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铁路覆盖专网规划和优化探讨_应伟光

高速铁路覆盖专网规划和优化探讨_应伟光


- 68
- 67
- 74
- 80
表 6 CRH1 和 CRH2 的 测 试 场 强

100
200
300
400
- 22
- 36
- 42
- 45
- 48
- 38
- 47
- 52
- 60
- 63
- 52
- 55
- 68
- 70
- 77
1 000 - 85 - 82
1 100 - 89 - 85
1 200 - 92 - 91
2.4.2 经验测试结果
测试方法: 首先在已完成覆盖的区段, 沿铁
路 线 用 路 测 软 件 打 点 测 试 , 每 100 m 做 一 次 记
录, 每个点记录 20 个数据, 取统计平均值。
图 1 切换分析
( 1) 郊区测试场景 郊区测试场景如图 2 所示。
表 2 不同速度切换时间的重叠覆盖距离
测试条件: 发射点 1 距离铁轨距离为 50 m,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专网规划; 专网优化
1 概述
从 2007 年 4 月 18 日开始, 中 国 铁 路 正 式 实 施 第 6 次 大 提 速 , 提 速 后 列 车 的 最 高 速 度 已 达 到 了 250 km/h, 而 环 渤 海 、长 三 角 、珠 三 角 等 各 大 城 市 间 的 城 际 铁 路 的 最 高 时 速 更 是 高 达 300 km/h。 随 着 我 国 火 车 电 气 工 程 的 不 断 建 设, 高速铁路的无线网络覆盖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国 范 围 内 一 个 普 遍 性 的 问 题 。如 何 在 高 速 移 动 情 况 下 提 供 良 好的网络服务质量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当前的一个重要 关 注 点 。通 过 高 速 铁 路 覆 盖 专 网 的 规 划 建 设 可 以 较 好 地 解 决高速移动对现有 GSM 网络带来的冲击问题。
以典型的 30 m 基站天线挂高为例, 天线方向角与 垂直铁轨距离的关系见表 7。 2.5 信源基站载波配置 国 内 列 车 行 车 “闭 塞 区 间 ”一 般 为 10 km( 闭 塞 区 间 指 单向两列列车的最小运行间隔) , 目前国内 CRH 线 路 大 部 分 为 双 线 , 本 方 案 考 虑 20 km 范 围 内 , 最 多 有 2 列 旅 客 列 车 , 按 每 辆 列 车 1 000 人 计 算 , 85%持 有 手 机 , 其 中 移 动 用 户约占持手机用户 70%, 即 2 000×85%×70%=1 190 人 ; 每 线话务量按 0.02 Erl, 话务量为 1 190×0.02=23.8Erl。 按 无 线 信 道 呼 损 率 2%设 计 , 小 区 至 少 需 要 32 个 信 道, 考虑到可以开半速率信道, 因此每个铁路专网小区建 议采用 4 个载频小区, 可基本满足峰值容量要求。 如果实际运营中数据业务需求量大, 应适当增加载 波, 对于城镇地段铁路专网小区, 也应结合当地情况适当 增加载波。
频 率 偏 差 ( Hz)
83 125 167 208 250 292
要两个小区信号重叠覆盖区域为 694 m, 场强大于- 90 dBm,
GSM 制式标准允许的中心频率偏差为+300 Hz, 最 大
即可保证小区间的顺利切换。不同速度、不同切换时间的 允 许 运 行 时 速 可 达 到 360 km/h, 因 此 在 时 速 为 300 km/h
高速列车运动速度快, 所以对网络的切换重叠区域要 求高, 其切换重叠区域计算如下。
列车运行在两小区覆盖区域时, 从甲小区到乙小区, 甲小区的信号越来越弱, 乙小区的信号越来越强, 从 C 点 手机开始启动切换计时, 按典型的切换时长 5 s 计算, 重叠 覆 盖 区 域 场 强 高 于- 90 dBm 的 列 车 运 行 时 间 需 大 于 10 s ( 双 向 都 需 保 证 切 换 时 的 电 平 足 够 , 需 要 时 间 为 2×5 s=
972
778
32°, 与铁路夹角: 4°, 俯角: 3°。
95
运营与应用
频率 900MHz
表 4 不同天线高度下的覆盖距离
天 线 高 度 ( m)
覆 盖 距 离 ( km)
10
0.89
20
1.15
30
1.35
40
1.53
50
1.68
图 2 郊区测试场景
乘坐 CRH1 列车进 行 测 试 , 分 别 测 试 发 射 点 1 及 发 射 点 2 的覆盖电平, 结果见表 5。
△f=F×V×( cosθ) /C
一般可取 手 机 天 线 有 效 高 度 为 1.5 m, 则 在 GSM900 系 统
其 中 , F: 中 心 频 率 ( Hz) ; V: 列 车 运 行 速 度 ( m/s) ; C ( 光 速 ) : 3×108( m/s) ; θ: 列 车 行 动 方 向 与 电 磁 波 传 播 方 向的夹角。
556
444
夹 角 : 10°, 俯 角 : 5°; 发 射 点 2 距 离 铁 轨 距 离 为
250
694
556
170 m, 天 线 挂 高 均 为 35 m, 天 线 口 注 入 功 率 :
300
833
667
34 dBm, 天 线 增 益 : 21 dBi, 天 线 水 平 波 瓣 角 :
350
测试结果: 覆盖天线挂高 30 m 左右, 每副天线可以覆 盖 1 000 m 左右 的 路 段 , 保 证 CRH1 内 的 场 强 在- 85 dBm 以上, 每个站点采用 2 副天线, 可以覆盖 2 000m 的距离。
(2)城 区 测 试 场 景 测 试 条 件 : 天 线 挂 高 8 m, 天 线 距 离 铁 轨 距 离 5 m, 天 线 口 注 入 功 率 : 36 dBm, 天 线 增 益 : 18 dBi, 天 线 水 平 波 瓣 角 : 30°, 与 铁 路 夹 角 : 0°, 俯 角 : 0°, CRH1 和 CRH2 的 测 试 场强见表 6。 测试结果: 在天线挂高 8 m 时, 每个天线可以覆盖 500 m 的 路 段 , 保 证 CRH1 内 的 场 强 在 - 85 dBm 以 上 ,
列 车 运 行 速 度(km/h) 5 s 的 重 叠 区 间 距 离 ( m) 4 s 的 重 叠 区 间 距 离 ( m)
天线 挂 高 均 为 30 m, 天 线 口 注 入 功 率 : 34 dBm, 天 线 增 益 : 21 dBi, 天 线 水 平 波 瓣 角 : 32°, 与 铁 路

