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美术毕业会考复习资料(一)总述1、美术:又叫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2、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四大类。
3、“意蕴”就是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包括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等等。
4、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材料、形式、构成作品中的物象、文化意义。
5、构图: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
(二)色彩知识1、油画:以油质颜色描绘在画布、木板或墙壁等上的绘画,它是欧洲绘画主要画种,是自14纪逐渐形成的独特画种,油画是自清末传入中国的。
2、水彩画:以水调和水彩颜料绘制,是一种淋漓空灵的画种,因透明轻快、水色淋漓的特点而被称为绘画中的“轻音乐”,产生透明、轻快、湿润的艺术效果。
水彩画的表现技法有干画法和湿画法。
3、淡彩画所采用的工具不同可分成铅笔淡彩、碳笔淡彩和钢笔淡彩。
淡彩风景画的景深可概括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①色彩基础: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情感:红、黄、蓝的色彩情感。
对比色:对比色是人的视觉感官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视网膜对色彩的平衡作用。
指在24色相环上相距120度到180 度之间的两种颜色,称为对比色。
相似色:类似色也就是相似色。
在色轮上90度角内相邻接的色统称为类似色,例如红-红橙-橙、黄-黄绿-绿、青-青紫-紫等均为类似色.类似色由于色相对比不强给人有色感平静、调和的感觉因此在配色中常应用。
冷暖色: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冷色;暖色,指让人看了有温暖感的颜色,如黄、红、橙。
色调:美术作品的重要色彩倾向。
(三)人体比例相关知识三庭五眼:发际线—眉间点—鼻底—下颌。
上庭、中庭、下庭。
人体比例:以一个头长作单位,站七、坐五、盘三半。
重心线:人体重心是由人的头、躯干和四肢重力的合力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点,由此点垂直向下指向地面的线称为重心线。
动态线:人体的运动产生动态,就描绘着衣人物的动态而言,最明显的动态线就是衣裤与身体贴得较紧的部位,表示人体运动总趋势的线。
动态线是人体中表现动作特征的主线。
动态线一般表现在人体动作中大的体积变化关系上。
人物侧面时,动态线往往体现在外轮廓的一侧;当人物正面时,动态线会突出于脊椎和四肢的变化。
抓住动态线对于画好动态速写是至关重要的。
1、三庭五眼:是前人绘画经验的总结,是成年人五官平视时的基本比例关系的一般规律。
图示:(四)透视知识1、平行透视:如果所研究的立方体有一个面与透明的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
(它只有一个消失点)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3、视平线:是透视的专业术语之一,简称H.L,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4、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
(五)有创意的字1、字体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字体设计主要从字形、结构、字义等方面变化,主要有形象化、意象化、装饰化等表现形式。
2、字体设计要易读耐看,追求视觉美感;符合使用目的,增强观赏效果和内涵;富有时代感,获得最佳视觉传达效果;有鲜明的个性。
3、字体: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形体。
从图文角度看字体就是笔形及组合。
宋体:源于宋朝雕版字。
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结构饱满,整齐美观,起笔及转折处有装饰角。
黑体:字形方正,基本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是方形的,简单、统一,黑白对比强烈、醒目。
4、象形文字:中国古代为了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依据大自然的物象设计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态符号,称为“象形文字”。
5、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锤炼,派生出了各种各样的书体和风格。
出现了“篆、隶、楷、行、草”等书体。
(六)风景速写取景时主体景物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样的画面才更符合视觉美感。
实际操作时可将画面纵横分成三等份,主体景物放在任一分割线交会点上即可。
6、视平线高低不同,所取的景物构图也就不同。
7、霍贝玛的村道成功地表现了平行透视的风景画,给观众以舒畅的美感。
8、视平线——指眼睛向水平方向望去所看到的水平线,它随视点变化而变化。
9、平行透视——也称焦点透视。
立方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它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叫做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10、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
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两个消失点。
11、描绘时一般将景物归纳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
近景、中景一般是主体景物,要着意刻画;远景一般是背景,起衬托作用,为次要景物,刻画时应当概括、简练。
12、线描写生方法:首先选择自己要表现的主体景物,然后明确近景、中景、远景的基本关系,对于那些影响景物特征的细节应予以取舍,要整体把握画面的疏密层次。
八年级知识点(一)篆刻印章:分朱文印、白文印;刀法分:冲刀法和切刀法。
印章——画家的印章一般分为姓名章、斋馆章、闲章。
制印步骤:①打磨石料和刻刀(注意打磨方法)②制稿:直接反写,水印翻稿。
(拷贝,套模等)③印稿上石。
④镌刻之、灵活变化。
⑤修改劲的效果。
最后要用毛刷扫渣。
)(二)中国画知识中国画(1)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五个色阶。
(2(3借物寓意:“四君子”:梅、兰、竹、菊。
中国画分类:按技法分: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按题材:分人物、山水、花鸟。
山水画“三远法”:高远、平远、深远。
(三)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
常见的方式是字的有机结合。
其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
九年级知识点1、文艺复兴三杰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代表作有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大卫》拉斐尔: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
莫奈-- 《日梵高-- 《向日《埃斯泰克的海湾》《静物苹果篮子》。
阿尔创造出选料,色彩,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赏析: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
作者以严谨的构图,用写实手法和传统的重工彩相结合,成功地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伟大庄严时刻。
《开国大典》2、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赏析:题目出自毛泽东词《沁园春.雪》,画面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
整幅画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概括了祖国的壮美江山。
抒发了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3、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小名阿芝,名璜,号白石等,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群虾图》是齐白石其中最为著名的画作之一,他在题词中写道:“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是一种物我两合一的境界,画家表现虾的生命的能力已达到了极致。
另有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牧牛图》等。
4、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江苏常熟人。
他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是“元四家”之首。
元代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写和创造理想的意境。
所谓“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富春山居图》是一幅山水长卷,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
画中林木深秀、峰峦起伏,两岸数百里的景色尽收笔底。
(文人写意山水画)5、《清明上河图》风俗画,是宋代张择端的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画法。
6、范宽《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
“溪山行旅图”是范宽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杰作。
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7、毕加索《格尔尼卡》:(壁画西班牙毕加索)描绘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
作者运用了阴冷的色彩好,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法西斯暴行所制作的血腥景象,刻画了无辜平民所遭受的灾难、死亡和痛苦,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8、莫奈油画《印象日出》表现的是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在弥漫的浓雾中,所有的物象太阳、海浪、小船以及远处工厂的烟囱和船上的吊车等,都变的模糊不清了。
9、梵高的《向日葵》这幅作品是梵高到法国南部阿尔去寻找一种迷人的,像日本版画一般单纯色彩的过程中所完成的一件代表作。
他为南部璀璨的阳光而感到狂喜,因此他的白天去户外作画,用一系列黄色的节奏来画静物。
《向日葵》一共完成了六幅10、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他不仅是画家、建筑家,还是科学家,他把科学知识与艺术创作有机结合,对世界绘画产生重大影响。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
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最后的晚餐》(壁画)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这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
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11、拉斐尔的雕塑《大卫》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