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成因(1)四处非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南美洲巴西高原东南部沿岸狭长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沿岸。
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
它们的形成原因均为:纬度较低;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经过;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虽地处赤道附近却并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地势高,气温较低,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较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
(3)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形成原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使该地成为雨影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少雨。
1.(2015·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2)深居内陆地形闭塞解析第(1)题,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对比图2可知,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第(2)题,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主要从海陆位置方面分析。
2.(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
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答案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解析干旱主要和气温高、降水少等因素有关。
根据图示结合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进行分析。
考点二气候(特征)差异比较(气温、降水)1.气温(1)气温分布规律分析(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①分析太阳辐射状况。
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纬度低,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②分析大气自身条件。
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
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
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③分析下垫面。
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④分析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2.降水(1)降水分布规律分析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分析①分析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分析是否受季风环流影响。
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量有季节差异。
③分析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就不同,降水的分布存在差异。
④分析下垫面。
山地坡向: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存在着明显差异。
海拔: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降水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的,但当达到一定的海拔后,降水也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森林和水域(湖泊等):有森林和水域的地方降水较多。
人类活动:人类通常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来影响降水。
1.(2014·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2分析,与Q 城相比较,B 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 气温年较差比Q 城小(冬季比Q 城温和,夏季比Q 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 城小(年降水量比Q 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解析 分析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包括冬夏季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包括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小)和大气环流方面分析。
与Q 城相比,B 城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因而气温年较差小;B 城的年降水量较多且季节变化较小(B 城降水不如Q 城集中)。
由B 城的地理坐标可知,B 城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西风带内,常年受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而Q 城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形成温带季风气候。
可见,导致B 、Q 两城市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2.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读图,比较首尔和北京气候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不同:首尔最热月在8月,比北京推迟一个月;年降水量比北京多(各月降水量比北京多)。
成因:首尔位于半岛上,受海洋影响大,升温较慢;水汽较多,降水量较多。
(北京相反)解析从气温的高低、气温年较差的大小、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的差异、气候大陆性的强弱等方面进行比较。
3.下图为“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及该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
(2)指出图中气候类型在欧洲、北美洲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东西分布较宽,南北跨度较大。
(或“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小,东西分布较窄,南北跨度较小”。
)原因:欧洲西部缺少南北走向的山脉对西风的阻挡,平原广阔且东西延伸,西风可深入内陆;海岸线曲折,轮廓破碎,海洋影响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比北太平洋暖流更为强大,增温增湿作用更强。
(或“北美洲西部沿岸有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西风难以深入内陆;北太平洋暖流比大西洋暖流势力弱,增温增湿作用小”)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气候所处地理位置,知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基本特征为终年温和多雨,在此条件下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从东西、南北跨度说明差异。
从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方面说明原因。
练出高分1.(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
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2)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答案(1)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2)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知原生红杉分布区位于西风带,西风从太平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且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大陆西岸海域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的作用,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阿克塔的气候特征适合红杉的生长,根据阿克塔与杭州的气候资料图,即可得出杭州发展红杉种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杭州年降水量多于阿克塔,气候湿润,更适宜红杉生长,但杭州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不利于红杉的生长。
2.(2015·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
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
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答案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解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提取图中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信息分析该岛东北部降水丰富的原因,该岛屿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部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附近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3.下图是“某一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除图示地区外,类似的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的地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欧洲、北美洲西部沿岸地区B.南美洲、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C.地中海、北部非洲沿岸地区D.南美洲、澳大利亚西南部地区(2)下面的4幅气候资料图中,与甲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__________;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__________。
乙地的气候特征与甲地相比有细微差别,体现在气温年变化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变化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B(2)③④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大,季节分配较为均匀解析(1)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为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该气候分布的纬度较低,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东南部也有分布。
(2)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与甲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③;乙地为日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小,所以为图④。
4.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丙城所在国家国土面积12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2 400多万,平均海拔440 m,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山谷,而海岸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80%,耕地面积占13.9%。
材料二下表为甲(34°N,35°E)、乙(35°N,51°E)、丙(39°N,125°E)三城市的气候资料。
(1)根据材料描述甲城的气候特点。
(2)据材料说出乙城气温和降水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丙城所在国家粮食问题比较严重,试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甲城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