教师的权力放弃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对学生正确引导,并不是对学生放之任之。

小学生
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处理事情方法,都受到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影响,教师如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否则学生也许会迈上歧途。

因此教师的”严”和”弃”要适度,宽松要适宜,都不要操之过急,做之过分。

师生应该相互理解,在共同参与数学活动中,建立深厚感情,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彼此共同成长。

二、大胆放手,激励探究。

教师不要把学生当成自己心肝宝贝,天天宠着、藏着,永不放手;或长期用自己思想牢牢禁锢着学生思维:害怕学生思维不成熟,办事不牢;担心学生能力差,解决问题欠妥;牵挂学生太用脑,給之以答案…如此教法,学生就会成为笼中之”鸟”,仅能供老师欣赏,却不能翱翔蓝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正确引导学生思维,使之逐步过渡到教师所教数学知识上,让学生慢慢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理解,在理解中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学会创新。

在学生吸取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情趣,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数学知识活动,让他们在各种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究,逐步将数学课本知识加以消化,使数学知识既回归生活又得以验证,并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增强了他们探究欲望和信心。

同时,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生活问题时,既使他们思维得到了锻炼了,又使其学会了思考;既使他们发展了智力,又使其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了有机整合,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如教师带领学生去春游,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寻找
既便宜又能看到最好景点的地方,这样能激发学生求知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同时也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还有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好友、亲戚或自己新的修房子,与学生一起量出新房子的长、宽和高,请学生帮助老师算出房子面积、装修时要卖多少材料以及要用多少钱等,学生肯定愿意帮助教师,教师于是就将他们推入了事先设置的数学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一步步探究出教师想要的结果。

这样,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优化策略,培养能力。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突出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点。

教师怎样才能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呢?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
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呢?这要求教师应在分析数学教学活动
基础上,对数学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有效调控,以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目的,使教学行为既能充分显示数学教师在教学情境中的操作智慧,又能使数学教学收到最佳效果。

现简单说几点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反复操练,提高能力。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理性认识,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很难。

特别是许多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常犯理解错误,使答题效果不好。

原因是他们的理性思维不够好,不能对题做深入分析、理解,仅凭其对题的感性认识,就胡乱动笔,最后出错。

教师应引
导小学生对应用题进行理解:先要明白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题中数量关系等,然后让学生根据其已有经验,对题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指导学生由已知条件逐步推出未知条件,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也许小学生一下子不能完全地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但教师只要通过应用题对学生进行反复地思维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那样会使学生对解答应用题产生厌倦心理,甚至会失去信心,教师要促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更难了。

2、积累经验,发展个性。

数学教学充满着许多数学活动,它包括数学游戏和数学实践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使他们在从事活动过程中,勤于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渐渐学会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帮助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又能让学生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使他们的个性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为他们继续学习数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3、关注全体,注重评价。

一个班集体,有差生,有优生。

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重点之重。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提倡课堂评价。

教师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如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也许
会出现不同结果,教师要设身处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状况,表扬好的,但不批评错的,而是应该鼓励出错的学生,留给他们机会,积极引导他们在下次做得更好。

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心理没有负担,能信心百倍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细心研究数学教学活动特点、小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小学生心理特征,采用合适数学教学策略,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热情,培养小学生探究数学精神,不断提高和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也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