摘要
应伟光, 葛海平, 韩金阳 ( 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 310014)
随着铁路的大面积提速和城际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 对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和建成后 的 网 络 优 化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本 文 分 别 从 理 论 上 和 实 际 工 程 中 对 高 速 铁 路 覆 盖 专 网 如 何 规 划 和优化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多普勒效应、高速移动对呼叫和切换 带 来 的 影 响等方面来讨论高速铁路专网如何规划以及建成后的专 网优化解决方案。
2 高速铁路覆盖专网规划
2.1 车体穿透损耗 CRH( China railways high speed) 列 车 采 用 密 闭 式 厢 体
设计, 增大了车体损耗。各种类型的 CRH 列车具有不同的 穿透损耗, 对各类型车厢的穿透损耗的测试结果见表 1。
CRH2 内 的 场 强 在- 70 dBm 以 上 , 每 个 站 点 采 用 2 副 天线, 可以覆盖 1 000 m 的距离。
以上两种场景, 可以考虑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区域, 在郊区及乡村区域内, 用户较少, 频率复用距离较大, 建议采用郊区测试场景的方式进行覆盖, 单站覆盖距 离可以设计为 2 km; 在城区区段, 频率复用距离较小, 建议采用城区测试场景的方式进行覆盖, 便于频率规 划, 规避同邻频干扰, 单站覆盖距离在 1 km 左右。 2.4.3 天线角度设计
距 离 ( m)

发射点 1(dBm)
- 76
发射点 2(dBm)
- 83
距 离 ( m) 沿 铁 路 接 收 场 强 ( dBm) CRH2 列 车 内 测 试 场 强(dBm) CRH1 列 车 内 测 试 场 强(dBm)
表 5 测试覆盖电平
200
400
600
800
- 65
- 72
- 78
- 83
94
电信科学 2008 年第 6 期
10 s) , 列 车 运 行 设 计 时 速 为 250 km/h, 则 场 强 重 叠 区 长 度 应最为明显, 由此可得出 GSM 系 统 在 不 同 的 运 行 速 度 下
为: S=V×T=(250 000/3 600) ×10=694 m 。
产生的最大频率偏差( 见表 3) 。
俯 仰 角 ( °) 3 3 3 3 3
96
电信科学 2008 年第 6 期
2.6 天线选择 由于铁路属于狭长地形场景覆盖, 并且专网小区基站
根据实际地理条件与铁路沿线可能有一定距离, 因此根据 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天线。
为避免越区覆盖, 优先采用 30°窄波束高增益天线( 如 ODP-032/R21-DB) , 并且每个小区使用两副高增益天线对 铁路实施覆盖。为保证一定的覆盖距离( 暂定为 1 000 m) , 在基站中心两侧总长度为 L( L<400 m) 的范围内 将 主 要 通 过天线的副瓣进行主力覆盖。
中 , Okumura/Hata 模 型 为 : Lb =146.833 - 13.82lghb +( 44.9 - 6.55lghb) lgd- s(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